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地方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22-06-21 18:28王仕勇
关键词:福安闽东技艺

王仕勇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地方文化资源可以根植文化自信使用因素,丰富教师语文教学实践,拓展语文课程资源来源。当然地方文化资源在运用中要坚持适应实用的原则,优选整合原则和实践参与原则。提升地方文化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效率,有助于学生树立地方文化自信心进而内化为学习动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小学语文;地方文化;运用价值;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2)13-0010-0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强调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味”。地方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树立学生对地方文化的自信心,进而内化为学习的动力。為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从成长规律来看,学生处于价值观道德观以及知识结构的基础建构阶段,在语文教学中,老师不仅仅要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教会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更要融入地方文化,体现语文教学的实践性特点,让学生从老师的讲解中以及自我的实践感知中,升腾起对家乡文化多元的热爱和自豪感。以多种形式为载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丰富的地方文化,不仅让课堂教学内容更加立体,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传承地方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地方文化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价值

(一)根植文化自信因子

我们有着五千多年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也是支撑中华民族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文化自信是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动力,是提升国家软实力,实现中国伟大复兴的重要举措与途径。小学语文教学除了听说读写等工具性功能之外,在思想引领方面更承担着文化传承的重任。地方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地域接近性,容易被小学生感知和接受,在心理接近性上天然会引起学生的共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传播地方文化,让学生知晓和热爱文化的过往和现在,将文化自信的种子种在学生的心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理解能力的增强,更容易树立学生对地方文化的自信心,进而将这种自信心内化为学习的动力,以及在长期的无形浸润中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今后更好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丰富语文教学的实践性

语文教学是一种综合性活动,既包括知识性的传递,也包括学习活动或学习方式等具体的教学形态。教学内容上来看,辐射课堂内外、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活动的教学形式,全面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地方文化为媒介,建立书本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创设鲜活的生动的语文实践的环境,也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升。福安文化资源丰富,涵盖面广。从民俗文化到传统技艺再到音乐舞蹈等,都能找到与学生的贴近点。

(三)拓展语文课程资源来源

《课标》中对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有相应的要求:“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地方奇美秀丽的自然风光,多彩的民俗风情等都是语文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安文化资源类型多元,具体有红色文化,茶文化,民族文化等,运用地方文化资源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对原有教材资源是很好的补充。拓展学生的视野,如茶文化教学,课堂上通过泡茶演示,让学生对茶的了解不仅仅停留在解渴,让学生接触到更多关于茶的知识。相较于其他类型语文课程资源,地方文化类资源因其趣味性、可参与性,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进而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

二、福安地方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可运用资源

(一)自然风光

主要以福安白云山为代表,景区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坐落于福安市西北部,山上一年中绝大部分时间都是白云缭绕,美不胜收,故得此名。白云山后峰西坡有始建于明正德四年(1509年)的“冷水寺”。寺前有“天池”,盛产午时莲。白云山的气候比较有个性,游客惊奇于千变万化的云海奇观,在天气晴好时候,在仙顶峰还可看到罕见的“佛光”。山中气温低于外界6~8度,夏天前来避暑的游客趋之若鹜。穆云畲族乡生态旅游区则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景区是闽东北亲水游线路的重要组成部份,主要由溪塔葡萄沟和虎头桃源两大景点组成。溪塔葡萄沟因溪山秀丽、畲族风情、葡萄等在游客中享有较高的美誉度。

(二)民俗

福安拥有一批诸如像徐江火树敬祖节、闽东闾山信俗文化、闽东田公元帅信俗文化等在内的市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长年发展,这些民俗已由最初的带有一定神秘色彩到如今现在的侧重仪式感保留其文化精髓。福安畲族人口众多,在畲乡,“三月三”是极其重要的一个节日,期间举行畲歌会、畲族传统舞蹈等一系列民俗表演。

(三)茶文化

以坦洋工夫茶为代表。该茶的制作技艺也是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坦洋工夫”属全发酵茶,因发祥于福安市白云山下清虹溪畔的坦洋村而得名。茶文化中蕴含象征型;生活型;礼仪型;艺术型;祈福型;药用型等文化内涵,同时以茶为媒介,衍伸出了茶旅结合的新路径,茶文化的外延不断拓展。

(四)红色文化

福安红色旅游资源丰富,涌现出一系列在闽东革命史上有过突出贡献的英雄人物和感人故事。福安是闽东革命的中心。溪柄柏柱洋是闽东红土地文化的代表,是著名的革命老区、闽东革命首府,是中央红军长征前全国八大苏区之一,也是福建省十五个红色重点旅游景区之一。20世纪30年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陶铸、邓子恢、叶飞、曾志以及本地革命先驱马立峰、詹如柏等人曾在这里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率领闽东人民创建了以柏柱洋为中心的南方最后一块革命根据地——闽东苏区,坚持23年“红旗不倒”直到解放,成为中央红军长征前与中央革命根据地并存的全国八大革命根据地之一;土地革命时期柏柱洋是闽东革命中心,闽东特委、闽东苏维埃政府所在地曾被誉为“闽东延安”。037027EC-12BE-4936-B561-81DAE38CD002

(五)传统技艺

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福安积淀了一批传统技艺,如福安光饼制作技艺、洋西竹火笼编制技艺、锡器锻制技艺、闽东银器传统锻制技艺、畲族苎麻手工织布技艺、畲族银饰锻制技艺、畲族糍粑制作技艺、畲族白粬制作技艺、穆阳油纸伞制作技艺等,有的还被列入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传统技艺兼具视觉上的审美性以及动手参与的实践行,在小学语言教学资源中,契合培养小学生动手能力等要求。

三、地方文化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原则

(一)坚持适应实用原则

语文教材在编写安排内容的时候,有充分考虑学生对象的特点,适应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接收特点和心理特征。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福安地方文化资源,也同样必须考虑适应学生的知识的适应特点,既考虑内容的丰富多样,比如说在低年级教学设计中,因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教学宜坚持以活动为主,在小学一年级课文中,有安排《端午粽》内容,就可以通过融入福安端午习俗包粽子以及如何包等内容进行适当安排。在六年级的教材中有《习作:家乡的风俗》内容安排,在语文活动的设计中,可以要求学生通过资料查找、实地寻访等形式进行具体体现。实用的原则要求选择小学生容易感知的地方文化资源,这样地方文化内化为学生的知识,掌握效率才会更高。如设计“多彩福安民俗风情”综合性学习专题时,可以先在课外让学生通过实地走访,结合网络资料查阅等方式,以讲解同时辅以制作相关形象化手工作品等方式,综合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能力,有效地将地方民俗风情资源转化成为有趣实用的语文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优选整合原则

优选原则主要是针对地方文化资源的选择性使用。福安地方文化资源历史悠久,有优秀自然也有糟粕,比如说蕴含过多宗教神学色彩的民俗。在选择使用的时候,教师应该坚持优选原则,选择优质的且与语文综合性教学内容相匹配的内容,如福安的红色文化、茶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资源。整合性则指在语文教学活动的设计安排上,要注意活动的前后衔接以及活动的高质量,应综合考虑教学进度、教学内容以及学生本身的接收能力等。

要注意的是,整合并不意味着将不同的文化内容进行简单叠加呈现,要明确的是在教学中地方文化资源的素材性质和补充作用,是为了让教学活动形式上更加丰富多彩,便于学生知识的吸收,促使功能性和教化性的教学目标实现。

(三)实践参与性原则

在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设计安排上,实践性特征比较明显,倡导通过参与性让学生提高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同时从小学生的成长规律来看,过多的课堂填充式教学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的乐趣。在教学活动设计上,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系列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实践中获取知识。因此,教师应坚持实践性原则,跳出书本课堂的束缚,根据内容设置多元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地方文化资源在漫长的形成过程中,天然具有实践参与性,很多内容也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师根据文化内容配置适当的教具或者实践环境,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与此同时,有条件也可以组织实地考察的实践活动。要注意的是,在实践过程中,有的老师习惯让学生停留在简单的观摩,这种方式不太可取,应通过活动的设计,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如设计福安茶文化体验专题,设计让学生参与采茶,观摩制茶等环节,提升学生对福安茶文化的感知。

四、提升地方文化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效率的建议

(一)校园文化情境设置增强学生与地方文化的接触率

在情境教學中,创设合适的情境,让学生更有融入感,参与感。教师根据主体内容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可感知的形象为主体,进行生动、具体的场景再现,可以引起学生积极的态度体验。泛化到校园文化情境设置方面,可以在校园文化中融入地方文化资源因素,让学生在校园学习生活中处于地方文化资源的情境中,通过长年累月的接触,在自觉或不自觉中学生受到地方文化资源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此,学校管理者可以在校园各个位置,如黑板报、教学楼、操场等学生经常接触的地方,设置地方文化展示内容。形式上,从图片到雕塑再到具体的艺术设计等,让学生置身于多彩地方文化资源的情境中,既体现校园文化的特色,又在潜意识中培养学生对家乡多彩文化的感知,无形中增强学习兴趣。

(二)教师洞悉学生特点,多种教学方法植入地方文化资源

在语文教材的编写上,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根据学生的成长和接受特点,进阶式安排了不同内容和主题的学习。为此,教师必须改变单一的知识性传递的教学定式思维,树立开放、多元的教学观念,把提升学生对地方文化的感知,增强文化修养等软性培养目标纳入到教学目标中,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有针对性的植入地方文化资源的教学。此外,教师也要知晓学生当前的能力认知,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设计不同内容的地方文化资源教学内容。如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思维方式比较单一,离不开老师的启发引导,借助实物如展示福安的畲族银饰,让学生观察,通过视觉刺激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对于五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在活动的设计上,可以融入带有参与性的,如收集相关资料,通过自己讲解分析等方式进行呈现,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构建地方文化资源共享案例库

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是一个相对比较漫长的过程,并非“一日之功”,在地方文化资源的融入教学上,由于地方文化资源本身的丰富多元性,要选择匹配的并设计好优质的教学环节,注定是一个耗时的工作。可集合全校或者某个区域老师所有的智慧,构建优质的资源共享和交流互动平台“福安文化资源共享案例库”,同时根据社会发展,进行适当更新,这样教师的教学效率能够得到有效提升。案例库建设上,将地方文化资源进行分类输入存储,同时提供若干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师在选择的时候,可以做到取之即用,也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自身加工打造“升级版”。既为教师的备课节约时间,同时还可以通过分享等方式开阔学生视野,促进地方文化资源和教学内容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从华,郭   婳.基于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探索——以赣南客家地方文化资源为例[J].基础教育研究,2016,(19).

[2]龙   兴.南充文化资源在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运用研究[D].南充:西华师范大学,2020.

[3]杨   柳.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4]胡云信.语文教学要吸收本土文化滋养[J].教研天地,2007,(3).037027EC-12BE-4936-B561-81DAE38CD002

猜你喜欢
福安闽东技艺
金属抬凿和錾刻技艺绽放苏州
泥灰雕塑:青砖黛瓦上的技艺传承
张福安作品
琉璃灯工技艺的魅力与传承
福安里4号
传授技艺
乡村振兴背景下闽东扶贫开发的思想及其实践研究
马克思主义在闽东的早期传播及影响
“Terrorofsoul”in“TheFalloftheHouseofUsher”
浅谈闽东畲族舞蹈的风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