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区化建设 组团式发展 融合式治理宝山努力建设近郊乡村振兴示范区

2022-06-17 09:54
上海农村经济 2022年4期
关键词:宝山建设

■ 孙 晋

宝山区地处上海近郊,濒江临海,是上海北部联结长三角、面向“一带一路”的重要门户。宝山的乡村呈现三种形态:北部“城市边的乡村”有村庄有田园,是提升城市能级的重要财富和战略资源,凸显生态功能;中部“城市中的乡村”有村庄无田园,乡村服务于城市,凸显社会功能;南部“城市化的乡村”无村庄无田园,城乡融合共生,更加突出经济功能。宝山农业农村比重不高,但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却至关重要,这既有着对于“压舱石”“国之大者”的深刻认识,又有着乡村对于宝山科创中心主阵地建设的生态、资源、空间重大价值的准确把握。根据国家战略、本市部署、区情实际,宝山区围绕“花果宝山、科创乐园”主题,以完成各项稳产保供任务为底线,积极拓展片区化建设、组团式发展、融合式治理三大主线,找准释放农村发展动力的改革引线,系统推动“三园工程”更好地在大都市近郊落地结果,在比学赶超中更加释放乡村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美学价值。

一、大都市乡村振兴战略的前瞻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将“三农”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谋划。在上海工作期间,他丝毫未放松对“三农”工作的高度关注和亲自推动。在乡村与上海全局的关系上,他提到,“不能说是国际化大都市,就轻农,就忽视农业,忽视‘三农’”。在上海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上,他指出,“正确处理城乡关系、工农关系,实现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和城乡共同进步,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在上海乡村在全局中应率先体现示范作用上,他强调,“破除二元结构,就是要把农村抓好,新农村建设这个战略任务,一定要在上海得到体现”。总书记关于上海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是大都市“三农”工作认识内涵的重大拓展,这些重要论述更是从事大都市“三农”工作者的宝贵财富,为我们提供了根本遵循,指引着全市对乡村方向、价值、功能的认识更加趋于科学和成熟。我们认识到了乡村发展阶段进入了“空间稳定、价值凸显、地位抬升”三大拐点,乡村有着“经济、生态、美学”三大价值,乡村的功能可以系统归纳为基本功能和提升功能。“基本功能”是不管城市规模类型,乡村都具有的一些较原始、较基础的功能。“提升功能”是大都市乡村额外承担的一部分体现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功能。如果说方向和价值更宏观、更全面,那么对“功能”的认识则更具体、更集中,对我们工作的开展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一)基本功能

在维护大都市生命有机体正常运转方面,乡村基本功能至少三方面:一是保障供给功能。乡村要为大都市提供必要的且难以由外地提供的高品质农产品。二是生态涵养功能。总书记在上海指出“广大农村地区是整个城市不可或缺的生态屏障,是城市的‘氧吧’和‘绿肺’,这是其他任何产业不能替代的”。乡村的草、林、滩涂、湿地、农田等都是都市的绿肺。三是文化传承功能。乡村地区蕴含着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承载着家乡味道、故土情结和精神寄托。

(二)提升功能

乡村服务城市大局,推动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一是产业发展上的示范。不求大而求精,对全国起到一个试验田、示范区的作用。掌握产业链核心环节、占据价值链高端地位,重点发展无土栽培、无人农场、高端设施农业、现代花卉等土地集约型的高精尖农业。二是产业空间上的承接。凸显乡村空间广、密度低、生态美、成本低等优势,集聚总部企业和研发中心,吸附一批低能耗、轻资产、知识密集型的产业。三是品质生活上的引领。这就要求我们打造一批都市新城、特色集镇和中心村,创造高品质生活。新城发挥集聚,集镇发挥联结,中心村重在底板。吸引更多农民集中居住,节约分散的公共资源。四是国家战略上的率先对接。争取乡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先行先试,在农村改革发展等重大问题上率先突破,为全国农村改革探路子、出经验。

二、上海“三园工程”在宝山的生动实践

乡村基本和提升的两大功能,为全市“三园工程”的提出提供了理论基础。我们认为,绿色田园讲的就是乡村的基本功能,而美丽家园和幸福乐园即是对提升功能的精彩诠释。这在宝山也是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近年来,宝山区委、区政府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纳入全区发展大局中一体谋划、统筹推进。在融入科创宝山建设大局的进程中,乡村振兴战略美丽家园、绿色田园、幸福乐园的“三园工程”取得长足进步,在示范村的功能引领、产业能级提升、乡村面貌改善、公共服务优化、乡村治理赋能等方面效果彰显。

一是美丽家园建设富有显示度

宝山区按照打造城市后花园的要求,逐步落地“一主轴五大片”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以片区联动实现总体风貌管控,以“小三园”工程促进村民参与,回应村民对宜居环境的品质追求。总体有三方面侧重:一是重视片区化建设。片区成本共担、项目共建、设施共用、收益共享,长江口五村联动片成为全市乡村振兴集中连片示范区域之一,片区化建设做法获市委领导批示肯定,乡村建设行动申报部级《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报告(2021年)》典型。二是重视民心工程。农村人居环境优化重点任务全面完成。同时,从公共大空间优化转入农户小空间提升,搭建了优化工程与村民参与的衔接机制,2021年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三是重视风貌设计。村庄设计因地制宜,对接乡村设计师和本土工匠,体现都市审美、乡村特质、产业需要。第三批4个示范村村庄风貌改造卓有成效、空间品质明显提升。

二是绿色田园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宝山区为释放乡村的经济价值,发挥近水楼台的优势,加快区位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一是底线任务有效完成。在减量化土地和生产技术上充分挖潜,全面完成“米袋子”和“菜篮子”考核任务。长江宝山段禁捕工作率先进入技防常态治理新阶段,获全市人民群众最期待的区级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二是生产方式转向绿色。从零起步,一年一台阶,提优绿色食品供给品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申报部级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科技兴农有亮点,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三是发展注重组团。农业产业联合会实体运作,永大菌业等龙头企业担起带头责任,整合全区50家主要合作社、农业企业发展订单农业。四是业态趋向融合。丰富“农业+”“+农业”等业态,积极承接城市溢出功能。如长江口五村联动片,建立与康养主产业所需的农产品供应和农业农村功能拓展体系。月浦镇三村联动片,定位“乡村+体育”主产业,布局都市农业、特色花卉、乡村旅游、体育文创等业态组团,初具规模和成效。

三是幸福乐园获得感增强

宝山区着力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序,公共服务改善明显,年度乡村振兴指数居全市前列。一是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通过中期验收。全面加强换届后的农村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成立全市首个“乡村治理学院”,建立了多层次、全覆盖的培训体系,采取“工分榜、金点子、擂台赛”等活动选树骨干。打破了村域、镇域限制,成立“两镇八村”党建联合体,重大事务共商共推。紧扣治理难点破局,建立“农村房屋租赁管理平台”,实施规范管理。二是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注重区域统筹,盘活闲置资金,投资潜力大、收益好的项目。如对接南部资金和北部资源,大场镇场中村与罗店镇天平村基于养老产业深度合作。三是公共服务持续优化。全区均衡化、人性化、精品化的就业、养老、体育、文化等公共服务体系延伸乡村。乡风文明经验做法获国家乡村振兴局推介。同时,农村综合帮扶措施多样,保险帮扶赔付率在全市处于较高水平。

三、“三大主线”对“三园工程”的有效转化

方向的前瞻思考和“三园工程”的有效实践,为宝山区高质量创新开展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基础。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认识,形成了融入宝山科创中心主阵地建设的中心工作、建设富有大都市近郊特色的“1+3+1”乡村振兴工作体系。全区以片区化为乡村建设主线,打造生态乡村,争当乡村振兴片区化建设领头羊,让科创要素全域涌动;以组团式为乡村产业发展主线,打造开放乡村,敢为大都市近郊产业组团式发展开拓者,让科创企业心想事成、扎根兴业;以融合式为乡村治理主线,打造幸福乡村,勇做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示范区,让科创人才心有所属、心灵释放。一条大都市近郊乡村振兴的新路子在宝山日益清晰呈现。

(一)守住稳产保供底线

宝山区突出生态价值,有效承担保供责任,把都市农业放在乡村产业体系中谋划推进,通过资金整合、主体整合、布局整合、技术整合,撬动高质量发展。一是落实压舱石作用。签订粮食和菜篮子生产责任书,将生产面积细化落实到合作社、具体田块。以联合告知单的形式,明确减量化耕地的使用类型。利用减量化耕地,有效减少城市等建设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稳定全区粮食和蔬菜生产。二是强化生态保护。聚焦科创主产业对农产品的品质需求,进一步调优品种结构,从产品到基地到先行区,全面调绿生产方式。产品上,引导蔬菜和果树种植结构、组织方式调整。基地上,创建绿色生产基地,推广水产绿色养殖,建设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示范区域上,围绕主产业,全面调整周边农作物生产方式,建设绿色田园先行片区。三是加大设施装备建设。围绕区域主产业需要、乡村建设需要、粮食功能区和蔬菜保护区壮大需要,强化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布局农业建设项目,提升与主产业相匹配的都市农业生产能力。加大农业高端装备的共享使用和融资租赁等社会化服务,保持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创建蔬菜生产“机器换人”示范基地。四是提升监管能力。用好宝山农业“一网、一图、一库”,完善地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农业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提高农业生产信息直报质量。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规范农药实名制销售,增加地产农产品药残监测数量及频率。五是打好种业翻身仗。重拾本区在蔬菜、小麦、大米、蟹鱼等种质资源上的科研传统和人才优势。与上海交大建设教授工作站,加大引智力度,调动本区农业科研人员积极性,开展“宝贝回家”行动,把农业生产上的好传统、好物种找回来,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新品种繁育推广,开发都市农业新动能。

(二)实施乡村产业组团发展主线

宝山区着眼经济价值,运营乡村。承接都市功能,参与地区分工。注重发展方式创新,实施组团式发展。一是做好产业规划和政策扶持。研究出台新一轮的乡村产业布局规划,整合与城市、村庄杂糅的农用地分布,指引产业投资和项目落地。调整更新本区新一轮乡村产业发展、规模经营、绿色发展的支持政策,更加重视以考核为依据的奖补。做好市级都市现代农业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等专项政策的区级承接,合理设置区、镇配资比例,引导基层重视农业投资、爱护涉农项目。二是引导“镇+镇”错位发展。指导乡村产业功能在镇与镇之间的差异布局。紧邻南大智慧城的南片乡村发挥“北公园南大学”优势,以花卉展销为主题,丰富萌宠、水族、商贸、影视、文创等业态。身处吴淞创新城的中片乡村承接都市农旅需求,扶持做精三个合作社的休闲观光功能。重点镇发展生产型花卉产业,推动展销布局中心城区、拓展网游创意产业、创新高附加值的农产品等。作为乡村振兴主战场,罗店镇布局蔬菜产业集群建设,引入高端装备技术和先进经营主体,体现宝山现代化蔬菜生产水平。罗泾镇擦亮生态招牌,加快米、菜、果、鱼、蟹、林下经济等农业产业全方面革新。三是推进“主产业+农业”协调互补。围绕乡村引入的核心主导产业、重点发展的新业态,调整周边农业的生产布局,拓展农业农村的配套服务。支持承接主产业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临近农田、闲置民宅一体流转,打造田园综合体。鼓励采取社会资本+镇+村运营模式,搭建联农惠农机制,村民通过集体分红、民宅租赁、就地就业、自主创业等实现增收。四是牵头“合作社+企业”组团积聚。创建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加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进和扶持。推进花果宝山系列区域公共品牌注册和标准化制定,加大品牌包装和宣传,开展花果宝山地产农产品评优活动。注重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自身的组团发展,以农业产业发展协会为纽带,积极搭建产销平台,牵头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组团发展。五是实施“主战场”集中爆破。基于宝山鮰鱼的独有优势,合理开发全市唯一的鮰鱼种质资源保护繁育基地地位,纳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发扬非遗传承和饮食文化。按照宝山区水域滩涂养殖布局规划,整合部分水产基地,试点宝山湖大闸蟹、宝山鮰鱼等特色水产的产业化养殖,做大产业规模。联手推动区域重点粮食生产企业市场化运作。密切与农科院、高校等产学研单位合作,新设一批田间教学点、乡村工作室。完善设施等硬件配套,落地2-3个重大产业项目,推动企业加大投资落户。

(三)壮大乡村片区化建设主线

宝山区立足美学价值、审美乡村,从村与村联建,到片与片联通,再到镇与镇联合,按照“一脉五花”建设规划,建设集中连片的示范区域。一是优化示范创建。紧紧围绕产业明确、资本引进、布局连片等要求,严把乡村振兴示范村准入关,启动新一批创建。围绕十四五期间保留村市级美丽乡村创建全覆盖的目标,以示范片区定主场,优中选优申报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形成多个产居融合的特色功能组团。紧密对接吴淞江通道建设机遇,重塑沿途乡村形态,积极承载重大项目的带动效应,拓展沿岸乡村功能布局。二是改善人居环境。重点聚焦城乡中间地带连片的生态薄弱地区,打好“拆、整、清、建、管、治”组合拳,引导都市繁华到乡村美丽的“渐进式”过渡,建设城乡中间地带农村人居环境优化工程示范片区。加强长效机制建设,优化村庄改造长效管护资金投向,整合形成宝山区农村人居环境维护的长效资金,由普惠制向参与制转变。引导建立将农房出租与维护环境责任相挂钩的对等机制。推动将农村人居环境的要求纳入村规民约,强化奖惩结果运用。三是深化片区内涵。在“五村联动”片,推动《宝山区乡村康养产业农业高质量发展规划》落地。持续推进“两镇八村”片建设,梳理镇与镇连片建设的空间和机制赌点。全面打开物理界限,打通镇镇、村村间的断头路、断头河。用好村庄设计,对关键连接处,遇河架桥、遇堵开路、逢白填充,全面串联片区内各资源点,实现跨村、跨镇协同发展。常态化运转现行组织联动机制,设流动“当家人”,牵头片区内重大事务共商、项目共建、设施共享。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决策共商机制,以联动发展决议的形式确定重大事项安排。四是加大后劲开发。加快政策的提档换代,率先完成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和示范镇建设奖补政策储备。加快制定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示范镇)创建细则,纳入服务共享、设施联通、风貌协调、产业协作等指标内容。在整体打造美丽乡村示范片区中,注重乡村规划和设计有机衔接。研究出台乡村建设中财政性资产产权归属、收益分配机制和过渡阶段乡村设施日常维护区镇村三级共担机制。

(四)深化城乡融合式治理主线

宝山区紧扣城乡发展的融合趋势,以解决主要问题为导向,探索总结乡村治理的经验做法,体现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创建要求。一是推进实践创新。对村民,推广“积分制”,建成罗泾镇积分制示范基地,以“乐于参与、积分有奖”调动村民;对农村基层组织,应用“清单制”,规范村级权力运行;对基层人员,采取“学分制”,发挥乡村治理学院资源整合、业务培训、课题研究、前沿交流四大功能,为乡村治理主体赋能。二是塑造“宝善治”。优化社区通乡村功能,推出乡村自下而上问题反馈、后台运转处置机制,建立连接城乡居民情感纽带的线上乡村场景。对接城运平台,以农村人居环境领域为试点,推进一网统管在乡村延伸。深入实施“一分菜园”等项目,以社会组织参与运作,促进城乡要素流动。协同推进两镇八村党建联合体建设,注入乡村片区化治理基石。三是加强典型引领。持续开展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培育,加强线上与线下、城与乡(空间品质、公共服务、经济发展)、本地村民与新村民、社区治理和乡村治理方式等多方面融合,全面总结大都市近郊乡村融合治理模式。精心设计“线路、案例、展示”等验收环节,全力冲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区创建验收。

(五)拉动农村发展的改革引线

宝山区始终坚持深化改革,加快农村发展。一是规范运转。重点在“制度”执行和“智慧”运用上下功夫。制度监管上,落实集资制度监管,掐住决策管理、公务结算“两头”,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智慧监管上,研究租赁型经济管理需要,建立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出租出借监管平台,从合同监管转向数据监管。学习苏州等地集体资产的可视化管理经验,运用数字化的信息系统,让产权人、使用人、经营业态、产出效益、合同内容等信息一目了然。投资人、监管者什么需求,就匹配什么样的产品或信息。二是谋划发展。对资产,借鉴区属国有企业房地资源盘活做法,适度利用融资杠杆,用好保险工具,加快出台支持农村集体资产升级改造的贴息政策,提高位置好、产值高、见效快的集体资产效益。对资金,按照《关于进一步促进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积极搭建区级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平台,释放存量集体资金,统筹使用。指导各镇统筹协调各村闲置资金,成立资金池,优化政府兜底、保险分担的风险化解机制,参与区级重大项目投资,在保障村级更高收益的同时,降低政府融资成本,为科创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三是做好改革。以战略眼光和勇气,向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等新一轮农村改革要动力。对标新规细化和规范宅基地审批程序、申请表单、材料清单等,保障农户宅基地财产权益。牵头建立部门联审机制,市场主体依据联审意见,办理相关证照。以准入的负面清单制,盘活闲置宅基地的利用。支持个体农户发展乡村旅游服务业,鼓励整建制闲置农宅,以创意、智力服务等为主,引入对环境没有影响的行业,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报批、统一建设。联合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制定税收优惠、快捷注册政策,吸引文化、科创等领域的小微企业入驻。

下一步,宝山区将按照本市部署、结合区情实际,着力加强人力、资源、资金的统筹,更加积极主动、富有创造,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科创宝山建设,打造倍加生动的“花果宝山、科创乐园”。□

猜你喜欢
宝山建设
黑太阳
惹祸的呼噜
在推进“两个机关”建设中践行新使命
惹祸的呼噜
强化使命担当 建设“两个机关”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
走进寡妇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