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的艺术

2022-06-18 09:39余白
共产党员·上 2022年5期
关键词:决策

余白

领导决策是领导干部谋划工作部署、抓好工作落实的策略与方法。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决策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关键性作用,直接关乎事业和发展的全局,意义重大。科学的决策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决策不科学,则必然会贻误事业的发展和工作的开展。可以说,决策的失误是最大的失误。当前,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新矛盾愈益凸显。所有这些,都使决策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决策的难度和要求不断提高。领导干部必须切实增强科学决策的意识,自觉提升决策专业素养和能力水平,切实贯彻落实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动各项工作适应新时代,展现新作为。

决策要谋长远、顾全局

古语有:“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领导干部要不谋一时之利、不图一得之功,立足当下,胸怀全局,着眼长远,增强决策的系统性、前瞻性、预见性。

《智囊》有则宓子治理单父的故事。齐人攻鲁,道由单父。单父之老请曰:“麦已熟矣,请任民出获,可以益粮,且不资寇。”三请,而宓子不许。俄而齐寇逮于麦,季孙怒,使人让之。宓子蹙然曰:“今兹无麦,明年可树。若使不耕者获,是使民乐有寇。夫单父一岁之麦,其得失于鲁不加强弱;若使民有幸取之心,其创必数世不息。”身为单父县令的宓子,连续三次阻止当地百姓收割已经成熟的麦子,即使是麦子落入齐军之手也在所不惜。在他看来,单父当年麦子歉收,來年还可以接着播种,但如果让那些没有耕种的人得到粮食,就会使他们产生欢迎敌人来袭的想法,造就更多的“乐有寇”者。单父损失一年的麦子收成,对鲁国影响无足轻重;但若因此让百姓有了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侥幸心理,就会给鲁国造成更大的伤害。可以说,宓子作出阻止当地百姓收割已成熟麦子的决策,就是从长远和全局的角度进行考虑的。

领导作决策,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切实抓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多打大算盘、算大账,少打小算盘、算小账,以对人民和历史负责的态度,不要搞急功近利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要有“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的韧劲,坚决摒弃短视思维,多做一些功在当代、利在长远、惠及子孙的事情,努力在矢志不移的接续奋斗中交出人民满意的答卷。

决策要广调查、深研究

正确的认识来源于实践,科学的决策来自实际。只有从客观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才能作出科学的决策。毛泽东同志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决策都应在调查研究之后,都应建立在对真实情况、客观规律准确把握的基础之上。

明宣宗时期,苏州知府况钟刚到任时,首先严惩当地的贪官污吏。他曾做过多年的官衙办事员,熟悉奸吏勾结地方豪强做坏事的各种手法。因此,他没有一开始就发号施令,而是静心观察,了解情况。头一个月里,他不动声色,皇帝的诏书也被他藏起来,以免打草惊蛇。奸官滑吏们也在摸新知府的底。第一天坐堂,吏员们就送上一大堆卷宗,让他审阅。有的是疑难杂案,有的是做过手脚的舞弊案,况钟装出糊涂的样子,一一询问他们,这件该怎么批,那件又该怎样办,并依照他们的意见,签押办理。但他都逐件记下,什么人什么主张,并作秘密调查。一个多月后,况钟升堂,突然命令立刻召集府中官员和属吏,又请来了地方上的长老,当众宣读了皇帝的诏书。接着就一个个地当堂问话:“张三,你哪一天收了谁谁多少两银子,将他的仇人诬陷下狱。”“李四,你又在哪一天私放了一个罪犯,得到多少肮脏钱……都有没有这些事?”这些平时欺上瞒下、目无王法的贪官污吏,个个被问得胆战心惊,呆若木鸡,多数不敢分辩。个别胆大的还想狡辩,况钟取出他的记录,指出他在某件事上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在另一件事上又是怎么阻挠知府办案的,证据确凿,难以抵赖。况钟当堂处死了六个罪大恶极的奸吏。他的雷厉风行的行动,对贪官污吏形成强大震慑。

还有,当时苏州的田赋很重,全国一年夏秋两税的总数是三千多万石,苏州一府七县就要收二百八十一万石,近十分之一。这是朱元璋在明初定下的惩罚性赋税,已经非常不公平。可是当不堪重负的农民逃亡之后,他们留下来的税额,却加在没有逃亡的农民身上,农民的赋税负担越来越重。况钟经过细致的调查和统计,奏准朝廷,减免了全府官私田租共一百六十多万石、欠税七十万石,进而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朝廷实际收到的赋税反而有所增加。可以说,况钟作出减免赋税的正确决策,就是建立在他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的。

领导干部必须自觉地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行认真而不是敷衍的、周密而不是粗疏的调查研究,努力掌握第一手材料和最可靠的信息,并对之作出必要的分析与研判,点面结合、解剖麻雀,了解掌握真实情况,然后再进行决策定夺。调研切忌一刀切、表面化,坚决防止为调研而调研,对调查了解到的真实情况和各种问题,坚持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报喜又报忧,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决策要听民意、集民智

我们知道,一个人的力量和智慧是有限的。领导干部只有依靠集体的力量和群众的智慧,才能做到掌握情况全、决策站位高,进而作出科学的决策。

历史上,朱元璋很注意听取一些有学问的读书人和老百姓的意见。一次,他在打和州之前,定远人李善长来投奔他。他听说李善长善于计谋,便诚恳地问:“李先生,目前天下大乱,怎样才能太平呢?”李善长答道:“秦朝时候也天下大乱。出身亭长的汉高祖气量大,能容人,所以很快就统一了天下。将军能学习汉高祖,定当成就大业。”他认为李善长的话很有见地,认真地照着李善长的话去做。朱元璋也认真听取老百姓的意见。打进和州城的时候,几个老百姓来向他哭诉。一问,知道从滁州跟来的部分将领流寇习气很重,竟纵容部下抢劫百姓的财物,还掳掠妇女,滥杀无辜。朱元璋很生气,当即召集众将领训话,说:“我们起兵是为了推翻暴政,安定民生。你们公然抢人家的妇女与财物,与盗贼有何区别,怎能得到民众拥护?”他下令将所有抢来的妇女、财物,立即归还老百姓,并严惩了违犯纪律的将士,深得群众拥护。

科学决策要求广开言路、广集民智、广纳良谋,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决策的积极性,有效防止“一言堂”和随意性。我们知道,群众中蕴藏着丰富的智慧和力量。听民意、集民智,就是要在决策过程中走好群众路线。特别是对于那些专业化程度比较高、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注意倾听专家学者、基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尤其是不同意见乃至反对意见,这样有利于我们作出科学决策。要根据实际情况,扩大决策事项的公众知情权和参与权,强化监督,增强决策的透明度。同时,要及时跟踪评估决策落实的效果,做好决策落实情况的反馈收集,适时适度进行调整,力争发挥决策的最大效果。

猜你喜欢
决策
什么是好的决策
好的决策
“元决策”:决策的顶层规划与设计
做决策也有最佳时间段
决策大数据
诸葛亮隆中决策
“善断”之力
项目决策:不失毫厘,免误千里
科学分析,高效决策
“决策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