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遥
中图分类号:G804.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2)05-237-02
摘 要 近年来青少年近视问题成为严重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问题之一,引起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出现视力不良的青少年容易出现眼睛酸软、疲惫,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现象,并且容易降低孩子对外界事物学习的兴趣和观察活动的范围,严重的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体育锻炼是公认的有效改善青少年视力问题,预防近视的有效办法之一,为此本文通过对体育锻炼对青少年视力影响的原理机制出发,提出了几项体育锻炼干预对策:(1)球类体育干预可提高青少年动态视力,大球类短期干预效果较明显,但长期锻炼来看两者无差,可根据个性心理选择干预手段。(2)户外运动干预的设计需具备操作性、持续性、推广性。其技术动作需简单容易掌握,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与学校体育相结合,持续时间可在10min至40min之间自由切换。(3)体育保健干预具有预防视力不良的作用。短时高效、干预效果好但青少年普遍兴趣度不高。
关键词 青少年 近视力问题 体育干预
一、前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很多“现代病”在当代人群中出现并蔓延开来,近视便是爆发势头最强的现代病之一。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其中,6岁及以下儿童近视率为14.5%,小学生近视率为36%,初中生近视率71.6%,高中生近视率为81%。儿童青少年视力低下的状况到现在为止没有得到理想的改变,视力恶化的局势非常不乐观,它的主要表现在视力不良的检出率和发生率上。
对此,2019年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作为“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的一项重要任务,分别提出到2022年和2030年需要实现的目标: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力争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和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学校鼓励引导学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良好及以上水平。这对当前青少年视力状况调整和青少年体育锻炼时间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重视。体育干预视力不良的方式有很多,青少年视力的保护不仅要从政府的重视和学校体育锻炼的开展中保证,学生如何选择适合自身的体育锻炼方式,培养适合自身的体育锻炼兴趣,最终能形成终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就要从不同适合视力改善的体育干预方法中抓取。
二、体育锻炼干预青少年视力的原理
体育干预机理。体育锻炼不仅在提高身体素质和抵抗防病能力上有积极作用,对于眼部周围肌肉的调节能力有一定的提升。增加眼部周围肌肉的收缩能力和调节能力,使眼睛变得更加协调。对于视力正常的眼睛能够通过锻炼预防其近视的发生;对于已经患近视的眼睛也能起到防治近视度数加深的作用。(1)通过眼睛追踪物体时远处物体与近处物体的交替,提高睫状肌的收缩能力和舒张能力;(2)通过瞳孔多次的调节,提高其灵活度,使物像更加精确的落在视网膜上,从“看得见”到“看得清”进行转变;(3)身体素质和眼部肌肉的提高预防视力不良的产生。
三、球类运动的体育干预手段
(一)视力追踪法
曹妍妍等发现,视力追加任务的体育活动对改善裸眼的视力具有积极作用,大球的移速相对比较慢,有利于运动者通过动态视力追加物体的运动轨迹,从而从看见物体逐渐转变为看清楚物体。胡朝霞指出青少年在进行乒乓球运动时,睫状肌交替速度较快,在球类轨迹的追踪下,眼睛随着物体状态变化不断做出调整,从而使得舒张能力和收缩能力得到提高和锻炼,相较于篮球和中长跑运动,乒乓球对于青少年视力改善更加具有优势。由此可见,不论是大球运动还是小球运动,对于视力疲劳度的改善都来自于眼睛对于球类物体的追踪程度。只要加大球类对于睫状肌反复调节,便可以达到保持视力的效果。例如篮球反复传接球、篮球多次投篮动作等。
(二)体能锻炼法
长期的运动锻炼对于学生体质的提高具有帮助,从而达到视力预防的效果。在实践和试验过程中发现,相对封闭的球类运动技能,如乒乓球、棒球、桌球,在中期与开放性运动技能的效果可能持平,前期的效果会更为明显。但经过长时间的累计,以开放性运动技能为主的球类运动,例如足球、篮球、排球,带来的视力效果在后期相较而言会有一个较为显著提升。这是因为开放型运动技能为主的球类运动一般属于大球,大多属于集体运动项目,参与人数和场地更加广阔,对于青少年体能的要求高,即便没有频繁的睫状肌肌肉刺激,在后期体质的增强中对于视力也具有改善作用。
(三)注意事项
两种球类方法对于青少年动态视力的改善是十分有效的,多处实验证明动态视力是可训练的。动态视力的提高与裸眼视力成正比。不同球类运动对于视力的影响不同,但都具有提升的效果,重点在于干预频率和干预时间这两个变量。
可以根据孩子性格和兴趣,根据这一特性选择更加适合自身需要的运动项目,从终身体育的思想层面出发选择不同球类干预。想要短期就得到视力收益可选择视力追踪法,可以选择封闭性的运动技能,凭借其身体活动幅度范围相对较小,眼睛单位时间得到刺激频率高的特点,对于场地和自身运动能力的要求不会太高,两到三人,小团体合作对抗的启动效率更高,能够满足大部分青少年的需求。而对于视力有高质量变化需求的就可以从体能锻炼法出发,考虑相对开放型的球类干预手段。
四、户外运动的体育干预手段
(一)户外体育游戏法
对于儿童青少年户外运动的设计需要遵循几点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可推广性原则。面对学生课后休息的10~25min,千百学生同时下课时候场地的协调问题。
在于镇豪的青少年市里研究中,根据儿童青少年的在校情况,利用体育游戏对视力干预进行了可行性的设计,其中“飞翔的UFO”便是典型的以体育游戏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干预的方法。将UFO用力抛入指定地点,并通过落地情况进行计分。利用UFO的抛物动作缓解颈部肌肉疲劳,摘掉眼镜后远程盯高远物体从而达到视力调节。这一设计的优点在于他结合了学校普及所需要的条件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调整,作出了针对性回答。技术动作和技术类型简单,男女老少皆宜。时间占用和可控性大,课余十分钟可以组织小型比赛,比赛的结果容易评判不易引起争议。游戏还具有可塑性,除了无视年龄群体和场地缺少的现状,还可以进行多人组队竞技和团队游戏。尤小芳调查发现,中小学生的室外活动时间大多是在学校的体育课和课间,而体育活动课的参加率仅达到75.0%。加强小学生户外活动与学校体育相结合,如踢毽子、丟沙包、跳皮筋、打陀螺等传统健身游戏。重视体育课,保证儿童青少年每日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提高体育活动课的质量和效率。发展和普及体育游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依托兴趣班和社团活动等形式,丰富体育游戏的内容,提高儿童青少年的参与积极性。
(二)户外体育锻炼法
适宜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儿童青少年的身体素质。近年,对于体育锻炼与视力关系的研究也得到了探索性的发展。梁惠琦的调查报告中显示,基本的出汗活动对于视力的调节有着促进作用,通过基本的锻炼时间的长短对其实例进行比较。发现,经常锻炼的学生视力不良的检出率为61.9%,而不经常锻炼的学生视力不良的检出率为69.94%.。锻炼时长和频率不应小于每周三次,每次三十分钟。对于锻炼类型的选择报告中也给出了答案。在短期内,小球类运动,例如乒乓球、羽毛球对于视力的改善效果更好。但在金刚的文献结论中则表示,大球运动的视力调节效果可能更为明显,这与体育锻炼对视力的干预是从睫状肌的训练和体质的改善有关。因此,在户外体育锻炼时,选用基本的出汗运动方式,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加入目标追踪的对象,在长期的锻炼中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是极为有效的手段。
五、结语
纵观近十几年的研究,我国学者针对儿童青少年近视的防控工作进行了大量研究。近几年在各类期刊发表的中文文献数量显著多于英文文献,并且在英文文献中,来自中国的发稿量也高居世界首位。体育锻炼尤其是球类运动对近视防控有着改善作用。但是,只有坚持进行体育锻炼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对近视的防控作用,如果不能坚持锻炼,这种防控作用就会明显削弱,因此,对于体育干预的了解可以降低这种风险。
参考文献:
[1]徐贤得,方青剑,陈靓,等.学生眼保健操在实际操作中的有效性与合理性探究[J].科技资讯,2020,18(14):187-188.
[2]邓跃林.小学体育的多样教学方法研究——以眼保健操教学为例[J].田径,2020(02):81-82.
[3]曹娇妍,蔡庚,王国祥,等.追加视觉任务的体育活动对儿童动态与静态视敏度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9,25(01):112-115.
[4]国家体育总局.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J].中国学校卫生,2015,36(12):4.
[5]何志文,杨大宁.从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透析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意义[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01):77-78.
[6]赵青峰,袁春华.体育运动对青少年视力变化的干预效果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2011,30(02):170-171+169.
[7]潘景玲,蔡庚,殷荣宾,等.视力康复背景下体育锻炼与儿童动态视力关系研究及启示[J].体育科研,2019,40(01):90-95.
[8]高雅萍,姚家新,陈丽萍,等.不同等级球类运动员与非运动员的视觉功能对比分析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6,31(05):399-404.
[9]宋绍兴,王凤阳,李颖河.乒乓球运动对青少儿视力影响的对比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