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秀松
AI守护安全生产——见远,行更远。
相比几十年前,人们的工作环境已经有了很大改变。虽然如此,根据2021年世卫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首次联合发布的调查,2016年仍有190万人因工作安全没有得到保障而殒命。
在国内,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各种安全事故的背后,是操作不规范、发现不及时等问题,这会直接对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过去一段时间里,政府先后出台了相应政策,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有效降低了安全生产事故。对于企业而言,若能有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将安全管理深入到生产的各个环节,一定可以进一步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在此背景下,各类人工智能(AI)企业开始探索用AI技术赋能企业安全生产管理。
“保护员工、工人的安全,保障工厂安全运营是每一个企业主所希望的。针对这一需求,我们希望工厂能够通过AI技术监测实现零事故、零伤亡。”“360OS”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周志鸿说。
从事后复盘到提前预判
在传统的企业安全管理思维模式中,复盘通常是事故发生之后,企业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找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对相关人员进行追责,再反馈到经营管理层面,以条令的形式对员工、管理者形成约束,要求其规范操作,从而降低未来发生事故的可能。该模式的弊端在于:反馈具有滞后性。
没发生安全事故时,企业管理者或员工并没有意识到潜在的问题;而当事故发生之后,企业才建立相应的操作标准、流程规范、应急预案等。但已经造成的生命安全损失,是不可挽回的。這种被动式安全管理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避免事故再次发生能发挥积极作用,但缺少了预判这个环节。
所谓预判,是提前将可能导致事故的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在事故发生的初期,就快速感知并消灭安全问题。
以“4·3清远铝加工企业爆炸”事故为例。2022年4月3日11点左右,广东清远清城区源潭镇广东精美特种型材有限公司熔铸二号车间9号铸造井发生爆炸事故,造成了4人死亡、1人重伤,现场成为一片废墟。
经初步调查判断,事故与现场工人违反操作规程,现场监护人员擅自脱岗有关。11时9分50秒时,现场监护人员擅自脱岗,9号井铸造现场长达2分4秒无人监护,模盘右端其中一个结晶器铸穿导致铝液泄漏长达1分32秒没有被发现,更无人及时处置问题。大量高温铝水流入铸造深井,造成铸造深井的冷却水瞬间汽化产生爆炸,爆炸再次引起邻近的铝加工铸造深井爆炸。
监控设备无人值守显然是这次事故的核心问题。这个问题也让企业非常头疼。
在许多场景下,全天候24小时有人值守是可选解,却不是最优解。一是企业为此要付出高昂的人力成本;二是人的精力有限,面对多个摄像头,很容易产生疲劳,不一定能实时动态地观察到每个场景发生的情况,在安保人员出现懈怠或特殊情况时,就会出现监管漏洞。
基于这些痛点,各类工厂纷纷开始与人工智能企业合作,探索使用AI技术来提前预判事故。例如,在前端摄像头捕捉到画面之后,由AI算法判定是否存在安全风险。一旦人工智能检测到危险,系统便发出警告,上传至管理平台,并通过终端(手机、广播设备等)直接给当事人发出警示消息,以快速解决问题。
“AI技术的运用,将安全管理从事后提前到事前的预判环节。以AI能力为核心的安全管理新方法,正成为企业新的选择。”奇络AI监测产品负责人袁振华表示,AI、大数据、云服务等新技术可以让企业对跨区域工厂进行全时段、全空域实时监测。利用新技术,企业可从源头上发现、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全栈”式AI赋能
奇络AI产品中比较突出的当数“工厂安全管理解决方案”。该方案可助力企业实现对生产安全的闭环管理,给工人、工厂带来安全的同时,也实现了降本增效。
“工厂安全管理解决方案”的网络架构共分三层:感知层、计算层、应用层。感知层即前端摄像头,用以捕捉实时视频数据,随后传输至计算层。在计算层,解决方案通过AI边缘计算服务器对获取的视频数据进行AI分析,以判定是否存在安全风险,并实时将分析结果传送至应用层。在应用层,一旦AI算法判定存在安全风险,系统将会通过大屏幕、小程序或者广播系统及时通知、处理。简而言之,整个安全管理系统形成了“感知—分析—报警—处理”的闭环。闭环之内,奇络AI对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升级改造,使其成本更低、效率更高。
在感知层,奇络AI通过标准协议在原有视频监控系统上进行无损升级,并适配市场上所有主流品牌摄像头的视频格式。企业无需重新购买、安装摄像头,节约了成本。
在计算层,奇络AI使用AI边缘计算服务器作为核心计算单元。使用边缘计算服务器的好处在于:一是数据不用上云,减少上云成本,同时避免数据泄露风险;二是反应快,检测到风险之后即刻反馈至应用层,适合突发情况;三是方案部署了多种AI算法,适用于不同场景,能够帮助企业实现部署、快速使用。
在应用层,该解决方案提供多种对外接口,企业可通过云平台对接各类AI数据。该方案还支持与企业的其他系统互通,为企业安全管理提供“全栈”服务。
整个闭环之外,对于To B场景碎片化问题,奇络AI也给出了对应的解法。在算法方面,奇络AI提供丰富的场景算法集,企业可在部署产品之后,根据自身痛点场景,选取合适的算法,实现“即装即用”。“对于许多企业,他们想要的是成品,而非半成品,要能够直接投入使用。”袁振华表示,传统企业没有AI能力,因此,提供算法集是解决碎片化需求的重要方式。
以某大型设备制造商为例,整个生产车间非常大,由于员工安全意识淡薄,出现很多不规范操作,容易造成安全事故。在接入奇络AI“工厂安全管理解决方案”之后,工厂通过摄像头能够实现24小时无间断、无死角的监控,还能检测出工人的不规范操作,例如未戴安全帽、吸烟、违规堆积物料等。一旦发现安全问题,系统便直接通过广播提醒员工注意安全,从而纠正行为。同时,该分析结果也会上传至线上平台,让管理者实时掌握现场安全生产状况。使用奇络AI“工厂安全管理解决方案”后,该工厂的事故率同比下降了90%。
技术造福人类
20多年来,在安全生产领域,随着我国安全生产法的三次大调整,事故数量、因安全事故导致的死亡人数持续下降,总体呈平滑的“L”型趋势。这说明,通过政策来控制工业生产安全事故的路径效果逐渐减弱。换句话说,安全生产管理正由政策导向型转变为技术导向型。
传统的方式已经很难满足现代化的生产环境。在平缓期,通过技术手段来消除安全隐患,进一步降低事故、保护员工生命安全,将事后监管转变为事前预防,是更有效的方式。
比如,之前主要通过人力巡检的方式,发现、处理安全风险,效率低而成本高;现在通过AI监测,可以监测整个工厂安全——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安全隐患,都可以通过数据处理呈现——帮助企业做好事前管理,消解潜在的安全隐患。对于员工来说,生产中的违规操作则可以通过检测大大降低,可以从源头上杜绝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
不论是企业还是员工,安全生产管理的核心都是以人为本。这正是技术本身的目的——造福人类。AI、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日新月异,为人们安全生产提供了新的保障。
“工厂零事故、零伤亡。”奇络AI负责人张明臣表示,在用AI技术守护安全生产、造福人类的路上,奇络AI也将持续迭代场景算法、技术,为企业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产品。
(编辑 宦菁 huanjing0511@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