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以全面深化改革谱写“强富美高”现代化新篇章

2022-06-20 18:04李阔陈蔚
求知 2022年6期
关键词:江苏改革

李阔 陈蔚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观大局、察大势、謀大事,站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新的征程,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在新起点上迈入“全面”“深化”阶段。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排头兵”“先行者”,江苏始终遵循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各项改革工作。从“十二五”时期的“两个率先”“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到“十三五”时期的“两聚一高”“六个高质量”,江苏省不仅实现了自身的高速发展和综合实力的显著增强,也为全国的深化改革工作积累了经验、增强了定力、凝聚了信心。

一、紧跟中央部署,深入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江苏时指出,“江苏要努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前列”,为全省改革工作定下总目标总基调。8年来,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到推进落实的“工笔画”,江苏牢记嘱托、砥砺前行,以“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度高”为目标,一步一个脚印,交出了一份生动的时代答卷。

聚焦要素配置,助力“经济强”。一是先后出台金融支持制造业发展、高质量服务民营企业的各项措施,打通产融对接通道,构建金融创新体系,释放资本力量。二是深入推进一所两制、合同科研、项目经理和股权激励等举措,打通从科学到技术的转化环节,出台“科技创新40条”“人才 20条”等政策,释放科技力量。目前,江苏现代化产业体系已初步形成,产业链竞争力不断提升,6大产业集群入选工信部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优胜者名单,环保、医药、新能源、海工装备等产业规模居全国第一。

调整分配结构,实现“百姓富”。在初次分配阶段,增加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劳动所得占比,引导居民参股创办企业或联合投资建设低风险经营项目,增加财产性收入。在再分配阶段,大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向弱势地区和群体倾斜,持续加大对苏北、“三农”扶持力度。在三次分配阶段,大力培育慈善组织,提升慈善组织专业化水平和组织公信力。经过几年的努力,“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已基本形成,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了一番,社会保险待遇水平、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社会救助托底功能、教育惠民助困力度、医疗和养老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基础保障能力大大增强。

完善生态治理体系,推动“生态环境美”。江苏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善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2016年启动“263”专项行动,围绕发展、治理、保护三个方面综合改善生态环境。2018年设立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确立了“1+3+7”攻坚战体系,强力推进治理修复,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标杆。经过不懈努力,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创下第一个部省共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试点省、第一个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第一个水环境上下游“双向补偿”制度、第一批国家生态市等十几个“全国第一”。

增强文化供给,促进“社会文明程度高”。文化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经营类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国有文化企业公司股份制改革稳妥推进,公共文化机构理事会制度试点工作有序开展,国有文化供给主体活力大大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不断完善。率先建成“省有四馆、市有三馆、县有两馆、乡有一站、村有一室” 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实现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文化特色进一步凸显。以江苏大运河文化带为抓手,建立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合作组织、大运河文化旅游发展基金,举办世界运河城市论坛。目前,大运河江苏段建设规范已成为国家标准,发挥着高品质文化建设的先导段、示范段作用。

二、强化顶层设计,创新开展工作,全面深化改革走出了江苏特色

江苏始终坚持从全局高度整体谋划和推动改革,不断健全工作机制、强化责任担当、狠抓改革落实,形成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江苏特色。

立足中央定位,形成了江苏特色的改革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视察江苏,其中“为全国发展探路“这一方向性要求一直贯穿始终。在深入学习中,广大党员干部力争入心入脑,积极解放思想、自觉贯彻落实,在全省上下形成了独特的改革精神。一是“先行先试、勇于探索”的开路精神。江苏始终坚持以改革促发展,持续拓展改革的广度和深度,以区域性实践为全国现代化建设先行探路。从苏南到苏北,“争第一,创唯一”“力争高质量发展领跑者”的理念蔚成风气,与新四千四万精神、张家港精神、华西精神、昆山精神一道,在全面深化改革各领域、现代化建设的各方面遍地开花。二是“使命在心、责任在肩”的担当精神。改革进行到现在,容易的部分已经完成,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从“两个率先”到“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江苏担负起这一光荣使命,迎难而上,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在全省上下广泛动员,力争走得更远、做得更好,彰显责任担当。三是“夯实基础、做强优势”的务实精神。国之根本是经济,经济的根本则是制造业。多年来,江苏始终坚守制造业这个基础和优势,靠制造业起家,也靠制造业走向未来,一以贯之、接续奋斗,不断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让传统制造业不断走出新道路、新模式。从制造强省到打造科技强省,守住了经济发展的“根”和“魂”。

大胆探索创新,形成了江苏特色的改革亮点。改革的灵魂在于创新,江苏省改革发展之所以能走在前列,吃的就是“改革饭”,走的就是“创新路”。一是在经济发展方面,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造业不断做强,打造出了13个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在全国率先开展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高投集团混改方案入选国家级改革经典案例;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一批国家级试点取得积极成效,苏州工业园区开放创新综合试验11项经验在全国推广。二是在政府治理方面,大力推进审批服务项目“放管服”改革,实施“证照分离”“3550”改革等重点举措,持续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便捷度,“不见面审批”改革模式多次得到李克强总理肯定;南通市综合执法改革中形成的“大数据+指挥中心+综合执法队伍”新模式,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能力,获中央依法治国办通报表扬;南京市玄武区基于“社会稳定指数”的全周期基层治理社会体系、建邺区“五微共享社区”以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等十多项改革项目获国家级典型案例。

狠抓工作落实,形成了江苏特色的改革推进机制。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近几年,江苏在重点任务落实、改革督察等方面不断创新工作举措,形成了一系列江苏特色的制度安排。一是省领导联系重点改革任务制度。每位省领导牵头1~2项事关全省发展大局的改革任务,亲自部署、带头推进。2017年以来,省市县三级领导1995名同志共联系推进了2000余项改革任务,有效推动了改革落到实处。二是改革督察专员制度。聚焦改革落实“最后一公里”问题,创新督察方式,选聘从正厅职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同志担任改革督察专员,变原先的多头、分散、重复督察为改革督察专员带队一次集中督察。2020年进一步创新开展调研式督察方法,统筹省委办公厅、省委研究室力量,选择8项重点任务进行调研,深入了解改革任务落实情况。这些措施大大提升了改革落实效果,得到了中央改革办的高度肯定。

三、砥砺实干精神,厚植自信土壤,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了丰富经验

改革需要领导者自觉担当掌舵者、设计师、主攻手。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为改革掌好舵,站在领导改革的第一线,把握改革的高度,当好改革设计师和攻坚的主攻手,不仅亲自抓、带头干,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还要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給一级看,带动形成好的改革态势。

改革必须重视解决民众诉求。群众对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寄予很高期望,改革的成效如何,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评判权。能不能继续调动公众对改革的参与热情、畅通参与渠道、健全参与机制,关乎改革成败。必须找准改革与群众利益的结合点,尽可能多听一听基层和群众的声音,让人民在改革上有更多的话语权、决定权。把握改革的温度,提高改革方案的“含金量”,抓好群众感受度高、获得感强的改革事项,做出实实在在的成功案例,让人民群众有真正的获得感。

改革要高度服务于高质量发展大局。改革只有紧贴发展大局、回应社会所需,才是走对了路子,才具有生命力。任何时候都不能为改革而改革,有的改革看似轰轰烈烈、一步到位,但由于在落实中对改革精神理解不透、对群众意愿了解不深,导致改革偏离了初衷,事后还要花更大的成本纠正过来。当前,国内外形势发生了许多重大趋势性变化,必须发挥改革的先导和突破作用,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把制度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把新的动能极大释放出来、把蛰伏的潜能全面激活起来。

改革要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分工链。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扩大开放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国际环境日益错综复杂,全球产业链、分工链正在调整,要把握改革的宽度,畅通开放通道、构建开放平台,用好用活江苏区位优势,发掘产业合作潜力,优化开放环境,打造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要让改革与开放互构互促,构建与国际高标准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法治架构,提高关键产业核心竞争力,探索科学、技术、人才、创新等内生性体制机制、生态系统和跨境网络,吸引和调动全球资源,打造更高质量的对外开放。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破解全面深化改革矛盾的协同联动战略研究”(17BKS074)、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江苏全面深化改革十年:经验与前瞻”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李阔系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研究生;陈蔚系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法政教研部主任、教授,博士

责任编辑:双艳珍

猜你喜欢
江苏改革
江苏:让非遗在生活中绽放光彩
水韵江苏
水韵江苏
水韵江苏
水韵江苏
THE XIAOGANG EXPERIMENT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图说江苏制造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