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旖旎,顾梦迨
无锡市儿童医院药剂科,江苏无锡 214000
糖尿病是一种因胰岛素作用和胰岛素分泌发生缺陷而引发的慢性代谢性疾病[1]。该疾病病程较长且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常常被患者忽视, 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会出现明显的口渴、尿频、体质量减轻、视力模糊等症状, 若不及时治疗可引发一系列心脑血管疾病甚至损害肝肾功能, 不仅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也明显降低[2-3]。近些年,因环境的改变、生活作息不规律加上一些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导致糖尿病发生的年龄层越来越低,很多年龄较小的儿童也患上了糖尿病[4-5]。治疗糖尿病主要通过药物配合饮食与运动控制血糖水平,然而小儿年龄较小,机体各项器官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加上其自控能力较差,在治疗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如何有效、规范化控制小儿血糖水平是现阶段医疗工作者高度关注的焦点[6-7]。甘精胰岛素是长效胰岛素, 药物成分能够维持较长时间;二甲双胍是双胍类的降糖药物,可提升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二者均是临床治疗糖尿病的一线药物[8-9]。 该次研究选择2020 年8 月—2021 年8 月该院收治的小儿糖尿病患儿78 例,主要探讨在进行小儿糖尿病的治疗时采用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用药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该院收治的78 例糖尿病患儿,按照入院顺序进行1~78 的编号,1~39 号患儿纳入对照组,其中男21 例、女18 例;年龄9~15 岁,平均(11.23±1.05)岁;发病至今0.8~4 年,平均(2.32±0.54)年。 40~78号患儿纳入研究组, 其中男22 例、 女17 例; 年龄10~15 岁,平均(11.32±1.12)岁;发病至今1~4.5 年,平均(2.41±0.61)年。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 纳入标准: ①明确诊断为糖尿病;②近期未服用过其他降糖药物;③对药物不存在过敏反应;④患儿及家属在知情下参与该次研究,研究中途未曾中断,患儿及家属配合填写各项调查表。排除标准: ①认知功能障碍或自身患有精神类疾病者的患儿; ②伴有心肺、 肝肾等脏器功能衰竭的患儿;③合并恶性肿瘤的患儿;④存在免疫系统疾病的患儿。
两组患儿均在饮食、 运动与健康知识方面加以指导, 在此基础上两组患儿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具体如下。
对照组:采用单一甘精胰岛素(国药准字S20173001)进行治疗, 睡前15~30min 实施皮下注射0.7 U/kg 甘精胰岛素注射液,注射治疗1 次/d。
研究组:采用甘精胰岛素注射液+二甲双胍(国药准字H33020526)联合治疗,甘精胰岛素使用方法与剂量参照对照组,另外,口服二甲双胍片,0.25 g/次,2~3 次/d,均在餐中服用,根据患儿的病情变化调整用药剂量,二甲双胍片剂量≤2 g/d。
①对比血糖控制效果。 采用动态血糖检测仪对患者空腹血糖、 餐后2 h 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进行检测, 血糖值正常参考范围: 空腹血糖水平<6.39 mmol/L,餐后2 h 血糖水平<7.89 mmol/L,糖化血红蛋白水平4%~6%。
②对比治疗有效率。显效:患儿接受治疗后血糖水平恢复到正常范围内;有效:患儿接受治疗后血糖水平有所改善;无效:患儿在治疗后血糖水平仍未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基本无变化。
③对比胰岛素抵抗指数、 胰岛β 细胞功能与胰岛素敏感指数。
④对比血脂水平。 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患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进行检测。
⑤对比生活质量(SF-36)评分,包括5 个方面(认知功能、躯体疼痛、情感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每项各100 分,得分高则生活质量好。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两组患儿血糖水平,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糖水平均有所下降,研究组患儿空腹血糖、 餐后2 h 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降低且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研究组患儿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对比[n(%)]
两组患儿治疗前检测胰岛素抵抗指数、 胰岛β细胞功能与胰岛素敏感指数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降低且低于对照组, 胰岛β 细胞功能与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升高且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两组患儿治疗前血脂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脂水平均有所改善,研究组患儿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显著降低且均低于对照组,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升高且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1 两组患儿血糖控制效果对比(±s)
表1 两组患儿血糖控制效果对比(±s)
?
表3 两组患儿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β 细胞功能与胰岛素敏感指数对比(±s)
表3 两组患儿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β 细胞功能与胰岛素敏感指数对比(±s)
?
表4 两组患儿血脂水平对比[(±s),mmol/L]
表4 两组患儿血脂水平对比[(±s),mmol/L]
?
表5 两组患儿SF-36 评分对比[(±s),分]
表5 两组患儿SF-36 评分对比[(±s),分]
?
研究组患儿SF-36 评分中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5。
近些年,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品质逐渐提升, 然而不规律的生活作息以及不健康的饮食习惯造成糖尿病患者的人数越来越多[10-11]。临床医学认为当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障碍或者敏感度异常时就会导致血糖升高,机体肝葡萄糖排出量增多,胰岛素刺激肌肉所吸收的葡萄糖含量降低, 即便循环胰岛素浓度升高但β 细胞对高血糖应答仍然不充分。 虽然糖尿病不会快速危及患者的生命, 但是若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生命安全[12-13]。 目前,患有糖尿病的儿童也越来越多, 严重影响儿童的健康生长发育[14]。 相对于成年人,糖尿病患儿需要长时间的治疗, 在所有降糖药物中胰岛素是使用率较高的药物, 在实际治疗中需要根据患儿的个体生理特征来调整胰岛素的使用剂量[15-16]。甘精胰岛素是一种长效胰岛素类似物,是一种新型的人胰岛素类似物,它是人工合成的、 模拟人体生理基础胰岛素分泌的药物,经皮下注射被人体吸收后能够延长作用时间,维持24 h 平稳性,且安全性较高[17]。 然而临床研究发现长期注射胰岛素会使得注射部位的皮肤出现皮下硬结或者皮肤凹陷, 对胰岛素的吸收造成一定的阻碍进而影响其药效的发挥[18]。 二甲双胍片是临床常用的降血糖药物, 可直接抑制肝脏糖异生进而降低患者空腹血糖, 对胰岛β 细胞功能可产生一定的影响,能够减轻胰岛β 细胞的负担,通过脂肪与肌肉等外周组织的高效摄取并提高葡萄糖利用率来减少其餐后血糖,该药物能够减少脂肪的合成,加强对胰岛素抵抗作用的改善进而降低其血糖指标[19]。 该次研究中对研究组患儿实施了联合用药治疗, 研究组患儿血糖水平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 血脂水平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β 细胞功能与胰岛素敏感指数优于对照组, 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总体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由此可见, 单一使用甘精胰岛素治疗不能良好地维持血糖稳定,而与二甲双胍联合用药提升了血糖的稳定性,可加速病情的好转[20]。
综上所述, 在小儿糖尿病的治疗中联合应用二甲双胍与胰岛素治疗可提升临床疗效, 稳定血糖水平,改善生活质量,促进病情好转,建议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