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英
上海市奉贤区教育局局长施文龙在《新成长教育:理念和策略》一文中写道:“要创新推进新成长教育之学生多元成长行动研究,全力推动促进学校自主、创新、特色发展的‘品牌计划’,以七彩课程成就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多元成长。”由此出发,上海市奉贤区肇文学校在开足开齐国家课程的基础上,深入挖掘自身优势和地域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学校特色课程,同时积极探索精细化的校本课程管理路径,打造精致化的学校课程品牌,让肇文学子在“丰富多彩的课程文化”中自由呼吸、自在成长。
更新理念,明确改革方向
课程理念上,学校植入了“石榴文化”的元素,将肇文学子视作一颗颗鲜亮的石榴籽,力图“让每一颗石榴籽绽放成熟的美丽”,切实助力学生的成长;课程架构上,学校以“争创校本特色,凸显地域文化”为重心,开设了围绕“好学、健体、乐群”为培养目标的“石榴课程体系”。为强化课程理念的认同,学校还利用教职工大会、肇文微信平台等途径,帮助教师体会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与价值,认识到校本课程实施的每个环节都需牢记“细、实、精”,为精细化管理筑牢了思想基础。
找准目标,优化课程管理
只有先确立课程目标,优化课程管理制度,才能实现“教以方向,管以致远”。为此学校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健全课程领导小组工作机制,定期研究课程目标和方案;二是完善校本课程评价指标,将课程准入、实施过程、期末成效纳入评价;三是定期召开课程开发及任课教师研讨会,就课程实施过程进行主题式讨论;四是建立课程研发保障机制,加大课程开发奖励力度。
“量体裁衣”,完善课程内容
明晰校本课程建设中的优势,“量身定制”适合本校的课程内容。一是基于学情。在课程设置上,坚持“以学生成长为本”的原则,尊重学生年龄差异和个体差异。二是基于教情。“赏教师之长,展教师之能”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学校充分发挥教师的综合素质优势,鼓励教师根据个人优势申报、开发校本课程。三是基于校情。围绕学校育人目标和校园文化,注重课程设置的指向性、层次性和延續性,助力学生全面、可持续地发展。
培训师资,提升课程执行力
学校通过理念提升、规范过程、综合评价等措施,加强对课程实施的管理,提升教师的课程执行力。首先,加强教师理论学习,达成教育共识。帮助教师通过学习明确:构建多彩课程体系意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其次,了解教师特长,挖掘教师课程开发潜力。将研究、制定的校本课程活动菜单印发给教师,并征求其建议。最后,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方式,拓宽教师知识面,并对教师开展行之有效的校本培训。
多措并举,保证课程优质高效
践行“精细化”管理理念,注重过程、注重细节、注重过程与结果的统一,做到“有管有评、有评有考”的精细化管理体系。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采用“多层管理”,即各年级指派年级负责教师及行政人员进行巡视、检查,评议课程的运行情况,并做好教师的课前准备、组织教学情况、学生参与情况等方面的详细记录,为后续教师提升教学效果留存依据。同时,将校本课程分成多个教研组,校领导亲自参加研讨活动并加以指导,确保课程质量;人人参与听课、评课,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提升课程效益。
此外,学校为校本课程提供了多重保障。一是组织保障。建立课程“四级”领导体系,从校长室、教导处、年级组长到教研组长,多层面把控课程的实施。二是制度保障。系统梳理校本课程的各项制度,完善课程管理与监督制度,指导和优化课程设计。三是师资保障。除校内优秀师资外,学校还积极聘请专家、家长等,为校本课程建设提供指导。
新成长教育背景下,学校注重管理的精细化,在“细”字上做文章,在“实”字上下功夫,与时俱进,求新求变,许多学生因校本课程踏上了一条花香满径的学习之旅,在自己喜爱的领域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责任编辑:王梓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