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尔宓:研究冷血动物的热血科学家

2022-06-17 23:17毛萍
知识就是力量 2022年5期
关键词:爬行动物毒蛇研究

毛萍

从书籍中获取力量

1930年,赵尔宓出生于四川成都,在父亲和大哥的影响下,他从小养成在书籍中汲取知识、提炼思想、塑造性格的习惯。

赵尔宓做研究时需阅读大量书籍,在网络不发达的年代,只要是与他的研究相关的资料,哪怕远在异国他乡的图书馆或者出版社,他都会通过写信的方式去寻求帮助。他将书籍分门别类地系统装订编目,再分享给有需要的同行以及年轻学者。他惜书,就算关系最亲的人,借书也必须打借条。惜书、爱书、爱读书的习惯,伴随了他一生。

1947年,赵尔宓入读华西大学生物系第一天留影择一事爱一生

20世纪30年代,为了躲避战乱,赵尔宓跟随家人来到成都郊区。在那里,他与大自然为伍、与小动物为伴,并遇到了人生中两位优秀的启蒙老师:中学生物老师郑实夫用庄谐并重的讲解,启迪着赵尔宓进入生物学专业;留美归来的刘承钊教授,用他的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引领着赵尔宓走进两栖爬行动物学这个生物学中新鲜神秘的研究分支大门。徐福均、张孟闻和秉志先生等生物学大家都曾亲自指导过赵尔宓。

大学一年级时,赵尔宓开始跟随老师的脚步,去探寻西南山地溪流里藏着的那些小家伙们的身份,从此爱上野外科学考察工作。这一爱,就是一生。

勇者研蛇攀高峰

20世纪初,中国的两栖爬行动物学基础很薄弱,很多物种甚至是由外国传教士命名的,少有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研究成果。出于对导师未竟研究的延续、出于国防事业的迫切需要、出于生产生活的数据支撑、出于对自然奥秘的探索……赵尔宓数十年如一日,在实验室里、在标本馆里、在野外山间、在文献数据里、在显微镜下,研究着两栖爬行动物。

为探索蛙螈蜥蛇的奥秘,他曾远赴东北的林海雪原、西北的草原荒漠、西藏的南迦巴瓦峰、新疆的雪域天山、大连的神秘蛇岛、海南的热带丛林,出差和野外工作共4395天。

1969年起,为降低毒蛇对边疆军民的伤害,赵尔宓在云南主持开展“西南边疆毒蛇调查及蛇伤防治研究”项目。项目成员经过108次配方实验,成功研制“云南蛇药”并投入生产,该药对毒蛇咬伤的治愈率高达99.6%。云南蛇药的研究项目于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1973年,赵尔宓作为首批入藏考察的两栖爬行动物学者,参加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考察。1982年,他主持了西藏南迦巴瓦峰登山科学考察的室内工作。他和考察队先后深入到墨脱、波密和林芝等地,采集了大量珍贵的动物标本,发现并描述了墨脱竹叶青、山烙铁头察隅亚种等新种、眼镜王蛇等西藏新记录。首次提出中国西藏喜马拉雅山南坡地区的动物地理区划更正问题。青藏高原综合考察获得了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自然科学—等奖等奖项。

1978年起,赵尔宓3次登上大连旅顺口西北部遍布毒蛇的蛇岛,深入开展中国蝮蛇的分类学研究。赵尔宓带领的考察组采集了中国各地蝮蛇标本,利用多种实验手段,最终将大连蛇岛蝮蛇定为“蛇岛蝮”新种,纠正了它40多年来被日本学者认为是“中介蝮”的错误历史。

让世界听到中国声音

赵爾宓认为,科学研究必须告诉世界才行,不和国外同行交流相当于闭门造车,会制约中国两栖爬行动物研究学科发展。出于工作中查阅国外论著的需求,他自学英、俄、德、日、法5门外语,还通过交流访问、创办学会、创办期刊、组织会议,让中国两栖爬行动物研究广泛地和国内外同行开展着交流。

1993年,赵尔宓与美国鹰岩教授耗费10年心血合作出版了《中国两栖爬行动物》。该书是第一部全面系统论述中国661种两栖爬行动物的专著,把当时中国已知的两栖爬行动物所有分类阶元进行了系统厘清,被国内外院士誉为“中国蛇蛙研究的传世之作”以及划时代的“里程碑之著”。

赵尔宓常说“搞科研,要沉得住气,静得下心,坐得下来”,并身体力行——近80岁高龄时,他还顶着40摄氏度的高温在新疆野外进行科学考察,不辞辛劳地开展海峡两岸学术交流访问,孜孜不倦地在大中小学讲授科普启蒙课。他用实际工作践行着他曾说过的“科学就是我的信仰”这句话!

(中国科学院两栖爬行动物标本馆李家堂、蒋珂对本文撰写提供了指导和帮助。)

(责任编辑/王佳颖 美术编辑/周游)9E9D5E9F-71A2-473B-AD53-0122A32BECAF

猜你喜欢
爬行动物毒蛇研究
爬遍天下的爬行动物
毒蛇自毙的启示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毒蛇自毙的启示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动物吉尼斯——爬行动物之最
翠鸟博士的科学指南:爬行动物的食物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欧盟拟制定与爬行动物肉中沙门氏菌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