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文化浸润 助推乡风文明建设

2022-06-23 11:16魏丽红
中国农村科技 2022年5期
关键词:乡风文明村民

文|魏丽红

乡风文明建设中,要加强文化浸润作用,提升村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追求现代、科学、文明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也是党和国家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乡风文明建设既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又是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关系着乡村的和谐稳定和振兴崛起。乡风文明建设中,要加强文化浸润,提升村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追求现代、科学、文明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崇尚传统文化的“仁、义、礼、智、信、孝、勇”,构建彰显时代特色的家庭和谐、邻里友爱、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社会新风尚。

一、以物态文化建设为抓手,提升村民文明素养

推进乡村规划快速见效。这项工作不能停留在纸上,敷衍上级检查,必须落地见效。科学的乡村规划是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前提和基础。合理科学规范乡村,不但能够以整齐、美观的外形消除乡村视觉贫困,还可以作为一张名片进行广泛宣传、自我推介,吸引外部资金前来投入,带动村民寻求适合本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方向,激发村民迈向现代化的信心,更能实现空间资源有效配置,达到公共利益和社会利益最大化。推进乡村规划要坚持“多规合一”,因地制宜、因村施策,达到“庭院美、村容亮”的目标。

支持乡村文化繁荣发展。脱贫攻坚政策的落实和农业农村改革的推进,极大改善了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使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达到全覆盖,部分村镇修建了文体广场、乡村记忆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馆等。基层公共数字文化设施设备达到全覆盖,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集市、自然村人流比较大的地方配备了流动文化服务车。这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有力改善了乡村文化活动条件,但与乡风文明建设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部分乡村文化场馆、文化站有名无实,场内器材设备空缺严重,电子阅览室常年无法使用,场馆免费开放落不到实处。镇村文体广场、舞台戏台设施短缺,灯光音响器材设备不足。此类问题严重影响文化下乡演出、展览和讲座,使村民幸福感、收获感打折扣。这些现象必须从根本上予以纠正,真正达到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提升幸福指数、繁荣乡村文化市场、丰富文化业态、推进文明建设的目标。

推进乡村景观灵秀村貌。走进乡村,从墙头粉刷、宣传栏、展示板的布置和摆放可以看出,乡村在谋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比较重视丰富村民的精神世界。特别是村庄墙面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用鲜艳色彩粉刷,生动逼真、鲜艳灵活,彻底改变了农村灰黑主基调,与大地、村落、田园、社会生活景观、自然环境景观等相得益彰,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展示了“富口袋不穷精神”的现代生活追求。调研发现,乡村景观文化建设仍然存在重视不够的问题,大部分村庄除简单的政策宣传外,没有任何文化艺术气息,导致视觉贫穷、村容村貌灵气不够。

发展乡村手艺延展乡愁。俗话说一方乡土养育一方人。乡村手艺产品是村民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反复实验、不断总结、逐渐创造出的生活用品,甚至成为一部分人维持生计的谋生手段。它凝结着先人的生存智慧,反映着村民们的精神信仰与心理诉求,承载着对民族的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随着时代变迁,乡村手艺产品不再是单纯的生活用品,它集实用、美观于一体,富有装饰性、功能性和传统性,记录着社会生活的美好,展现着人们对艺术价值的追求,满足着人们陶冶情操的需求。乡村大力发展地方特色手艺,可以发挥当地村民一技之长,解决当地经济发展难题,还可以激发人们对手工艺产品的认识和兴趣,引发人们对其承载的文化内涵的探寻和创新,从而提升乡村品位,助推乡风文明建设。

二、以制度文化建设为依托,营造乡村文明环境

加强乡村领导体制建设。俗话说:群雁高飞头雁带。乡风文明建设要达到预期效果,就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有计划、有组织推进。一是要加强村党组织班子建设。继续统筹抓好村党组织书记选派制度,将一批有意愿回馈农村、服务家乡、能力突出的人选派到乡村担任党组织书记。这方面已有很多成功经验,如鼓励民营企业家、专业协会负责人当村党组织书记,选配优秀干部到村当第一书记,选拔退伍军人和军队转业干部当村党组织书记,以及以乡村联建形式促使村党组织书记跨村任职等。当前要完善村党组织书记任职考核制度和有序退出机制,确保村党组织书记始终是办事公道、群众信任、对党忠诚且能堪当大任之人。继续选聘大学生当乡村文书,扭转村干部年龄偏大、现代化办公设施无人启用,办事效率低下等局面。二是要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基层党员直接服务群众,一言一行都在群众的视线之内。其为人谦和、处事公道,就会被群众接纳、信任;反之就会遭到群众唾弃,致使党群关系紧张,甚至影响党在群众中的威望和信任。三是要提升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村党组织要定期召开党员大会,研究本村重要事务,评议村“两委”工作,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同时,要适当安排党课,为党员搭建学习充电平台,为村党组织提高凝聚力、战斗力提供理论指导。

加强乡村文化队伍建设。首先,要成立一支群众认可的乡风文明工作队伍。乡风文明工作队伍应当经德高望重的老干部、老党员公正公开评选后组成。同时设置固定信息员,承担乡风文明建设信息的下传上报、总结宣传。其次,要组建岗位专职队伍。随着乡村振兴全面开展,村级联防、道路保洁、医疗保健等服务性岗位专业化要求提高,特别是帮困助残、就业援助、矛盾纠纷处理等领域急需组建专职队伍,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升乡风文明程度。再次,要筹建一支志愿服务队伍。乡村基本上是熟人社会,熟人之间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已成村民习俗。这也是我国实行村民自治的现实基础。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就要充分发挥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作用,引导村民筹建志愿服务队,积极主动地服务乡风文明建设。

从墙头粉刷、宣传栏、展示板的布置和摆放可以看出,乡村在谋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比较重视丰富村民的精神世界。

完善涉农法律法规建设。首先,要加大法律宣传力度,营造乡村遵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并加强立法,完善与法律法规相配套的规章制度、规范性文件,推动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切实保护村民集体经济不被挪用,让依法办事成为习惯,乡风文明蔚然成风。其次,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力度。依托现有公共设施,统筹规划广场、村址、巷道的文化布局,制作与广场、村址以及周围建筑、生态环境相得益彰的法律宣传栏、展板、文化墙面,使法律知识的宣传不以破坏村庄的整洁、美观为代价,更不能破坏原有的温馨、祥和、团结的文明氛围。法律法规宣传要根据村民生产生活规律、需求精准推送,特别要抓住文艺汇演、文化下乡、地方戏曲大赛等村民参与度比较高的集会活动进行法治宣传,使法律知识植入村民内心深处,让遇事找法、办事依法成为村民解决问题主要手段。再次,积极搭建矛盾化解平台。依靠村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等法治队伍,建立一批功能完备、设施健全的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人民调解室,使村民之间的土地承包纠纷、婚姻家庭矛盾、生态保护问题、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等有地方寻求帮助。最后,依法惩处各种不法分子。通过高压手段清除村霸、黑恶势力、黄赌毒,惩治侵占农村集体资产、侵犯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破坏农村生态环境的不法分子。对拐卖妇女为妻、非法收养儿童、不尽赡养、抚养义务者依法严厉处理,进而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完善村规民约倡导新风。随着社会改革的深入和乡村振兴的推进,村民急需一个抵御陈规陋习的挡箭牌——村规民约,刹住天价彩礼、豪华丧葬、炫富攀比、不孝亲不敬老等歪风邪气,减轻村民经济负担,弘扬中华民族美德,增加村民收获感、幸福感。村规民约是村民依据党和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村实际,为本村稳定和谐、集体经济壮大、村风文明进步、生态宜居宜养而共同协商达成的行为规范,对全体村民具有约束性。这种制度的制定、执行需要党的基层组织指导、引导,杜绝乡规民约内容涉嫌违法违规,执行层面摒弃以约代法。同时,乡规民约的执行需要基层党员干部带头做表率,只有村民眼中的“国家人”、“干部”的示范作用发扬光大了,才能促进村民积极践行国家倡导的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亲敬老等社会新风尚。对违反村规民约的行为,通过“大喇叭”、微信群、公示栏等舆论平台予以曝光,引导其改进提升。

三、以行为文化建设为突破口,培育乡村文明风气

加强乡村干部教育。要以党员干部行为引领群众、感染群众、影响群众。乡村党员干部既是乡风文明建设的组织者、宣传者、监督者,又是乡风文明的参与者。部分党员干部本身就是村集体中的一员,在村民自治中逐渐成长为党员干部。如果其为人谦和、处事公道、待人真诚,村民乐于与其交流、沟通,愿讲实话真话,想一起干事谋事;如果其为人心胸狭隘、自私自利、尖酸刻薄,村民势必与其疏离关系,想办法避而不见、绕道而行,甚至对其传达贯彻的方针政策半信半疑。从这个意义上说,乡村党员干部的行为作风不但影响着乡村全面振兴,还关系着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乡村调查发现,村民常说的一句话是“那要看干部怎么想、怎么干了”。这足以说明乡村党员干部的行为作风在整个乡村中具有风向标作用,其行为指向及蕴含其中的价值观念深刻影响着村民的道德观念和价值理念。为此,要抓好乡村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确保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中上传下达的准确性。乡村党员干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行为,比如乡村党员干部利用晚上、传统节日、农闲季节深入乡村、走近村民,共享闲暇时光,共话文明时尚。这些行动被村民上行下效模仿带动,逐步形成人人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情怀,群众愿意一起干、一起闯、一起拼、一起谋,进而推进形成良好的民风、家风、村风,彻底改变封建迷信思想,摒弃陈规陋习。

培育乡村典型模范。要用典型模范人物的行为引导村民追求文明新风尚。一方面利用中国人落叶归根、寻根问祖的传统观念,大力支持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先进典型、模范回归家乡,讲述自身的先进事迹,传授成功秘诀,分享人生收获,引导村民发扬积极向上、勤俭持家、敢闯爱拼、孝亲敬老、愿帮爱助、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树立社会文明新风尚。另一方面以优秀党员、道德模范、乡贤以及群众口碑较高的村干部组成评选小组,定期开展“十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活动。通过公开、公平、公正选出村民认可的好媳妇、好婆婆榜样以及典型家庭,颁发荣誉证书,给予政策奖励,激发村民向典型模范学习的动力,形成人人争做文明人、家家争创典型的乡村文明新时尚。

践行村民集体意识。要用集体行为破解矛盾问题。第一,定期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切实保障村民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的定期召开,是贯彻落实党领导乡村治理的有效途径,也是村民实现参与国家管理的主要方式。通过会议村民能够准确了解党关于农村的最新政策,清楚乡村整体发展走向和集体经济状况,明白涉及全体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重大问题的决策、管理、执行情况,从而调整自家生产结构,挤入乡村特色经济链条,实现集体经济壮大的同时丰富自身口袋。第二,引导村民组织发挥正能量。随着改革深入和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自发组织的各种协会、行会蓬勃发展起来,如广场舞团体、秧歌队、地方戏曲协会、旗袍走秀队、婚丧服务组织等。这些团体组织每次亮相,都会引起更多村民的参与和支持。有关部门要高度关注乡村发展,提前介入村民组织,引导其有效传播农耕、饮食、中医药养生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勤劳持家、孝亲敬老、邻里互助的民族精神,讴歌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艰苦奋斗、敢闯善拼、勇创佳绩的时代精神,增强村民的集体感、责任感、荣誉感,从而消解村民内心焦虑,激发群众爱国、爱村、爱家的热情,达到移风易俗、培育乡风文明新风尚的目的。

猜你喜欢
乡风文明村民
西瓜种植让村民过上“甜蜜”日子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使命·境遇·行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乡村学校德育
于都县潭头村:推动乡风文明 打造幸福新农村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新时代全民健身促进乡风文明建设的发展路径研究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文明乡风聚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