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莹,叶燕辉,徐丹婷
(广东省梅州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梅州市妇女儿童医院),广东 梅州 514000)
母乳喂养被国际公认为科学喂养婴儿的黄金标准。WHO提出在生命最初6个月建议纯母乳喂养,持续进行母乳喂养至24个月或更长[1]。目前由于很多初产妇对母乳喂养知识和喂养经验缺乏了解,产后常伴有缺乳、乳少、乳房胀痛或乳腺炎等合并症,从而导致乳汁分泌量减少。因此,初产妇在产后,护理人员应加强对产妇的护理。为进一步增加产妇泌乳量、促进泌乳通畅,增强产妇营养摄入显得极为必要,这样能够有效提高母乳的营养含量[2]。而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做好产妇在产后的营养护理,产后食物摄入是促进泌乳的关键所在,在各地也一直有借助食补促进乳汁分泌的方法,由此做好营养护理可以为产后泌乳做好准备工作。同时,在初产妇产后实施乳房穴位按摩,也可进一步促进催乳素等激素的分泌,提高乳房乳汁分泌几率和分泌量,并有效改善乳房血液循环,缓解产妇乳房胀痛症状[3]。本文实施对照研究,将我院接受分娩的80例产妇作为研究主体,根据产后营养护理依从性进行分组,重点评价了产后营养护理联合乳房穴位按摩对产妇产后康复的影响,就实际情况进行以下阐述。
将本院接受分娩的产妇作为探究主体,共有80例,研究时段为2020年12月-2021年5月,随机抽取营养护理依从性差的初产妇40例作为对照组,抽取依从性好的40例作为研究组。对照组中,年龄是20-38岁,均龄(29.08±3.54)岁;产后1~3天,平均(1.92±0.27)天;体重为56~78kg,平均(67.51±3.04)kg;自然分娩28例,剖宫产分娩12例。研究组中,年龄是21~37岁,均龄(29.03±3.38)岁;产后1~3天,平均(1.91±0.25)天;体重为57~77kg,平均(67.54±3.65)kg;自然分娩25例,剖宫产分娩15例。应用SPSS 23.0软件分析组间年龄、体重、产后时间等基线资料未发现差异,P>0.05。
纳入标准:孕周>35w者,且均为首胎;母亲孕期无妊娠合并症、妊娠期胎儿无宫内发育异常、产程顺利者;产妇及家属愿参与该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
排除标准:合并重要器官损害或其他严重的慢性疾病;既往精神病史或认知障碍;心血管疾病;产妇及家属不愿参与该研究。
参考营养护理参考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制定,主要内容是:(1)生产前,通过助产士门诊、孕妇学校对孕妇及家属进行饮食方面健康宣教,指导孕妇补充叶酸,常吃含铁丰富的食物,选用碘盐;孕中晚期适量增加奶、鱼、禽、蛋、瘦肉的摄入;禁烟酒,愉快孕育新生命,积极准备母乳喂养,以保证有效的基础营养,促进胎儿的健康生长,提高孕妇身体素质,为加强妊娠后期营养健康,以及产后泌乳效果的提升。(2)生产后,在充分评估产妇肠道及会阴伤口情况后,建议产妇进食相应食物:①增加富含优质蛋白质及维生素A的动物性食物和海产品,选用碘盐;②产褥期食物多样不过量,重视整个哺乳期营养;③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④建议餐餐有蔬菜,推荐每天摄入300~500g,深色蔬菜应占1/2,推荐每天摄入200~350g的新鲜水果。吃各种奶制品,摄入量相当于每天液态奶300g;⑤经常吃豆制品,相当于每天大豆25g以上,适量吃坚果;⑥推荐每周吃鱼类280~525g,畜禽肉280~525g,蛋类280~350g,平均每天摄入鱼、禽、蛋和瘦肉总量120~200g;⑦忌烟酒,避免浓茶和咖啡;⑧愉悦心情,充足睡眠,促进乳汁分泌,坚持哺乳,适度运动。(3)查产后饮食结构,纠正不良饮食习惯,避免进食梨、西瓜等寒凉水果,同时避免进食油腻、辛辣、刺激食物[4]帮助树立科学的营养观,提高产后泌乳效,同时通过有效的沟通来排解产妇的负面心理情绪,养成积极面对护理的心理,从而可以主动进行营养护理。
两组产妇均接受乳房穴位按摩,方法为:实施按摩前进行健康宣教,耐心讲解母乳喂养的优势,对乳房进行热敷,将热水浸泡的毛巾拧干后覆盖于乳房,同时覆盖干毛巾保持温度,间隔15min更换1次毛巾,每日热敷3~5次,产后3天实施乳房按摩,准备一次性床单、毛巾和按摩油等,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后叮嘱产妇取平卧位,尽量显露胸部[5],取膻中、乳根、天池、鹰窗、中府等穴位,用大拇指点揉按压1min;然后用左手托起乳房,右手四指并拢,用手掌大鱼际从乳房根部向乳中穴推拿,力度由轻到重,重复多次,梳理乳房,时间为6~8min;最后用拇指和食指置于距乳头2cm处,对称性用力挤压,促使乳汁排出,时间为3min,双侧乳房交替进行,以“点揉按压-疏理-挤压”的顺序,反复循环,每日按摩3次。
①产后泌乳情况。评估24h内、24~48h及48~72h乳房充盈状态、泌乳量和喂养有效次数;②乳房疼痛情况。应用VAS疼痛视觉模拟法实施分析,分析时间为护理前与护理后,分值为10分,评分与疼痛情况成反比;③生活质量:应用《SF-36》评估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和生活质量间存在正相关,评估项目是精神健康(MH)、活力(VT)、生理职能(RP)、情感职能(RE)、总体健康(CH)、社会功能(SF)、躯体疼痛(BP)、生理功能(PF)。
采取SPSS 23.0软件对于本次研究中的相关数据实施分析,计量资料与正态分布相符合,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表示,独立样本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n(%)]”进行表示,独立样本采取“χ2”检验,P<0.05说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
研究组与对照组产后48h内的乳房充盈率、泌乳量和喂养有效次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24 h内、24~48 h及48~72h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体数据见表1分析。
表1 产后泌乳情况分析量表
研究组与对照组间护理前VAS评分并无差异,P>0.05,护理后差异明显,P<0.05,详细数据见表2分析。
表2 疼痛情况分析量表(,分)
表2 疼痛情况分析量表(,分)
表3中生活质量数据显示,研究组与对照组间RP、VT、MH、PF、RE、BP、CH、SF等评分具有明显的差异,研究组评分更高,P<0.05。
表3 生活质量评价量表(,分)
表3 生活质量评价量表(,分)
乳房由腺叶、乳腺、乳导管、乳窦等生理解剖结构组成,妊娠后因激素影响,乳腺腺泡逐渐地增大,开始分泌乳汁,待新生儿分娩后母体内孕激素降低,雌激素逐渐增大、泌乳素增加,新生儿通过吸吮乳头后,可有效刺激泌乳素分泌,进而产生乳汁[6]。近年来,研究发现产妇在分娩后因精神压力、心理状态、营养供应、环境刺激等因素的影响,产后母乳喂养率并不高,且初产妇更为明显[7]。此外,产后因乳汁分泌不畅,乳汁积聚在滤泡内可让腺泡体积增大,可对乳腺周围的毛细血管、上皮细胞造成压迫,进而影响乳汁分泌,降低母乳喂养率[8]。
产后针对产妇情况实施营养干预,能够保证营养物质摄入量的合理性,有利于产后恢复,同时还可促进产后乳汁分泌。中医认为,无论何种分娩方式,均可对机体气血造成影响,并不利于产后乳汁分泌[9]。乳房穴位按摩是一种有效措施,通过对于乳房进行抓梳、按摩、挤压、拿捏等,能够有效地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继而改善乳房血运情况,可促进周边淋巴回流,进而促进乳汁分泌与排出,还可提高护理满意度[10]。
综上所述,给予初产妇实施产后营养护理联合乳房穴位按摩的效果较为理想,可促进产后泌乳,缓解乳房胀痛,同时还可促进生活质量提升,具有理想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