本期嘉宾周坚杭州市余杭区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
2021年,杭州市余杭区聚焦打造全域创新策源地,纵深推进“创新余杭”建设,荣获全省首批“科技创新鼎”,获评全省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人才工作述职评议考核优秀单位及全市创新发展专项考核优秀等次。
杭州师范大学科技园
一是创新平台提档升级。以超常规力度打造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核心区,加快培育战略科技力量。依托未来科技城申报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已顺利获批;之江实验室一期、中国美院良渚校区、浙大校友企业总部经济园一期等重要创新平台建成投用;浙大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室装置、中法航空大学等项目有力推进;成功签约浙江脑机交叉研究院项目(临港国家实验室浙江基地);钱江经济开发区被评为省级双创示范基地;7个项目入选《浙江省重大建设项目“十四五”规划》科技创新重大建设项目清单。二是科技攻关量质并举。全力服务“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建设,支持三大省实验室、重大创新载体、科技领军企业承担国家、省级攻关项目,14个项目入选浙江省“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立项数量同比增长133%。鼓励科技企业实行“揭榜挂帅”制度,通过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杭州“揭榜挂帅·全球引才”科洽会、浙江省人才服务平台等渠道,先后发布“卡脖子”技术需求68项,累计张榜金额达4.33亿元。三是科创成果竞相涌现。仿生深海软体机器人登上《自然》杂志封面,神威量子模拟器获“戈登·贝尔奖”,存算一体人工智能芯片成为全球首款使用“混合3D键合堆叠技术”实现存算一体的芯片。区内企业3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获奖数量创历年新高;15项成果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其中一等奖6项,实现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三大奖项“大满贯”。
一是实施新一轮“双倍增”企业培育行动计划,加快打造“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科技企业培育链条,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07家,位列全省第一;新增省科技型中小企业768家、“雏鹰计划”企业198家,优质创新主体队伍不断壮大。二是实施“科研机构+”研发生态营造计划,引导和支持企业聚焦产业科技需求,建设科技创新研发机构,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新增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家,省重点实验室1家,重点企业研究院、企业研究院、研发中心等省级企业研发机构49家,市级研发中心58家,区级研发中心197家。三是实施“创新朋友圈”科技合作深化行动,扩大校地合作“朋友圈”,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18所重点高校签订合作协议。新认定校企联合研究院5家,支持智云健康与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达成战略合作,共建校企联合实验室。鼓励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带动中小企业创新,新增市级以上企业创新联合体10家。
未来科技城
一是牵头抓实“大孵化器战略”迭代升级三年行动,从加快孵化空间建设、引培创业创新主体、完善创新服务体系三大方面对大孵化器战略进行升级。2021年,全区新增孵化载体32个,新增物理空间158.83万平方米;新增市级以上孵化器、众创空间25家,其中国家级9家;杭州师范大学科技园入选国家大学科技园,实现“零突破”。二是协力支撑“未来之星”百千万人才引培计划,余杭区创新设立招才局,精心筹备科技人才月、国际人才月等系列活动,成立国际青年科创联盟,新引进顶尖人才20名、领军人才310名,入选省“鲲鹏行动”计划5名,海外高层次人才总量达到4955名,人才总量突破30万。区科技局作为招才局重要成员单位,发力高端人才引育,科技人才总量、增量持续领跑全省,科技人才和团队能级持续跃升,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所在企业归创通桥、微泰医疗先后成功登陆港交所,成为余杭区最先上市的两家科技人才企业。三是合力推进“阳光雨露”创新环境跃升工程。余杭区集全区之力营造一流双创氛围,全年区本级科学技术支出达到25.2亿元,推出创新余杭“黄金68条”产业政策和“黄金20条”人才政策,用“黄金政策”打造“黄金效应”,吸引“黄金资源”。余杭区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通过上线“亲清在线”“E企成长”“上市一点通”等场景,加大中小微企业支持力度。优化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落户国家级人工智能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发行全省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启动科技金融服务专项行动,组建科技金融服务专员队伍,线上线下服务科技型中小微企业1200余家,累计提供贷款11.9亿元。成功举办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大会、世界生命科技大会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赛事及科技活动,联合中电海康举办浙江科技成果竞价(拍卖)会专场活动,进一步打响“创新活力之区”城市品牌,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未来,余杭区将进一步彰显创新余杭首位度,打造面向世界、引领未来、服务全国、辐射全省的未来科技策源地,为推动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高质量融合发展提供坚实科技支撑,为奋进新时代、建设“新天堂”贡献更大的余杭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