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
总理指出:“过去一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隆重庆祝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胜利召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制定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
2021年,我国不仅实现了“十四五”的良好开局,且在多方发展道路上取得了全新的重大成就,这背后,科技创新的强劲支撑不可或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壮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重要进展,载人航天、火星探测、资源勘探、能源工程等领域实现新突破……而今,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如何下好科技“先手棋”,又该怎样稳步迈向科技强国?
《政府工作报告》对此给出了答案——今年将继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稳中求进,全面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100%,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
十年磨剑,赋能基础研究
基础研究是整个学科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这些年,国家反复强调基础研究的重要性并加大支持力度。2022年1月开展的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就将“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列为今年十项重点任务之一。
“这项规划是从基础研究本身的规律出发采取的一项措施。”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所所长蔡荣根说,“此次,基础研究十年规划被进一步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可见国家对基础研究的重视,这有利于鼓励科研人员甘坐冷板凳,潜心钻研。”
由于基础研究具有长期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科研人员亟需长期稳定的支持。政府考虑到了这一因素,因此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指出要加强长期稳定支持,这对于科研工作者而言,无疑是一份直接而又温暖的激励。《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行税收优惠,也让蔡荣根感触颇深。发达国家的基础研究经费来源一般包括政府、企业和社会慈善机构,而我国的基础研究以政府投入为主。“国家财政是有限的,基础研究全靠国家投入是远远不够的。”蔡荣根强调,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科技领军企业也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鼓励企业加入到基础研究中来。毫无疑问,这会优化我国的基础研究投入结构。
“专精特新”,打造质量强国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加强原材料、关键零部件等供给保障,实施龙头企业保链稳链工程,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实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工程。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在资金、人才、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推进质量强国建设,推动产业向中高端邁进。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在3月4日举行的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明忠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创新、重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我国已经连续12年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对世界制造业贡献的比重接近30%。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材集团总工程师彭寿以所在的建材行业为例作进一步补充道:“中国建材集团通过创新驱动发展,实现了疫苗药用玻璃、柔性折叠屏玻璃、超薄电子玻璃、高性能碳纤维、锂电池隔膜、人工晶体等一大批新材料产业化,打破了国际垄断,保障了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安全,进一步增强了国家建材工业的核心竞争力。”
“但是,从整体来看,我国制造业的综合竞争力与世界一流水平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高端供给能力不足,已成为影响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制约。”彭寿坦言。企业强则产业强,制造业要提升核心竞争力、追赶世界一流,则势必要培育一大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而彭寿表示,他们已经在部署通过抢抓“双碳”、数字经济等战略机遇,持续提升产业的技术基础、创新能力、整体韧性,继续加大国家玻璃新材料创新中心等“十四五”首批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建设力度,强化矿产及原材料等重点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供给的局面,加快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原创技术策源地、生态主导型企业、“专精特新”企业。
和谐共生,推动能源革命
《政府工作报告》中,“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处理好发展和减排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仍赫然在列,这不难看出,我国政府坚定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心。
首先,要强化大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大重要河湖、海湾污染整治力度,持续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加强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完善节能节水、废旧物资循环利用等环保产业支持政策。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科学开展国土绿化,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保护生物多样性,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要让我们生活的家园更绿更美。
其次,应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推动能源革命,确保能源供应,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推进能源低碳转型。能源结构方面,需持续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有序减量替代,推动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推进大型风光电基地及其配套调节性电源规划建设,加强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提升电网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消纳能力;还要支持生物质能发展,推进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建设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推进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行业节能降碳,强化交通和建筑节能。
最后,应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的盲目发展,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完善减污降碳激励约束政策,发展绿色金融,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今年社会发展任务重、挑战多。要按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部署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面对新的下行压力,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担负起稳定经济的责任,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要统筹稳增长、调结构、推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不搞粗放型发展。坚持实事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着力办好自己的事,尊重发展规律、客观实际和群众需求,因地制宜创造性开展工作,把各方面干事创业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善于运用改革创新办法,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靠共同奋斗,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殷切期望,同时也是指引我国战略发展前路的明亮光芒。如今,各行业正迎着这束光奋力前行,云程发轫培风图南,此去征途万里可期。
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