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赋能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构建研究

2022-06-23 13:54杨苗
职业教育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区块链技术

摘要:在探究区块链发展历程、架构模型、关键技术和分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区块链作为技术支撑,构建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并提出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提高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精准性与实效性,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人力基础和保障。

关键词:区块链技术;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2)06-0024-07

作者简介:杨苗(1995—),女,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1]。现代农业发展关键在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就是培育中国农业的未来。新型职业农民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应被纳入国家教育培训发展规划之中,通过大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计划,不断激发新型职业农民自身活力,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区块链是21世纪一项革命性的新技术,具有去中心化、透明可信、防篡改、可追溯的特性。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为其提供智能高效的教育培训以及全程化的跟踪指导,增强农村内生发展能力,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一、區块链技术概述

(一)区块链发展历程

区块链是一种由多方共同维护,通过密码保证传输和访问安全,来实现数据一致存储、难以篡改、防止抵赖的分布式账本技术。主要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2]:

1.区块链1.0:数字货币时代

以比特币为代表,区块链是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区块链技术实际上是作为针对中心化问题带来的一系列短板的解决方案而出现,通过实现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可编程货币而引发众人关注。

2.区块链2.0:智能合约时代

以智能合约为代表,实现可编程金融。完成智能合约的以太坊是区块链2.0的核心代表。以太坊构建的区块链依靠其可追溯、不可篡改等特性形成了全网共识的信任基础,为智能合约提供可执行环境,实现合约的自动化、智能化目标。

3.区块链3.0:超越货币的应用阶段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逐渐覆盖到人类社会的全部生活,包括教育、司法、医疗、供应链等各领域。区块链的应用落地,将服务于社会并推动整个社会进步。

(二)区块链架构模型

区块链是由数据层、网络层、共识层、激励层、合约层和应用层组成的自下而上的架构模型(见图1)。数据层包含储存数据的区块、时间戳、默克尔树、非对称加密技术和哈希算法等。网络层包含P2P组网机制、数据传输机制和数据验证机制,通过对等网络形成分布式系统,数据经过多数节点验证进入区块链。共识层封装了各类共识算法,解决“记账”主体与“记账”方式的问题,比较典型的共识算法有工作量证明(POW)、权益证明(POS)、股权授权证明(DPOS)等。数据层、网络层和共识层是区块链技术的基本组成要素。激励层采用发行和分配机制鼓励各节点积极参与数据信息的安全验证,通过奖惩分明的激励机制来加强区块链数据存储的安全性。合约层通过脚本代码、算法机制及智能合约,使区块链具备可编程特性。应用层封装了区块链在特定领域的具体应用。

(三)区块链关键技术

第一,分布式账本技术。区块链变革原有处理方式,由“一元”向“多元”转变,通过建立分布式节点间的信任机制,形成去中心化的数据系统。以点对点传输的方式,使不同节点间可同时交易,实现数据多节点复制与储存,避免因某一节点数据受损而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转,从而实现数据的永久保存。

第二,非对称加密算法。非对称加密算法需要两个密钥进行加密和解密,即公钥和私钥。公私钥为一对,用公钥对数据加密,对应私钥进行解密;用私钥对数据加密,对应公钥进行解密。非对称加密算法保证数据的不可篡改,提高信息传输的安全性[3]。

第三,共识机制。共识机制是区块链的核心技术,决定“记账”问题,涉及主体、方式等。所谓共识机制,即在一个时间段内对事物的前后顺序达成共识的一种算法。只有达成共识的节点超过51%时,交易方可生效,确保数据真实可靠。

第四,时间戳。时间戳即该区块数据产生的时间,通过为每组数据烙上时间码,确保区块的时序性,使每个区块的数据防篡改、可追溯。

第五,智能合约。区块链通过脚本代码来构建智能合约,将纸质合约数字化、代码化。在满足触发条件时,智能合约会根据预设逻辑来执行相应程序。如自动售货机,客户需要选择商品并完成支付,这两个条件都满足后售货机就会自动吐出相应货物。

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农业是以土地资源为生产对象的部门,是通过培育动植物产品从而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4]。广义农业包括农林牧渔副五种产业形式;狭义农业专指种植业,包括生产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等农作物生产活动[5]。现代农业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管理方法,对农业进行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和农场化的生产活动。

新型职业农民是指以农业为职业、具备相关专业技能、以农业生产经营获得收入、达到相当水平的现代农业从业者,主要分为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三类(见图2)。新型职业农民与传统农民的差别在于,前者是主动选择的“职业”,后者是被动烙上的“身份”。新型职业农民已逐渐成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导力量,要不断壮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强化人才支撑作用[6]。

(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

1.队伍规模不断扩大,地区发展不均衡

截至2017年底,全国新型职业农民总量已突破1 500万人[7]。随着时间推移,目前总量基本超过2 000万人,但地区间发展不均衡现象凸显。《2017年新型职业农民发展指数》显示,我国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发展指数分别为0.448 5、0.449 5,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程度较高;西部地区发展程度较低,发展指数为0.424 4[8]。由此可见,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程度由东北向中西部递减,经济发达地区发展程度明显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9F41DB01-21EE-40A9-8C78-8A28F041B472

2.组织化程度较高,周边带动能力强

新型职业农民广泛加入农民合作社,与农业企业建立联系,组织化程度提升。他们的作用发挥十分明显,对周边农户起到辐射带动作用,大力推广新理念、新技术,不断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发展农业经济,积极带动贫困农民脱贫致富。

3.厚植农业发展根基,多举措凸显育人特色

一是培育对象来源多元,包括务工返乡人员、退伍军人、大中专毕业生等新生力量。二是高度的规模经营,农产品销售总额高,土地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三是绿色农业发展程度高,畜禽粪便、秸秆和农膜的资源化利用率高[9]。四是充分利用互联网。网络直播带货的营销模式在农业生产销售活动中出现并兴盛起来。

(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

1.顶层设计与目标定位不协调

首先,从政策执行情况看,我国不断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体系,但实际培育工作依旧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缺乏有效的配套政策,惠农政策落实存在偏差。其次,有关新型职业农民的法律体系不健全,其合法权益难以保障。最后,培训补贴的利用效率难以保障,容易出现“错发”“少发”“漏发”的现象,导致培训效果不理想。

2.培训机制与提质培优不同步

一是培训精准程度总体不高。职业农民培训时间一般为15~90天,属于短期培训,难以满足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在实际农业生产過程中的需求,与现代农业加快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的需要不适应。二是培训形式和内容单一。主要以集中培训为主,采取“填鸭式”教育,部分培训课程脱离农民生产生活实际,缺少专业的技术指导和示范教学,缺乏直观性,可操作性差。三是培训师资不足。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需要理论扎实、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支撑,目前培训机构的师资大多为兼职教师,在培训过程中针对性不强,实效性差。

3.区域资源与效益发挥不适应

当前,在城乡发展进程中,农村地区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经济发展区域性失衡,导致部分贫困地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的培训资源匮乏,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滞后,培训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出现,从而影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水平的提升,拉大区域间农业经济发展差距,部分区域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滞后于整体发展步伐。

4.农民素质与现实需求不匹配

首先,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不高。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民以初等教育水平为主。由于他们文化素质不高,导致在接受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的难度大大提升。其次,农业现代化要以现代科技为重要抓手,加速转型进程。我国大部分农民务农以经验为指导,承袭老一辈的农业生产经验,较少接触新兴科技,科技素养薄弱,难以开拓创新。最后,大部分农民思想较为封闭保守,接受新鲜事物能力较差,他们安于现状,墨守成规,以解决温饱问题为目的开展农业生产活动。因此,他们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参与度不强,“职业”观念较差,固守农民“身份”。

三、区块链技术赋能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构建

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体系覆盖范围广,涉及多主体、多种类、多任务、多成果,需要全程留痕和信息储存。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防篡改、可追溯等技术特点,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具有较高适配性,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系统将是区块链技术的一个可供开发的应用场景。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此培训系统,使该体系多主体间的交易更加高效便捷,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培训体系的运作效率。

(一)主要参与主体的职能定位

目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呈现“一主多元”的特点,形成了以各类公益性涉农培训机构为主体、多种资源和市场主体共同参与的教育培育体系[10]。在此培育体系中,各类培训机构、市场主体处于主导地位,受训者处于从属地位,反映出目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缺乏针对性,难以满足实际需求,使培训效果大打折扣。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的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架构,政府、培训服务者、受训者、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等为主要参与主体。每个主体是区块链中的一个节点,在智能合约的约束下,两两之间自由交易(见图3)。各参与主体的主要职能定位如下。

第一,政府是制度制定者、培训过程监管者。政府部门制定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相关配套政策,并在智能合约中形成相应的预设逻辑,使其成为数字化“合约”。此外,针对培训过程中的不合理现象,政府部门需进行严格管控,来进一步净化培训环境,提升培训质量。

第二,培训服务者是培训实施者、资源开发者。培训服务者包括涉农院校、科研院所、农广校、农业企业、农技推广机构等多个公益性涉农主体[11]。这些主体间可自由交易,进行资源共享,及时更新培训内容,采用多元化的培训方式进行教学,以需定培,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精准性,提高培训水平。同时配置职业指导师,在受训者准备就业时提供相应的就业指导服务,动态化管理受训者就业情况,提高技能培训与市场需求的适配性。

第三,受训者是学习者、培训服务购买者。受训者要通过严格遴选,根据不同类型的新型职业农民进行针对性培训,可优先遴选建档立卡贫困户。同时,可把农村创业兴业的农民工、中高等院校毕业生、退役士兵、科技人员等作为发展对象,把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农民和涉农专业在校学生作为培养储备对象[12]。

第四,职业技能鉴定机构是技能鉴定者、培训效果评价者。该主体主要对受训者的职业技能水平进行鉴定,颁发职业技能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并在区块链的资格认定系统中留档存证。同时,职业技能鉴定机构以第三方身份介入,客观地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进行评价,提出合理化建议,不断优化培训效果。

(二)培训系统架构模型

笔者以区块链基本架构模型为基准,构建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系统(见图4),涵盖注册登记系统、在线学习中心、资格认定系统、资源开发中心、学分银行、在线交易系统、职业指导系统、监管系统在内的8个子系统。其中,注册登记系统、在线交易系统和监管系统由政府管理;在线学习中心、资源开发中心、学分银行、职业指导系统由培训服务者管理;资格认定系统由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管理。政府部门对各系统有监管权力,以规范培训过程。9F41DB01-21EE-40A9-8C78-8A28F041B472

各子系统功能不同,具体来讲:注册登记系统主要对受训者个人的基本信息进行登记,同时根据受训者的个人情况划分培训类型。在线学习中心主要进行线上讲授与学习,培训服务者要科学确定相应的培训内容。根据不同类型、产业和等级来设置培训模块和课程,开展精细化培训[13]。资格认定系统主要是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技能水平进行认定,认定合格者可获得相应等级证书,同时向政府、培训服务者这两个节点及时反馈培训效果,提出改进意见。资源开发中心涉及两个部分:一是教学资源开发。在综合素质方面,重点开发职业道德素养、文化素养、科学素养等内容;在生产技能方面,重点开发新理论、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等资源;在经营管理方面,重点开发创新创业、品牌创建、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内容;在农民职业教育方面,推动农业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开发职业素养、创业实践、产业融合等内容。二是教师资源开发。完善师资选聘管理制度,加强师资考核评价,建立培育对象直接评价机制,对师资队伍进行动态管理[14]。学分银行记录受训者学分,并进行相应的奖励或处罚,同时搭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与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立交桥”,通过学历教育进行自我提升,为受训者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在线交易系统负责培训币的发行与出售等一系列相关工作,同时进行学分核算兑换培训币或者人民币。职业指导系统负责对待就业或已就业的新型职业农民进行职业指导,动态管理就业人员,收集市场信息,加强跟踪服务。监管系统负责智能合约的维护,同时对培训过程中的数字版权问题和炒币等违规行为进行管控,保障参与主体的合法权益。在培训过程中,通过多主体通力协作形成育农合力,提升培训效果。

(三)培训系统的实际应用

笔者以受训者视角绘制培训流程图,便于直观了解培训过程。如图5所示,受训者进入系统后,对个人信息进行注册登记,并将不同受训者按类型划分,使用培训补贴费用购买一定数量的培训币,随即进行培训机构和培训项目的选择,并支付培训币。接下来进入在线学习中心,受训者可以在资源库获取相关资料,根据受训者表现,执行培训币和学分的奖惩机制。培训结束后进行技能鉴定,鉴定合格者颁发相应技能等级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鉴定不合格者如若申请重训,则需要继续购买培训币,按照程序依次执行相应操作;若不申请重修,将与鉴定合格者一同进入学分银行,学分认定合格者,可选择继续兑换培训币并接受新一轮培训,也可选择接受学历教育进行自我提升,或将学分兑现成人民币。学分认定不合格者除学历教育不能实现外,其他操作同合格者一致。在进行学历教育或兑换人民币后,受训者可选择进入职业指导系统接受职业指导,最后实现就业。若就业情况发生改变,一是可以通过职业指导系统寻求帮助,二是可以选择继续进行技能培训,提升自身职业技能。

(四)区块链技术助力培训效果提升

1.透明可信的数据便于遴选合适的培训项目

区块链数据储存透明可信,难以篡改,这有利于遴选合格的培训机构。若其培训项目不能满足受训者需求,且培训质量差,那么受训者会对此次培训活动进行评价,评价信息会自动保存在相关培训机构的区块中,无法篡改。这样会影响该培训机构未来培训订单的数量。因此,在区块链技术支撑下,可有效避免虚假信息出现,使培训市场透明化,有助于受训者有效选取针对性的培训项目。

2.智能合约赋予受训者平等的培训交易地位

在该系统中发行培训币,每个参与主体有自己相应的培训账户,培训币以数字货币的形式在多个账户间进行有效流通。受训者进入系统后可使用国家培训补贴购买相应数量的培训币,再使用培训币购买培训项目或与其他参与主体进行合法的经济交易。通过培训币对受训者进行有效约束,对于优秀的受训者进行培訓币奖励,对于表现较差的受训者则根据实际情况扣除一定数量的培训币。同时,系统中各涉农培训主体可以通过积极挖矿进行合理竞争,提供优质的培训服务来赚取培训币,若出现不合规行为则扣除相应培训币。培训币可以通过合法方式并以一定币率换取人民币。在此系统中引入培训币,能起到市场配置培训资源的作用,可进一步完善培训激励机制,提高各参与主体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通过智能合约完善制度体系,预先设定交易规则,根据实际培训交易是否满足触发条件来执行相应任务。在传统培训市场中,受训者一般先交费再培训,缺少主动权,导致培训效果不佳。通过智能合约技术,受训者可根据培训进程与培训效果支付相应比例的培训币。培训币的支付分为“初期—中期—结束—就业”四个阶段。在培训初期支付一定比例的培训币;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后,根据培训效果支付相应的培训币;培训完成时再支付一定比例的培训币;最后根据就业服务与就业情况支付剩余的培训币。至此,整个交易活动结束。其中涉及的培训阶段划分、培训币支付比例等诸多细节由培训机构和受训者共同商议决定,并以代码形式转化为智能合约,从而改变受训者原有的被动地位,避免不必要的交易纠纷。

3.分布式账本技术使交易数据防篡改可追溯

分布式账本技术使每个节点存储一份数据,若篡改数据,则需要算力大于51%的总网络节点算力,这是难以达到的算力条件,因此,分布式账本记录的数据安全可信。每笔交易数据全程留痕,可追溯、难篡改。

(1)学分银行实现“学历+技能”培育。进入系统的每个受训者会有一个学分账户,他们每参加一个培训项目并顺利接受考核后,会得到相应学分。若在培训过程中表现优异,可获得奖励学分;反之,则扣除学分。通过学分银行,实现各种学习成果的顺利转换,所获学分可在多个培训主体间流通。根据币率兑换规定,可将学分兑换成培训币或人民币,兑换后学分记录有效保存,但之后不能作为下一轮培训币兑换的筹码,只能作为数据信息进行存储。当学分达到一定条件时,可申请进入中、高等职业院校接受学历教育,搭建职业教育立交桥,构建“学历+技能”的培育体系。

(2)资格认定信息永久保存、随时可查。新型职业农民在完成相关培训项目并通过考核后,申请进入资格认定系统进行职业技能鉴定。若鉴定合格,即颁发相应技能等级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然后鉴定机构将电子证书储存在区块链中。这有利于新型职业农民有效管理自己的证书,同时在就业时便于就业单位查询其技能证书情况,了解其技能水平,有助于用人单位做出合理决策。9F41DB01-21EE-40A9-8C78-8A28F041B472

(3)受训者学习过程全程可追溯。受训者进入职业技能培训系统后,其培训项目选择、在线学习情况、学分记录、交易情况、技能鉴定、职业指导等一系列活动全程存证并可追溯,使得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管理科学化。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保障了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真实性,政府可根据受训者技能学习情况采取差异化培训补贴,提高补贴资金的利用效率。

4.区块链技术加强数字培训资源的版权保护

培训服务者在资源开发中心根据培训实际情况进行培训资源开发,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数字化培训资源在网上实现快速共享,进而会引发数字培训资源的版权问题。通过区块链的非对称加密算法、哈希算法、时间戳等技术,增强数字培训资源的安全性,防止盗版侵权现象出现,有效保护数字培训资源开发者的权益,营造良好的培训环境。

总之,此培训系统可实现对受训者的技能培训、学历提升、技能鉴定、职业指导等多环节、全过程的记录管理,使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管理更加全面化、科学化。

区块链技术变革了传统培训主体间的协作关系,可以使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协作效率大幅提高,提升培训效果。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对新型职业农民自身而言,可推动农民身份向职业转变,形成良好的职业观念,满足多样化需求,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其职业生涯发展质量。对农业发展而言,一是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积蓄未来农业发展的后续力量;二是利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促进城乡要素的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的均衡配置,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繁荣农村经济;三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对全社会有就业需求的劳动者而言,区块链技术赋能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构建,是从新型职业农民群体辐射全社会有就业需求的劳动者,发挥职业技能培训政策支持和区块链技术支撑的双重优势,满足个性化需求,营造包容、普惠、公平的教育培训生态环境,进一步推动终身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EB/QL].(2021-03-13)[2021-11-10].www.gov.cn/xinwen/2021-03/13/content_559

2681.htm.

[2]荆涛.区块链108问[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9:158.

[3]杨永强,蔡宗辉,刘雅卓.区块链+大数据:突破瓶颈,开启智能新时代[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21-25.

[4]李慧.“互联网+”背景下对农业物流管理的影响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9(22):37-38.

[5]邵国明.广西扶绥县农业产业现状与发展思路[D].南宁:广西大学,2017.

[6]徐光耀.山东省现代农业发展的劳动力支持能力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4.

[7-9]于静.《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发展报告》出炉,新型职业农民总量已突破1500万人![J].现代农业装备,2018(6):69-70.

[10-14]农业部.关于印发《“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的通知[EB/QL].(2017-01-09)[2020-12-05].http://www.moa.gov.cn/nybgb/2017/derq/201712/t20171227_6131209.htm.

(責任编辑:杨在良)

Blockchain Technology Empowers New-type Professional Farmers to Build a Lifelong Vocational Skills Training System

YANG Miao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Tianjin 300222, China)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exploring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architecture model, key technology of the blockchain, and analyzing the the status quo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new-type professional farmers cultivation, based on the blockchain as technical support, build a new type of professional farmers' lifelong vocational skills training system, and propos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plan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accurac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new type of professional farmers' vocational skills training.

Key words: blockchain technology; new-type professional farmers; lifelong vocational skills training system9F41DB01-21EE-40A9-8C78-8A28F041B472

猜你喜欢
新型职业农民区块链技术
利用区块链技术开展国际结算的探讨
区块链技术对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影响分析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的前路展望
区块链技术在电子档案管理中的适用性和应用展望
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及其潜在问题文献综述
浅谈“一带一路”下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基于参训意愿分析的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研究
基于二元Logistic模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生产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探析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长效机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