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上的芬芳

2022-06-23 14:49韩修存
时代报告 2022年5期
关键词:稻虾集镇村居

韩修存

“龙集这里形如长龙卧波,绵延15公里直达湖心的半岛,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中唯一,也是世界罕见,漂浮在水上的鱼米之乡。你们这里属东亚季风区,又属北亚热带和北暖温带的过渡地区,不热不冷,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冬冷夏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光能充足,热量富裕。年均气温为14.6摄氏度,年均降水量近900毫米,年均日照总时数为2326小时,无霜期200多天,降雪日仅仅只有9天,这样优良的自然环境不是正适合水生动植物的生长吗?再说了,你们这里土壤肥沃,生物吃喝不愁。沿湖的土壤多是由湖泛冲(沉)积物形成,以湖黑土为主,离湖岸越远,含沙量越少,含黏质则逐渐增多,湖底淤泥覆盖,这样的土壤更利于水生动植物生长。你们仔细瞧瞧,在那清澈见底,透明度达1.2~2.5米的湖水里,银鱼、河蚬、白条虾、刀鱼……来回穿梭,优哉游哉,那龙虾为什么就不能在这里安家呢……”在龙集镇政府举办的稻虾套养培训班课堂上,台上江苏省淡水研究所唐建清教授在认真地述说着;台下数十双耳朵在倾听着,数十个脑袋在思考着……初出茅庐者兴奋不已,观念保守者波澜不惊,栽过跟头者则犹豫不定……

台下前排中间的座位上,那个留着小分头、高鼻大嘴的中年人,浓眉紧蹙,心神不定。这人就是汤球,他正是属于在奋进的道路上栽过跟头、吃过许多亏的那类农民……此刻,他的人生轨迹如放电影般一幕幕地展现在眼前。

汤球1973年出生于龙西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兄妹4人,家中僧多粥少,生活较为贫困。1991年初中毕业后,他再也不愿意拖累家人,决心用自己的双手,土里刨食、水里捞金养活自己。

龙集镇三面环湖,芦苇等水生植物遍布湖岸。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当年新四军四师彭雪枫的部队就是在这里,依托芦苇荡遮身蔽体,与鬼子巧妙周旋;在洪泽湖里捕鱼捉蟹,采菱挖藕得以生存;农闲时,帮助老乡割芦苇、编芦席、打折子……从小听着湖区这段红色历史故事成长的汤球,不知不觉地也学会了编芦席、打折子,只是还没有机会一展拳脚。学也不上了,依靠自己奋斗的机会来了,他决心像当年新四军那样,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靠编芦席、打折子在服务乡邻的同时,也能填饱自己的肚子。心灵才能手巧,编芦席、打折子的手艺只能给他带来微薄的经济收入,每天只能赚取5元钱,可歪打正着,钱没有赚多少,却锻炼了随机应变、顺势而为的头脑,坚定了他创业的信心。

那是一个人间四月天,天气也像人们的心情一样好。同村的老表高强邀请他到湖边现场观看他用“新式武器”——地笼进行捕鱼捉虾的表演。他们来到湖岸边,只见高强一只手拿着地笼线,另一只手将已经装进诱饵猪肺的地笼抛出,也将孩童们的希望抛了出去,汤球和老表的心脏也“噗噗”地跳着。大约过了一顿饭的工夫,他们开始拿鱼了,随着地笼的收紧,水中游的、地上爬的,无数条活蹦乱跳的鱼儿、虾儿、蟹儿,摆动着,攀爬着,争先恐后地唱起歌来,跳起舞来。它们的鳞甲在阳光照耀下一闪一闪的,看得汤球眼花缭乱。大家围成圆圈,伸出大手捉起来。刚才翩翩起舞的鱼儿现在乖乖做了俘虏。还有的鱼儿好像不服气,使劲摇着想从网中逃脱出去,只见高强伸出大手抓住了头和鱼尾,鱼儿便再也无能为力,只得乖乖就擒。等他们打扫完战场,粗粗地一算,一个地笼一天竟能赚100元左右,这比他做芦苇手工活赚得多多了。他当时就问老表地笼从哪里买的,老表说他是花了300元钱托人从苏州买回来的。

汤球立即找人去买地笼,可是苏州已经缺货无法购买到。活人怎能被尿憋死。汤球当即准备自己动手制作地笼。他立刻从镇上的市场上买了竹子和网子,经过一个星期的努力,终于制成15米长的地笼。当天晚上,他就把织好的地笼放进大苔草地的湖岸边,自己则守候在地笼边,兴奋得一夜没合眼,地笼下在湖水里约摸过了一袋烟的工夫,“刷刷”地笼里就有了动静,黄鳝、泥鳅、龙虾……汤球手起鱼跃,装了一网袋,沉甸甸的,约有四五十斤,每隔3小时,起一遍地笼,可把他高兴坏了,疲劳、饥饿早已抛到九霄云外。

一天下来,竟逮到200多斤龙虾,十几斤泥鳅,四五斤黄鳝。提到镇上水产市场上,龙虾以0.5元一斤,泥鳅以1.5元一斤,黄鳝4.5元一斤卖给了人家,一共卖了100多元钱。从此,他与地笼结下了不解之缘。直至龙虾季节已过,共逮了40多天,赚了5000多元钱。龙虾逮不到了,他又开始制作地笼售卖。有龙虾季节,逮龙虾,没有龙虾季节,就制作地笼。两三年下来,他们家把贫穷的帽子抛进了洪泽湖,盖了6间瓦房,兄弟三个都娶上了媳妇。

后来随着放地笼人数的增加,湖区水产资源慢慢枯竭,利润不能支持正常的生活来源,于是,他于1996年改弦更张做起了榨油生意,当年一天可以赚到一二百元。随着榨油作坊的增加,利润慢慢变薄,有时一天只能赚一二十元钱。

1997年秋天,汤球花了1万多元钱买了拖拉机,替他人跑运输,平均下来一天可以赚100多元钱。1999年,汤球拿到项目经理证;2001年开始参与小型市政工程建设,腰包渐渐鼓了起来;2006年买了第一台现代牌挖掘机,开始搞土方工程,参与泗洪土方工程建设;2008年,汤球开始干起房屋土建工程,被别人骗了200多万元。垂头丧气消沉一段时间后,顿感再也不能這样活、这样过了。重整旗鼓,振作起来,哪里跌倒哪里爬起,汤球又开始做起小型水利工程;2012年泗洪开始掀起土地流转大热潮,黄海农场的老表严甫强来龙集姚兴村承包1800多亩土地,汤球投了100多万元参股,种植水稻和小麦。第一季水稻就亏损了200多万元,从此以后,汤球就与老表各负其责,分开经营了,汤球自己承包700多亩;2013年11月,汤球又到龙集村流转土地700多亩,一共1400多亩。经营了3年多的稻麦连作的传统种植,不仅没有带来任何经济效益,还欠了一屁股债。正是文中开头,2016年的那场培训课,让他有了创业的冲动也有了命运的转机。可亲戚朋友都来劝说他:“不能养,前面在龙集失败的例子太多。”

龙集镇党委政府立即行动起来,改造塘口、完善水电路沟渠配套设施……又用实实在在行动打消了他的顾虑。他也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流转300亩土地开始试养。当年3月开塘,6月收获,每亩纯利润赚了1000多元钱,从而坚定了他进行稻虾套养的信心与决心。年底,承包的700亩土地全部进行稻虾套养。第二年,5号实验塘口,苗种加成虾亩产达到800斤,实验塘口净赚1万元!“成功了!成功了!”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他决定大干一场,由于稻虾套养,土地修田200多天,同时龙虾的排泄物和饲料残骸为土地补充了有机肥,从而减少化肥的使用量,采用生物农药植保,从而保证稻米的质量。在龙集党委政府的引导支持下,他们公司申报的“迎湖明珠”品牌大米,顺利通过了有机认证。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富。2018年镇党委政府书记石权等领导通过反复调研,发现塘口随意开挖,达不到国家国土要求标准,市场苗种混乱,成活率低,技术低下,时常亏本,市场销售互相压价,许多农户不仅没有致富,反而陷入贫困。为了彻底解决这些问题,推广集约化、规模化、科学化发展,决定以泗洪县环宇粮食种植家庭农场为龙头推广“五统一”种养模式,即“统一开挖塘口、统一技术支持、统一投放虾苗、统一捕捞收购、统一水稻育秧”模式,直接带动3户建档立卡低收入户参与稻虾种养,为每户提供35亩稻虾种养塘口,帮助他们以最小风险获得最大的收益。低收入户高开勇、房修兆、许彩光各承包30亩塘口,通过“五统一”管理,当年3家农户每亩净收入都在1000元以上,仅稻虾一项每户年收入都达4万元以上,当年这三户人家都实现了脱贫“摘帽”。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习近平总书记的叮嘱言犹在耳。如何利用资源优势让人们吃饱吃好成为摆在龙集人们面前的一道必答题。镇党委政府一班人经过反复研究讨论,决定将稻虾共作作为稻渔综合种养主导方向,引入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金水集团,实行稻虾共作标准化生产,全面引领龙集稻虾产业提质增效。通过严把稻虾共作标准规范,积极探索稻虾共作新模式,以“土地股份合作社+公司(家庭农场)+低收入户”的精准扶贫方式,标准化运行。龙集镇稻虾共作示范基地,严格执行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优质稻米种植标准,保证稻米、小龙虾品质,积极推动稻、虾向绿色、有机方向发展。在稳粮的基础上,做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粮渔双赢、生态高效”。2019年新增稻虾共作面积8400亩,同年获批省级稻渔综合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区荣誉称号,截至目前总面积达2.5万亩。

龙集镇镇长许沪军扳着指头,有板有眼地说:“我们和金水集团的合作,项目所在的姚兴居、田集村、侯嘴村3个村居为金水集团承担了大量的用地纠纷、资源纠纷处理工作。3个村居分别成立以支部书记为组长的帮办工作组,在项目建设初期,每天都到现场协调解决矛盾纠纷,保障项目建设进度,村集体与企业签订流转协议,除矛盾纠纷调处外,还做好日常管理服务,如在项目建设初期,需要大量人工,3个村居全力配合,安排专人,每天根据基地用工量及时调配人员到基地务工,解决用工缺口大的问题。金水集团致富也没有忘记带领百姓致富的社会责任,主动支付村居每亩60元的土地流转服务费,仅此一项每年就可以为每个村集体增收10万元左右。”

豪情万丈、思维活跃的镇党委书记石权是公共资源资产都变“股金”的发明者。他的思维是,金水集团龙集基地稻虾共作项目基地内3个村居原有的机电泵站、沟路塘渠等公共设施是经过国家财政投入资金改造的,应属于全体村民共同所有的固定资产,这部分改造后的设施大大降低了基地建设和运行的成本,如果这部分资产资源无偿提供给基地使用,则违背了当初农田改造时提高农民收入和帮助村集体发展的初衷。为了让集体资产资源发挥应有效益,龙集镇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有偿使用的原则,经与金水集团反复协商,将基地3个村居由财政资金投入的泵站、沟路塘渠等公共资产资源分别折价600万元入股金水集团龙集基地,并由金水集团龙集基地每年按照利润的一定比例分红到这3个村居。有效保障了国家财政投入资金确实发挥经济效益,较大幅度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也为村居提高经营性收入、探索除发包以外的增收新路径开辟了新道路,村集体收入不再是一成不变的发包收入,而是与企业经营效益挂钩的动态收入。农民在获取了每亩950元的土地租金后,还有一份打工的收入。村居劳务合作社负责给基地提供劳务人员,优先雇用建档立卡低收入户,基地建设以来,累计用工361人,其中低收入户102人,人均增收2000~5000元,全年人均可增收4000~8000元。田集村田漢林,基地建设初期主要从事打零工,每天100元,基地建成以后,转为基地长期工人,月工资2000元左右,每年增收24000元左右。此外,通过基地示范,带动了当地更多农户进行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土地产出效益倍增,促进长效扶贫。产业强,百姓富。龙集镇坚持产业发展带动村居、农户增收的思路,做大做强稻虾共作产业,现已建成稻虾共作面积1.6万亩,创建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一个,实现亩均较传统一麦一稻增收1500元以上,村居家底更厚了,农户收入更高了。

龙集镇成功创建泗洪县农业001百园工程、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江苏省稻渔综合种养一、二、三产融合先导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建设乡镇。在品牌建设上取得国家级地理标志“龙集子”。2019年,龙集镇水产品总产量7059吨,其中淡水养殖4439吨,捕捞产量2620吨。稻渔综合种养规模、小龙虾年产量均位居全市第一。

责任编辑/赵吉政

猜你喜欢
稻虾集镇村居
魏巍
村居
江西省国营恒湖综合垦殖场稻虾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集镇幼儿家庭教育联盟建设的行动研究
稻虾绿色种养模式技术探讨
城镇化进程中集镇建设问题探析
村居
村居
山区稻虾综合种养技术要点
华北铁路开通令沿线集镇层级有何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