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琰
近日,全國人大常委会2022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公布,加快数字经济领域立法步伐位居要位。不只是全国层面,数字经济立法也成为不少地方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一招。
武汉市近期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规划,并明确提出,到2026年,武汉数字经济实现突破性发展,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将达到14%,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到3700亿元。到2035年,武汉市应全面建成数字经济一线城市,成为全球数字经济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上的重要节点。
自今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河南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对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数字产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安全保障、法律责任等都做出明确界定,填补了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没有法律保障的空白。
5月7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会同相关部门发布了《北京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该条例指出,北京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很多创新实践,也存在一定的瓶颈制约,亟待制定一部数字经济领域的综合性地方法规,落实体现国家政策和上位法精神,并将北京行之有效的政策举措上升为法规制度。
无独有偶。将自6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广州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强调,数字经济发展应当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核心,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数据资源价值化,提升城市治理数字化水平,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构建数字经济全要素发展体系。
专家表示,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大量涌现,也衍生了有关数据安全、隐私保护、数字鸿沟、平台垄断、能耗排放等诸多问题。当前的法律规制已无法满足数字经济监管和社会治理的需求,因此,数字经济立法亟待加快。
业内人士认为,在立法保障下,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或迎高速增长期。其中,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据安全、数据交易等领域有望获得快速发展。
不少地方在数字经济促进条例中已明确了产业支持重点。比如,北京市强调,支持开展自动驾驶全场景运营,培育推广智能网联、智能公交、无人配送机器人、智能停车、智能车辆维护等新业态;支持互联网医院发展,鼓励提供在线问诊、远程会诊、机器人手术、智慧药房等新型医疗服务;支持农业、制造业、建筑、能源、金融、医疗等领域产业互联网发展。同时北京将通过资金、项目等方式支持开源社区、开源平台和开源项目建设,鼓励软硬件的开放创新,做大做强高端芯片、新型显示、基础软件、工业软件、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群。
河南支持建设数字经济园区。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结合本地实际,规划本行政区域的数字产业化发展,做强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要求引导和支持建设数字经济园区,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
江苏拟立法明确,重点推进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数字要素驱动业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其中在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电子元器件及设备制造等数字产品制造优势领域,打造产业集群,培育优势产业链;发展互联网相关服务以及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等数字产品和服务,构建安全可控、开放协同的现代软件产业体系。
业内人士认为,用好立法权,制定出高质量、符合当地实际同时又可复制、能推广的数字经济法规制度,是各地数字经济立法的关键。
数字经济立法是完善数字经济发展的软环境。专家表示,数字经济立法为数字经济带来规范效应,未来数字产业发展将更加有序,技术创新将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主要手段。在立法保护下,通信产业、数据产业、网络安全产业等都将迎来健康快速发展。
近期,云南省先后出台了《关于印发云南省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十四五”数字云南规划》《关于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多个政策文件,全面支持数字经济发展。
近日发布的《陕西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陕西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0%。今年3月28日,黑龙江在出台的《黑龙江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以上。
专家表示,数字经济立法是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有利于进一步激发数据要素活力和完善数字经济治理,在切实保障数据安全和权益安全的同时,助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提升数字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助于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加速数字场景应用的落地,推动新数字产业的发展。D0F23CC6-C940-415F-BDD7-509E68B5E11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