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打工人”看自媒体时代汉语新词的产生及其传播路径

2022-06-22 01:24何宜珈
今古文创 2022年20期
关键词:传播路径

【摘要】 呈现出多样化发展态势的新媒体行业与极具高效性的信息传播手段,为当代新词新语的大规模产生提供了有利的平台和传播条件,新兴网络词汇“打工人”就是其中之一。“打工人”究其词源,其形式并不是新造的,而是利用原本就有的词汇对其注入了新的词义,使其在不同的語境解释中具有了特殊的语用意义,呈现出幽默诙谐的表达效果和立场表达的独特作用。而新词新语的产生与走红又受到多种社会因素的推动影响,这种结果是个人、官方媒体和自媒体平台三者合力所致使的。

【关键词】 打工人;新词新语;传播路径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20-0122-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2.20.038

得益于已经取得重大突破的通信技术与智能互动技术,现阶段新媒体平台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态势,在高效传播信息的同时间接催生了一大批新词新语,在社交平台和日常生活中被人们广泛使用。

其中一部分流行语取自国家时事热点,另一部分则大多由人们自发创造而成,经过大范围的传播加工演化为流行语。“打工人”一词正属于后者,例如:

①你在拼多多到处找人砍价,他在滴滴打车求人助力,我在电子厂拧螺丝拧到凌晨,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早安,打工人!(微博)

②没有困难的工作,只有勇敢的打工人!(微博)

本文希望能够解决的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1)“打工人”一词的具体含义及演化过程。(2)“打工人”一词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所呈现出的特定的句法、语用功能。(3)“打工人”一词从产生至大面积使用所经历的传播路径研究。

下面将就词义探源、语用功能和传播路径等几个方面来详细讨论“打工人”这一新兴流行语。

一、“打工人”的词义与溯源

(一)“打工人”的词义解析

“打工人”这一新兴词汇,根据其释义以及指向,可以进行一个层次上的划分,即将其分解为“打工”和“人”这两个较小的语义层次分别进行理解。

在“打工”这一主要语义层次中,“打”作为动词成分用以指代从事、进行,“工”作为名词成分用以指代工作。因此不难理解,“打工”的本义就是从事工作,多用于指从事一些临时性的工作。探其源流,可以发现,该词是在1980年改革开放初期从香港传入中国内地的,最初在广东省流行开来,后来又逐渐流行到了中国各地,词义和评价色彩都产生了一定的变化。

在香港,“打工”的意思贴近于本义,即表达“受雇于人”之义,是“工薪阶层”或“从事受薪工作”的一种口语表达,本身不带有任何贬义色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使用范围的扩大,“打工”一词在中国内地的含义发生了拓展融合,内涵变得更加复杂多样,同时具有了一定的评价色彩。“打”作为“做”这一动词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一定程度上代表抵触的思想状态,因而有人认为“打工”一词本身带有被生活所迫不得不做的含义。

对此进行总结,“打工”一词既可以指某人受雇于人、替别人工作,同时也可以被用来指背井离乡到外地、外省工作,从事比较劳累、每天工作时间比较长、收入不高的体力工作,从事不太稳定、不属于铁饭碗的工作或是忍气吞声、忍受低收入、长工时工作的意思。

反观“人”这一次要语义层次,在当前词汇结构中指向的并不是单一的人类个体,而是指从事或爱好某件事情的特定人群。该语义层次在如今的流行用语中呈现出词缀化的特点和趋势,在多种名词性成分或动词性成分后都可以增添“人”这一成分,例如在通信平台上人们会将从事学术工作或相关研究的人称为“学术人”,将喜欢食物或单纯爱好吃饭这一件事的人称为“干饭人”。“人”的词义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进一步的泛化,从原先的只用以指代某国家或某地区的人群泛化为可以用来指代具有多种特色的人群。

而由这两个语义层次叠加形成的“打工人”一词,走红所经历的时间相对是比较短的。2020年9月22日,一名网友在网上发布了一条自拍的短视频,在视频中他做出要出门打工的样子,并说“勤劳的人已经奔上了塔吊,你却在被窝里伸了伸懒腰,你根本没把自己生活当回事儿。早安,打工人!”这个视频随即引来了大量的关注与模仿,并致使“打工人”一词引爆网络。在流传中,“打工人”的适用范围极其广泛,指称对象多元化,几乎成了各行各业劳动者的统称。无论是社会精英还是普通职员,无论是脑力劳动者还是体力劳动者,都可以被称为“打工人”。从这一点来看,被大家所接受的“打工人”一词实际上主要实现的是“打工”一词的本义,根据语境不同和上下文解释的随机性会融合其演变、引申义,即表达出“经受身心的艰难困苦”这一负面评价表达效果。

(二)“打工人”的词义溯源

通过对各信息门户网站以及语料库内容的检索,可以发现,“打工人”一词虽然是因为上文提到的网友发布视频开始走红,但在此之前词汇本身也是合理存在的,在一些旧报刊上可以找到例证:

③谁是凶手?肖的亲属说,肖家有存款,是否是知情人谋财害命?肖的养子小肖的一本簿子上,记着部分外来“打工人”的姓名和日期。其中,江西籍的刘××和郭××打工天数最多,当然被列入侦查对象。(福建日报)

④对那些刚刚跨进城门,求职心切的打工人来说,某些外商投资企业花花绿绿的“高薪聘用”之类招贴,着实令人怦然心动。(1994年报刊精选)

此处举出的例子中,“打工人”词义指称相对狭窄,指向外来务工人员,尤其是某些从事体力劳动的人。但除此几例之外,“打工人”的使用量非常少,也就是说,在表相同含义的情况下,人们更倾向于使用“打工人员”“打工人口”“打工人群”或“打工人数”这类更为书面化、指向更为准确严谨的词汇来进行代替。例如:

⑤据该县劳动部门反映,全县已有300多名外出打工人员回乡,办成企业126家。(1994年报刊精选)

⑥此外,打工的行业与所学专业开始趋于吻合,出现一增一减两种情况:学习计算机、英语等实用性较强专业的学生中,打工人数呈上升趋势;学文、史、哲及純理论性专业的,打工人数则有所下降。(1994年人民日报)

⑦云南省话剧团在沈阳市举行的“2002年全国话剧新剧目交流演出”期间,推出大型话剧——《打工棚》。这是中国话剧首次聚焦打工人群,并将其搬上国家级舞台。(新华社2002年9月份新闻报道)

在以上例子中可以看出,官方媒体、报刊等信息平台为了保证表义的严谨性和完整性,更倾向于使用“打工人员”“打工人群”“打工人数”这类词汇,由于附加词的限定作用,这些词指向的对象更为明确,同时呈现出书面化的中性色彩。

二、“打工人”的句法及语用功能

“打工人”一词的语义内核在很大程度上偏向“打工”这一语义层次,而正如前文所解释的,“打工”一词本身具有纷繁复杂的语义内涵。部分学者认为,在中国内地,“打工”存在界限模糊、定义混乱的问题,故而在一定时期专家和学者根本无法对其进行准确的意义界定。受此影响,“打工人”一词在涉及不同的语境、不同的话语主体和不同的上下文解释时,会呈现出不同的语用功能及表达效果。

(一)幽默诙谐的表达效果

人们在遭遇某些挫折、不快或是无法摆脱自己不满意的现状时,会采用多种言语表达的方式来排遣、发泄个人的痛苦、无奈等负面情绪。而幽默诙谐的表达态度正是其中的一种,幽默式的表达往往不会使用人们熟知的表负面语义倾向的句式结构或贬义性词汇,只是利用词汇的多义表达或双关的修辞手法借普通、平实的词句来巧妙、隐晦地表达个人对现实状况的不满与无奈。

现下“打工人”的走红是因为网友在发布的短视频中使用了“早安,打工人”这样的句子作为对自身的鼓励,在表达出正面积极的效果的同时又蕴含了特殊的调侃意味,这使得众多网友产生共鸣,并争先恐后地效仿这类句式,调侃各人不同的工作状况。例如:

⑧打工可能会少活十年,不打工你一天也活不下去。下午好打工人!(微博)

⑨只要我够努力,老板一定会过上他想要的生活。早安打工人!(微博)

以上两例是网友效仿使用“打工人”一词后形成的所谓的“打工人语录”。例⑧用夸张的手法陈述了“打工”和“不打工”给个人带来的负面影响,看似是得出了“要积极工作”的正面化结论,实际上表达了作为“打工人”个体的生理痛苦以及心理压力。例⑨则变换思维,将“个人的努力”同“老板的成功”这原本联系并不紧密的二者关联起来,既有其合理之处,又充分表达出了作为“打工人”个体的痛苦和迷茫。

(二)立场态度的区别表达

具有多种含义的词汇经由不同的话语主体表达出来时,其表义效果受到话语主体所持立场态度的影响。以“打工人”一词为反映对象,官方媒体平台和个人、自媒体在使用时所持立意就往往有所区别。官方媒体更倾向于从正面角度对词汇进行积极阐释,主旨是强调正能量与同核心价值观相匹配的解读方式。个人或自媒体平台的使用相对缺少外加限制,因而视说话人的意愿或生成积极向上的鼓励型解读,或生成具有诙谐意味地对现实状况的调侃、抱怨。

官方媒体使用例如:

⑩基层工作者是有血有肉有灵魂的“打工人”,在基层快乐的工作生活状态中不断激发服务群众的热情和动力,实现自身价值,努力做好服务群众的“打工人”。(人民网)

⑪“打工人,打工魂,打工人都是人上人!”这样的励志话语在网上走红,基层干部要以“打工人”的精神严格要求自己,努力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用“奉献指数”提高群众的“满意指数”,练就能政善政的硬本领,取得人民满意的工作业绩,让人民群众真正得实惠。(人民网)

从以上两个例子中不难看出,在官方媒体文稿中出现的“打工人”立意有了明显的提升,他们选取了脚踏实地、勤勤恳恳这样的优良品质作为“打工人”所具有的特质,无疑是对词汇本身进行了积极、正面的美化,因而此处的“打工人”不再具有普通人对于工作、生活的不满与自嘲这样的负面情绪,而是直接被用来激励基层工作者,发挥这种奋发向上的工作精神。

个人或自媒体平台使用例如:

⑫大姐胖了不少,刚刚购物回来,开心得很,跟我说她买了三对不同款式的耳环,还买了些衣服,每一件都是四五百以上的,不禁想到两个字:“贵妇”。近千元的衣服都买得下手,是打工人一个月的工资啊……(微博)

⑬明明已经深秋,我旁边的路人一个劲的说好热好热。我说都怪我,我是一名打工仔。他说难怪我感受到炙热的情怀!早安,打工人!(微博)

以上两例从个人角度来解读“打工人”这一词汇,在句式表达上具有一定的幽默、娱乐效果,但在令人发笑的同时这些句子又暗含辛酸。把工作称作“打工”,并把自己称作“打工人”,这正是很多职场人的真实心态:没有成就感,没有安全感,还常常感觉疲惫不堪,既不想去工作,又害怕失去工作。但同时,这种看似具有负面倾向的自嘲,也是一种“变相”的自我鼓励。

三、“打工人”走进大众视野所经的传播路径

社会需求决定了语言发展需求,而相对的,语言发展的成果又会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现状,尤其表现在精神、文化、娱乐方面。以“打工人”一词的走红为例,这类网络新兴词汇从小众走向大众视野主要流程,分为以下三点,即个体的创造性积累、官方媒体的宣传效力和自媒体平台的推波助澜。

(一)个体的创造性积累

作为个体存在的人是使用语言的主体,人的能动性决定了自身会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选用合适的词汇进行表达,以达到话语交际目的为出发点对原有的词汇进行加工、创造,从而生成新词新语。这些词或兼具新形式和新内涵,或以旧形式为依托延伸出新的具有普世意义的内涵。

“打工人”一词随着网友个人发布的视频逐步走红,这说明,在通信技术和社交平台的支持下,个人表达有了更多的途径,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口头传播。个人在符合社会道德准则的大前提下通过多样的社交平台发布包含个人语言创造性的作品,如文字、视频等,经由其他个体自发的认可、效仿,这些新词新语就从个体用语成为某一领域小范围人的共同用语。以此类推,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和发酵,该词就拥有了相对稳定的使用者群体,并在此基数上逐步增长,进一步影响其他社会群体。

(二)官方媒体的宣传效力

官方媒体在新词新语的传播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一部分官方性质的媒体如《咬文嚼字》杂志,在语言使用上具有一定的权威性,通过整理总结新兴网络词汇,给予新词新语肯定和认可,同时也使这些被筛选过的、符合汉语规范的新词新语获得更加广泛的传播机会。另一部分官方性质的媒体如人民日报、新华社,这类官媒往往具有多种媒介形式,包含独立的信息门户网站、各类社交媒体账号以及实体新闻报刊。为了适应当代信息传播的快捷性以及民众对信息的喜好,官方媒体会有意地在部分新闻中使用热门新兴词汇,一方面拉近了与民众的心理距离,一方面对新词新语的使用传播进一步起到推动作用。

(三)自媒体平台的推波助澜

自媒体行业发展时间短、速度快、规模大。目前显而易见的一个发展趋势是,自媒體行业与其他行业,包括与社会大众的距离越来越近,行业间的界限开始模糊化。换而言之,每一个社会大众都有可能是自媒体从业者。部分自媒体平台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作为自媒体从业者的个人的想法,同时也会兼顾官方的态度。因此,自媒体行业可以说是一个灵活的、动态的、复杂且时刻发生变化的行业,且兼具了个体的独特创造性和官方媒体的号召性。这种特性使得它既具有自由度,又有其面向针对性和网络效力,对新词新语的持续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四、结论

“打工人”一词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走红,至今经历了词义的演变和立场表达的延伸拓展,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这种发展趋势是由外部社会因素和内部语言因素共同推动的。社会需求决定了语言需要发展,社会结构则决定了语言发展方式,这些外部因素导致了新词汇在合适的时期应运而生,被有着共鸣的人们接纳、使用。语言内部因素决定了语言发展的面貌。最后,语言内部因素决定了语言发展的面貌。根据经济性原则,语言系统会优先选用已有词语来承担表义需要,如果没有合适的旧词,便会选用已有语素,或发展出新语素义,组成新词语,用以满足新需求,或者直接产生新语素来进行表达。“打工人”属于第一种情况,这使得它的传播不会受到文化差异、理解偏差这种不稳定因素的阻碍,在个人、官方与自媒体三种传播主力中更为顺畅地流动。

参考文献:

[1]王治国,殷鹤.网络热词产生的原因及传播效应[J].中外企业家,2014,(30):251.

[2]张佳慧.大数据视域下自媒体传播现状及发展路径研究[J].新闻前哨,2020,(08):46-47.

[3]赵学华,刘林.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创新路径探索[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16):67-68.

作者简介:

何宜珈,女,江苏苏州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020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现代汉语语法词汇。

猜你喜欢
传播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高校学生中有效传播的路径研究
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路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能量”传播的路径研究
都市报传播城市文化的创新路径
新媒体时代科普类微博的传播路径探析
英文学术期刊办刊策略与传播路径研究
网民介入公共政策传播的路径及其风险规避
浅析高校网络舆情的传播路径与应对策略
新媒体背景下庐山云雾茶旅游品牌传播路径研究
自媒体视域下高职院校对本土文化传播的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