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61年,他们的作业法被写入《技规》

2022-06-18 03:10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融媒体中心
支部建设 2022年13期

□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融媒体中心

1976 年,第11 任调车长何志斌同5 名工友一起将前10 任调车长总结出的经验进行归纳,形成了《班组管家账》,被编入运输手册。

前不久,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介休车务段介休站“甲班甲调”荣誉室,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一面展板前久久驻足,深情凝望着上面一张张发黄的老照片。

老人名叫何志斌,今年71岁,曾是“甲班甲调”第11任调车长。退休后的他,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来到这里,了解职工们的近况,同大家一起重温那段峥嵘岁月。对“甲班甲调”人而言,这里早已成了他们的第二个家。

得知何师傅到来,现任“甲班甲调”第26任调车长李勇和连结员王鹏、范成国三名“90后”小伙子马不停蹄地赶了过来。

1961年5月4日,介休站“甲班甲调”成立,同年8月13日,第一任调车长梁增荣带领班组人员从安全作业中经反复推敲实践总结出了一套标准作业法——“梁增荣调车法”,经原铁道部专家组审核,得到全面推广,后经不断总结和完善,被写入《技规》一直延用至今。

自那以后,一代代“甲班甲调”人不仅传承和延续了这份拼搏的激情,而且大胆探索,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1976年,第 11任调车长何志斌同五名工友一起将前10任调车长总结出的经验一一归纳,结合班组管理实际,定下标准,立下制度,形成了《班组管家账》,被当时的太原铁路局运输科认可和采纳,编入手册。时隔 46年,这本指导性和实用性较强的《班组管家账》依然被运输系统使用。

1991年,第18任调车长李志强针对介休站下行场作业区域内专用线坡度大、弯道多、道口多、道岔多的实际,不断摸索并总结出了“‘3583’调车工作法”,有效解决了当时介休站调车作业多时,非集中区人工扳动道岔带来的安全问题。

第20任调车长田朝宏将“3583”工作法不断完善,形成“九个细”的工作标准,带领班组成员真正做到“让标准成为习惯”。他在2009年荣获火车头奖章和“全国铁路劳动模范”称号,2011年荣获太原铁路局“金牌调车长”称号,2013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被全国铁道团委授予“全路青年岗位能手”和“全路尼红式青年”等荣誉称号。

六十年一甲子,从第1任调车长梁增荣到现在的第26任调车长李勇,“甲班甲调”已经传承了整整26代、61年,培养了100多名连结员。

“‘甲班甲调’是一个光荣的集体。上世纪70年代没有像现在这么先进的设施设备,我们老一代调车人能做的就是苦练过硬的业务技能、保持强烈的责任心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年逾古稀的何志斌老人看着眼前充满朝气的年轻一代,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一个班组的兄弟们,就是一家人,大家要相亲相爱,视安全为生命、视荣誉为责任,认认真真完成每一项工作,将这面满载着荣誉的大旗扛下去。”老人语重心长地说。

“来‘甲班甲调’之前,我就被这个集体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强大的实力折服,那时候自己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提升自己,加入这个光荣的大家庭。”2016年,经过层层选拔,李勇如愿以偿。“我现在还清晰地记得时任调车长韩伟在荣誉室为我们讲述他从前辈手中接过‘甲班甲调’接力棒时的自豪,‘让调车先锋旗帜高高飘扬’这一信念也从那一刻起在我心里生根发芽。”李勇说。

第20任调车长田朝宏将“3583”工作法不断完善,形成了“九个细”工作标准。田朝宏荣获火车头奖章和“全国铁路劳动模范”称号。

就在不久前,组里年龄最小的连结员王鹏在作业时接连发现并排除两起影响行车安全的隐患,受到车站嘉奖。

如今的“甲班甲调”,已是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他们带着老一代“甲班甲调”人的精神和勇气,互帮互助,定标准、立规矩、压担子,不让一个人掉队,不让一个人停滞,用他们的坚持和努力在现代化铁路发展的新征程中展示着自己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