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行业特色类高校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及其对策

2022-06-19 14:25马赢赢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2年11期
关键词:就业难就业大学生

马赢赢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化,每年毕业生数量逐年上升,“就业难”已经成为热门话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影响着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尤其是行业特色高校与各行业唇齿相依、共同发展,解决其就业难问题尤为重要。本文以吉林省A高校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并提出促进行业特色类高校大学生就业的对策建议,对于促进大学生就业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行业特色类高校;大学生;就业

一、行业特色类高校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

据新闻报道,我国2020届高校毕业生人数已经高达874万人,比去年增加了40万人,再创新高。随着大学生的数量逐年攀升,就业形势尤为严峻,各大高校毕业生逐渐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为此以吉林省A高校为例,通过向2022届毕业生发放3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共291份,其中理工类专业200份,回收问卷195份,文史类专业100份,回收问卷96份,回收率达到97%,经过调查分析后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就业难”主要原因为以下几方面:

(一)就业市场竞争激烈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专业布局逐渐优化升级的同时行业特色在发展中逐渐淡化,导致行业特色专业学生发展空间逐渐减少,就业市场竞争逐渐激烈。在社会中甚至出现了应届大学生和社会人士竞争一个工作岗位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导致社会上大量的人口需要就业,其中大学生占主要地位。但是社会为就业提供的岗位是一定数量的,而需要就业的人数不断增加,这导致竞争激烈,大学生就业更加困难。第二,随着中国教育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走入大学,但一系列的问题也随之产生。这种教育的普及化导致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范围,而扩大招生范围同时也带来了应届毕业生逐年增加,就业市场竞争愈演愈烈。

(二)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不足

随着高等教育的逐渐普及,每年毕业生的数量越来越多,为了使每位同学都能找到一份工作,各高校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开设了就业指导课。通过学习本门课程,帮助学生正确地把握当前就业市场的形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就业观念等,以保证学生顺利就业。以及通过就业指导课,帮助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使得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保持良好心态。但从对吉林省A高校的实际调查情况来看,发现有小部分的学生认为,学校就业指导课对自己没有帮助,这说明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还存在着漏洞。另外,在学生就业心理指导方面也存在着许多不足。如他们认为自己的学校和专业并没有任何优势,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出现逃避就业、害怕就业等心理问题。因此行业特色高校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于未来就业的认可程度,要学会根据自身专业的发展情况来调整心理状况。同时学校也要适当的开展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抗压能力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正确的积极向上的就业心态这也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之一。

(三)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1.就业价值观出现偏差

根据对吉林省A高校调查,在面对就业时,学生首要考虑的因素是薪资待遇,已经超越行业前景和兴趣爱好以及地理因素,跃居第一位。大多数学生首选薪资待遇为选择工作最重要的因素,这导致大学生对于高薪就业的期待值过高,对于某些低薪职位歧视、不屑的态度,因此使自己陷入就业难的困境之中。尤其是在今年这个特殊的环境中,就业形势尤为严峻,求职过程极为困难,薪资待遇不应该是最为主要、首先考虑的因素。如果就业过程中仅仅考虑薪资待遇问题,只会限制自身的发展,在择业过程中必须要综合考虑行业发展前景和个人的兴趣爱好等因素,要把眼光放长放远,选择一个真正适合自己的职业。

2.工作能力不足,知识结构单一

全国高校扩大招生,导致大学生的数量逐年增加。现在高校多数只注重学业成绩的高低,并不注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得高校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下降,各方面能力有待提升。尤其是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的职业能力不足,如知识结构不全面、综合水平不高等,尤其是工作能力较低。并且,部分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很少参加一些社交活动,这导致自身人际交往能力比较弱,在工作中不能与同事们融洽相处。目前社会就业竞争压力的日益加剧,企业用人的“门槛”不断提高,“知识不足”和“能力不够”已经成为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面对这种情况,作为行业特色类高校的毕业生更应该根据现代社会的需要,发展自己,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同时锻炼自己的实践创新能力,让自己综合发展,全面发展,以便让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3.热衷于自主创业

在新时代“创新”一词频频出现。为了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现阶段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创新创业促进就业的口号。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创业也成为促进就业的一种方式。在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国家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搭建了基本平台,并提供各种政策支持。而且社会以及高校也积极地对大学生创业给予帮助,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自主创业的热情,使得创业带动了就业,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促进行业特色类高校大学生就业的对策

(一)政府需要构建全方位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政府为大学生就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是解决就业难问题的必要条件。首先,各级政府必须加快人力资源市场建设,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就业体制机制建设,为大学生就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此外,各地方政府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人才交流中心)应在提供就业服务方面进一步完善,如加强就业政策宣传和就业指导;在当地举办更多的招聘会;提供更有效的社会招聘信息;提供更多的公益性岗位等等,才能进一步解决就业问题。

(二)高校需要对自身教学进行改革

1.改变教学理念,实现教学创新

现今的教育方式大多数是应试教育,高校仅仅传授学生们专业知识,往往忽视了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因此,很多大学生都只是“会读书,并不会工作”。这要求高校根据当前的就业形势,对教学理念以及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地改革和创新。首先各高校需要调整自身的教学理念,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现代社会需要各方面的人才,不仅要求成绩优异,甚至是对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心理素质方面提出更好的要求。其次各高校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要开展各式各样的社团活动。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這样在以后的工作中才能做到与同事和谐相处。

2.完善就業指导课程,加强就业指导

第一、各大高校要将就业指导课程贯穿整个大学四年学习生活,而不仅仅是针对大四学生,这样可以让学生们及时了解当前的自己专业的就业形势,进一步了解自己的专业,理性看待自己未来的就业前景。第二、各个高校需要组建一支高素质的、专业的就业指导团队,针对大学生的就业进行提高全方位、专业的指导,并且辅导教师在指导服务的过程中,针对不同专业、不同需求的学生要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更加准确的就业信息。第三、高校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以及观念引导,帮助大学生及时了解就业形势,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树立正确的择、就业观,鼓励学生积极就业创业,充分利用校内校外招聘信息,积极为学生解决就业问题带来的困扰。

(三)大学生需转变就业观念,提升自身能力

近两年就业形势严峻,一些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所以作为行业特色高校的学生来说要想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必须转变学生自身的就业观念,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当今社会有一些大学生认为自己毕业于“211”“985”,一定要找到一份薪资待遇好的工作,这样才能配得上自己的学历。但是他们过于高估自己的能力,对于就业过于挑剔,往往找不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因此学生必须改变自己的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增强对自己专业的认同感,以及对待任何职业应具备尊敬的态度。同时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需要有一颗强大的内心,不断磨炼自己,提升自己的心理素养,才能不被困难所击退,才能成功找到心仪的工作,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结语

2019年在教育部召开的第四场教育新春发布会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范海林表示,总体而言,我们已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8.1%,中国即将由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进入普及化阶段。随着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就业压力逐年上升,就业形势日趋严重。高等教育阶段是大学生接受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重要阶段,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必须紧跟时代潮流,牢牢掌握时代发展趋势,把握就业形势,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才能顺利就业,解决就业难题。

参考文献:

[1]朱震宇.大学生“慢就业”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J].产业创新研究,2020(17):159-160.

[2]张超,佟海东.大学生就业现状及路径研究——以机械工程学院2019届毕业生为例[J].林区教学,2020(09):36-38.

[3]张亮,欧高林.大学生网上创业教育探讨与SWOT分析[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1(06):95-97.

[4]陈溅星.三元交互决定论对大学生就业力培养的启示[J].中国职工教育,2012(10):83.

[5]罗洁,周明.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研究——以江西高校文科生为例[J].理论建设,2017(03):83-86.

[6]李长发.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分析——以贺州学院为例[J].创新科技,2017(08):49-51.

猜你喜欢
就业难就业大学生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大学生就业趋势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关于师范类计算机专业“就业难”问题的原因探析
从就业难看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