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冬
据说,民营医院80%被莆田人所有,另外全国70%以上的木材加工市场由莆田人在经营。全国50%以上的珠宝市场也是由莆田人在经营,比如在全国最大的珠宝首饰生产加工基地和集散地的深圳,超过半数的珠宝从业人员是福建人;而10个经营珠宝的福建人当中,就有8个是莆田人。莆田人每年创造的GDP保守估计至少在8 000亿人民币以上。
以前莆田很低调,几乎没有什么存在感。莆田能出名,在于莆田管辖下面的镇,“垄断”的几大流行行业,民营加油站,黄金珠宝,木材交易及木材加工,医疗诊所等传统行业。
城市虽然不起眼,但在莆田人身上,能看到很多商业文明精华聚集的影子。改革开放后,莆田商人成为中国商界的劲旅,其从商人数之多、经商范围之广泛、运营能力之强,为人瞩目。
据来自莆田市相关统计资料显示,世界各地共有200多万莆商,其中海外莆籍商人150多万,足迹遍及48个国家和地区;国内各大中城市有90万莆商活跃在各条经济战线,年创产值8 000亿元,并与徽商、晋商、浙商为世人所熟知。
莆田裂变,这个城市的发展样本还能持续地创造无限可能吗?
莆田垄断了全国90%的木材交易。那部分莆田人有着彻底的“行商”精神,同样堪称中国式草根商业的标本。
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从兴安岭到中国西南的林区,再到俄罗斯、东南亚、非洲和北美,他们把木材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全国各地,占了全国90%的木材交易份额。
他们来自福建莆田一个叫忠门的小镇,镇子几乎家家户户和木材有关。在这个同样由南方式草根资本支撑的行业,他们干得和东庄镇走出的游医群体一样出色。他们有自己的家族网络和生意信仰,并且正在向产业链上游及国际化延伸。
绥芬河是忠门人最早经营从俄罗斯进口木材的口岸。在这个只有十几万人口的小城,曾有“十个人中有一个福建人”的说法。
和“占车站贸易80%”的木材相比,绥芬河的街店生意算不上“生意”而。在许多当地人的眼里,木材也的确是绥芬河的主业。莆田人之所以能垄断当地的木材贸易,在于两点:一是比当地人更能吃苦,二是有资本。实际上,资本也大多是在吃苦中积累的。
木材帮的最早起源,是莆田忠门乡下的蒸笼生意。从1990年代以后,整个中国像是“大工地”,木材的需求进入了高峰期,莆田商人随着各地城市发展的步伐,形成了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
那时兴安岭木材资源很丰富,当时的桦木、落叶松的价格远比现在便宜,三四百块钱一立方,一车皮装50-70方,两三万块钱。
按莆田当地的统计,常年在外做木材生意的人近20万,经营着8万多家企业。北京的莆商组织也做过估算,莆田人已经控制了国内90%的木材贸易。
90年代以后,由于在早在20多年前就在这个行业的上下游卡位成功,莆田木材幫在全国各地逐步形成了垄断。
从根源上说,促使莆田人外出经商的原动力,是当地糟糕的农业条件。经商最初是为求生存,因此,那种野性而坚忍的沿海农民性格也体现在了生意上。
想要赚钱必须从上游起精打细算。一部分木材商做到了产业链的最上游。
伐木是莆田木材帮生意中更隐秘的层面,也是最暴利的一块生意。在东南亚、非洲,甚至加拿大、新西兰,都有由莆田木商组织的伐木队。
随着木材帮的国际化,在木材进口贸易方面也出现了行业巨头。
和其他行业的投资热一样,有着30多年经营史的木材帮,其中一些资本雄厚的商家已经实现了从木材经营到投资的跨越。
在30多年的经营里,上游资源到下游的销售网络,莆田木材帮的行业地位已经根深蒂固。和让人惊讶的莆田医疗帮的崛起一样,木材帮也有着同样显著的草根气质。
现在,莆田木材帮的故事就像滤去了水分的锯木,那是一层一层浑厚的叙述,像石砖一样被堆砌,进而成为一种建筑。
80%中国民营医院市场份额,年营业额接近4 000亿元。
生活在福建中部的莆田人具有经营生意的那种“精明”。现在,全国大大小小的非公有制医疗机构有十几万家,而上规模的民营医院约有1 500多家,其中约80%为莆田人所有,年营业额接近4 000亿元。
莆田系的主力来自莆田东庄镇。由于三面环海,土地盐碱化严重,很难发展农业,但东庄镇人所办的民营医院及相关企业创造的产值,超过了中国中西部个别省份。而莆田系的“鼻祖”正是东庄镇的陈德良。
在那个人们普遍月收入只有几十块钱的年代,陈德良成了东庄镇“从医致富第一人”。随后,他当上了师傅,带着徒弟们走南闯北。“亲戚带朋友、师傅带徒弟”的莆田发展模式逐渐成形。
莆田系医院大多经历3个发展阶段。
租赁阶段。毕竟地下游医的身份难以取得多数人的信任,所以莆田老板们开始租赁正规医院的房子和设备,承包医院的科室,大多是皮肤科、妇科之类,聘用临时医生,大打广告。如果医院的品牌打响了,就扩大经营;搞砸了,就换个地方另起炉灶。
托管阶段。有些地方的一级医院或企业医院长期投入不足,员工少、病床少、经营差,但又承担着当地居民或企业职工最基础的医疗保障任务,不能倒闭。这时莆田老板会看准机会,将其托管,重点发展利润较高的科室,而对眼科、外科等技术要求高、医疗风险大、利润空间小的科室投入却不足。
自建医院。随着资金越来越充裕,莆田系老板们开始自己建医院。例如,“莆田系二代”林玉明看到公立医院妇产科人满为患,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块巨大的市场空缺,于是决定将事业转向开办民营专科医院,2002年,他在山西太原创立了“全国第一家女性专科医院”——山西现代女子医院。82F7B62B-6FC1-44DF-9BD1-0CACE5F9BB3E
在此基础上,目前大多莆田系巨头通过设立一家或几家投资公司,管理旗下众多医院和医疗机构。从东南一隅走向全国乃至国际,莆田系的极速发展一直伴随着人们对其暴利模式、虚假宣传,甚至医疗欺诈等问题的巨大争议。
有人表示,莆田系的初心,不是出于善,不是为了治病救人,而是为了经济利益,终于,“魏则西事件”再一次把各界的质疑和争议汇聚到莆田系,并引发了监管部门对相关涉事医院的调查处理。为什么一种原本值得敬佩的特点,却结出了“莆田系之恶”?为什么“莆商”跺跺脚就会动一动的行业这么多,唯独莆田系医院成为众矢之的?
这要回归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因为有爱,才有了医疗和医院,如果把这个精神泯灭了就不再叫医疗,那叫交易,它不可能有尊严。”这是行业专家所讲的话,直观地勾勒出医疗行业的特殊性。
鼓励民间資本进入和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仍是大势所趋。如果有更多的良心企业,这就是一件惠及民生的好事。解决莆田系引发的轩然大波,当然需要从法律追责、行政监管、从业人员自律等多方面考虑。但是,当面对影影绰绰而又实力庞大的“莆商”群体,还是强烈地希望他们能知道并记住华为总裁任正非说的那句话,做企业“不要把钱看成中心,中心是理想,钱不是最重要的”,这才是民营企业家的成功正道。
曾经,阿里巴巴宣布,2010年该公司有约0.8%、即1107名“中国供应商”因涉嫌欺诈被终止服务。随后,针对淘宝网的假货及消费者维权问题,马云呼吁媒体关注福建莆田。
一时之间,莆田被推到了漩涡的中心。
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是,全球每3双耐克中就有1双是仿款,而目前国内市场上90%以上的假冒运动鞋来自福建莆田。数据如何统计及其来源已经无从考证,但不争的事实是,来自莆田的“高仿鞋”最受市场欢迎,受青睐程度堪比正品。
“质量高于其他产地,这与莆田制鞋历史较长、产业链完整有关。”一位莆田当地制鞋业内人士说。更重要的在于,莆田还被授予中国鞋业研发设计中心、中国鞋业信息中心、中国鞋业创新示范基地、中国鞋业出口基地,这在国内制鞋产业基地中独此一家。
莆田仿制品牌鞋应该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那时,仿制品牌鞋传奇般的发迹故事开始流传,见有利可图,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其中,得天独厚的地下产业链跟着日趋完善。
买家多了,卖的自然也多了,莆田仿冒鞋的人气就旺了起来。
这么多年来,莆田制鞋企业大部分一直做出口订单,已经习惯了相互模仿抄袭,产品同质化、低价竞争和低利润的状态一直难以改变。随着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加工类企业将难以为继。在这种经营形势下,代工利润低、制假没出路、原创难度大、“山寨”又在制鞋“鄙视链”的最底端,莆田已经走到不得不变的十字路口。鞋企除了继续生产仿冒鞋,已经很难找到好的出路。
其实,莆田鞋产业的发展一直存在一个误区,有这么好的技术和网络营销能力,为什么不充分利用起来?有相关专家曾说。
在打击仿冒鞋的同时,政府完全可以出台优惠扶持政策,鼓励、引导这支生产经营仿冒鞋的大军为莆田的鞋业突围服务。
根据莆田市政府工作报告,鞋服产业是莆田的支柱产业。莆田有“中国鞋城”之称,2020年,莆田的鞋服产值突破千亿元,数据显示,莆田鞋业企业有超过4 200家,从业人员达50多万人,年产量12.6亿双、占全国产量的9.3%。
然而,莆田的鞋叫得上名字的却很少。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但是习惯于模仿,使得本土制鞋业普遍缺乏创新能力,未来“00后”年轻人成为消费主要群体,更加注重个性化、设计力,这一点,无疑莆田会逐渐乏力。
产业发展向前,在学习模式的背后,永远有新的学习模式。莆田需要破冰,莆田自主品牌的创业者就是想给同行树立一个榜样,哪怕这条路走得特别辛苦,也要坚持下去。
在“莆田鞋”集体商标申请成功的时候,有人提出,莆田鞋业能否学习“晋江模式”?“莆田牌”有可能成就下一个安踏吗?这些假设当下自然没有答案,不过莆田正在创牌阶段,很难复制愈加成熟的公司运作模式。
莆田商人太适应以家族为单位单打独斗。他们的突出优势就是同乡相互扶持,先共同把盘子做大,再内部竞争。
“莆田鞋”集体商标就是一个解决方案,集中莆田鞋企业技术优势和供应链优势,合力推动“莆田牌”这个区域品牌的发展。
其实,从一系列操作来看,对这次的转型,当地下了很大的决心。根据莆田市鞋业协会会长的介绍,未来莆田鞋将采用“1+N”的创牌策略,“1”指的是政府和协会统一引领、统筹,“N”是指各大企业众创联销,在打造莆田鞋区域品牌的同时,帮助有实力的企业孵化自主品牌。也就是说,不同的莆田鞋厂未来在加入莆田市鞋业协会后,才可以使用“莆田鞋”商标。但这个门槛并不低。
莆田市鞋业协会要求,授权使用该商标的鞋企,必须是合法经营且成规模的企业,在近两年内生产的成品鞋符合国家行业标准并拥有自主品牌。据公开信息,如今莆田市的4 200多家鞋企中,仅有16家鞋企获得了商标使用授权。这种严格的筛选为“莆田鞋”的品质,提供了相当程度的背书与保证。
当然,打造一个全新的品牌,未来意味着巨大的投入与探索,同样充满着不确定性。譬如如何培育独家的技术与工艺,如何通过营销进行品牌塑造,以及怎样在代工与发展原创品牌中,避免知识产权纠纷,都考验着地方的智慧与定力。
最后,希望莆田能够转型成功,开辟出地方产业发展的新局。
敢于从以往的“舒适区”中跳出来,与曾经的发展思路切割,这本身就需要一种转型的勇气。莆田裂变,对于莆田的转型,舆论场上也不乏一些讥讽之声,质疑莆田发展,这大可不必。一个地方曾经走过产业发展的弯路,并不意味着其永远都要在这条弯路上走下去,根据时代语境及时纠正发展模式,积极改造行业,这是固有的产业发展规律,也是因应时代变化得顺势而为。
对此,公众不妨以宽容的心态,给当地转型与探索以充分的舆论空间。
目前,根据政府工作报告,莆田市已经在加快创新步伐,大力实施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着力培育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布局5G、人工智能、电子信息、生命健康等产业。同时,在科技方面引进一批创新载体落地,一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15家,虽然不多,但也已经是在奋力前行。82F7B62B-6FC1-44DF-9BD1-0CACE5F9BB3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