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辉
中图分类号:G861.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2)05-194-03
摘 要 教练员与运动员对专项训练的认知达成共识是有效沟通的基础。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比较分析法对我国省区市优秀运动队极限皮划艇激流回旋项目教练员与运动员对专项训练认知进行比较研究。主要结论是:教练员与运动员对无门直划、操桨和过门专项技术训练,对抢占最佳航线、过门占位抢位和选择预判战术训练,对核心力量训练和专项心理训练的认知总体上都持肯定态度,但二者的肯定程度呈非常显著性的差异;二者对“先进占位”对抗技术和翻滚技术训练的认知呈非常显著性的差异;二者对“后进抢位”对抗技术和供能结构的认知无显著性差异。建议加强理论学习,在训练实践中逐步达成共识,以改善沟通行为的效果。
关键词 教练员 运动员 极限皮划艇激流回旋 专项训练
一、教练员与运动员对专项训练认知的比较
《竞赛规则》文本分析显示,极限皮划艇激流回旋与皮艇激流回旋的运动特征相似,但其比赛船艇、比赛场地、比赛模式和违规判罚4个竞赛特征存在较大的区别:极限皮划艇激流回旋船艇更“重、宽、深、短”;赛道短、水门少;4船同场竞技、必须进行360°翻滚、“名次+评判”确定成绩;通过水门的身体部位要求更高,而触碰水门不被罚秒。因此,极限皮划艇激流回旋在技术、战术、体能和心理训练方面有其特殊性。教练员与运动员对其认知是否一致,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对专项技术训练认知的比较
1.无门直划技术训练极限皮划艇激流回旋竞赛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计时赛。《竞赛规则》规定,“计时赛无水门设计”,在计时赛中“成绩最佳的运动员可以选择他们的出发位置”,当遇不可抗力无法完成后续阶段的比赛时,首席裁判长可以“使用运动员的计时赛成绩对未完成后续比赛的运动员进行排名,以确定获胜者”。因此,计时赛对运动员的竞赛成绩将产生间接或直接影响,应加强无门直划速度的技术训练。调查结果(见表1)显示,93.54%的教练员和87.04%的运动员对加强无门直划速度训练持肯定态度,但二者的肯定程度具有非常显著差异,教练员持非常赞同态度的比率高于运动员,运动员持赞同态度的比率高于教练员。
2.翻滚技术训练《竞赛规则》规定,极限皮划艇激流回旋比赛中,“在翻滚区,船必须进行完整的360°皮划艇翻滚”。“在区域内未执行皮划艇翻滚”或“完整的360°皮划艇翻滚尚未完成”的,将计为NOSCORE。因此,360°爱斯基摩翻滚是比赛必须进行的环节,应加强360°翻滚技术训练。从选项的因果关系来看,加强360°爱斯基摩翻滚的技术训练是为了提高翻滚的动作质量和动作速率,同时,为了避免翻滚后“减速”,应选择合理的翻滚位置。调查结果(见表2)显示,教练员与运动员对翻滚技术训练、动作质量、動作速率和位置选择4个选项的认知都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
3.操桨技术训练极限皮划艇激流回旋与皮艇激流回旋的船艇相比,艇身更宽、船舱更深,运动员操桨时,横向入水角度较大,必然导致操桨技术结构的改变。因此,在极限皮划艇激流回旋技术训练中,应特别注意操桨的技术训练。调查结果(见表3)显示,100%的教练员和94.44%的运动员对加强操桨技术训练持肯定态度,他们的总体认知没有显著性差异,但肯定程度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教练员持非常赞同态度的比率高于运动员,运动员持赞同态度的比率高于教练员。
(二)对专项战术训练认知的比较
1.抢占最佳航线战术训练与皮艇激流回旋单人间隔45秒以上依次出发相比,极限皮划艇激流回旋是“4艘船同时从同一起点出发”,或“从配备有同时启动的自动启动装置的斜坡起航”,或“从合适的大涡流开始启动”。无论赛道是自然河道还是人工河道,赛道不同位置的水流速度、水流方向均具异质性,起航后抢占最佳航线有利于比赛取胜。因此,极限皮划艇激流回旋项目应加强起航后抢占有利航线的战术训练。调查结果(见表4)显示,100%的教练员和98.15%的运动员对加强起航后抢占有利航线的战术训练持肯定态度,但二者的肯定程度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教练员更倾向于非常赞同,运动员更倾向于赞同。
2.选择过逆水门的预判战术训练极限皮划艇激流回旋有2组逆水门,对称设置在赛道左右两侧。比赛中,当遇到选手同时或相继跟随过逆水门时,为了避免出现自身被挤出过门的有利位置,运动员需具备选择过逆水门的预判能力,并及时作出选择。因此,极限皮划艇激流回旋项目应加强过逆水门的预判和选择能力的战术训练。调查结果(见表5)显示,96.77%的教练员和100%的运动员对选择过逆水门的预判战术训练持肯定态度,但二者的肯定程度具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教练员更倾向于非常赞同,而运动员更倾向于赞同。
(三)对专项体能训练认知的比较
1.核心力量训练与皮艇激流回旋相比,极限皮划艇激流回旋比赛船艇的质量更重、维度更宽、长度更短、船舱更深,因此,应更加重视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以提高其控船能力。调查结果(见表6)显示,93.54%的教练员和93.59%的运动员对加强核心力量训练持肯定态度,但二者的肯定程度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教练员更倾向于非常赞同,而运动员更倾向于赞同。
2.供能结构特点极限皮划艇激流回旋的场地与皮艇激流回旋的场地相比,赛道短、水门少、比赛时间短(大约是皮艇激流回旋的50%~60%)。调查结果(见表7)显示,认为极限皮划艇激流回旋项目以“混合供能为主”的教练员与运动员比率大致相同。同样,认为极限皮划艇激流回旋项目以“无氧代谢为主”供能的教练员和运动员比率大体相当。现实教练员和运动员对项目供能结构的认知趋于一致,仅5.56%的运动员认为极限皮划艇激流回旋项目以“有氧代谢为主”供能,显示仍有极少数运动员对项目供能结构认知不清。
(四)对专项心理训练认知的比较
皮艇激流回旋比赛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通过空间和运动知觉判断自身的竞赛成绩(时间),属于自己与自己比。极限皮划艇激流回旋是4位选手同场竞技,运动员通过参赛选手的前后顺序判断自身的比赛成绩(名次),属于自己与他人比,比赛过程中的紧张程度更高、对抗性更强。因此,极限皮划艇激流回旋项目更应加强心理训练,提高焦虑应对和情绪控制能力。调查结果(见表8)显示,96.77%的教练员和98.15%的运动员对加强心理训练持肯定态度,但二者的肯定程度具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别,教练员更倾向于非常赞同,运动员更倾向于赞同。
总体而言,我国极限皮划艇激流回旋项目教练员与运动员对专项训练的认知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对无门直划技术、操桨技术和过门技术等专项技术训练,对抢占最佳航线战术、过门占位抢位战术和过逆水门选择预判战术等专项战术训练,对核心力量训练和对专项心理训练等,教练员与运动员总体上均持肯定态度,但肯定的程度呈现非常显著的差异,教练员持非常赞同态度的比率高于运动员,运动员持赞同态度的比率高于教练员。
二是对“先进占位”对抗技术训练、翻滚技术训练的认知,教练员与运动员间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
三是对“后进抢位”对抗技术训练和项目供能结构的认知,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二、结论
1.教练员与运动员对无门直划技术、操桨技术和过门技术等专项技术训练,对抢占最佳航线战术、过门占位抢位战术和过逆水门选择预判战术等专项战术训练,对核心力量训练和对专项心理训练总体上均持肯定态度,但肯定的程度呈现非常显著的差异,教练员持非常赞同态度的比率高于运动员,运动员持赞同态度的比率高于教练员。
2.教练员与运动员对“先进占位”对抗技术训练、翻滚技术训练的认知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
3.教练员与运动员对“后进抢位”对抗技术训练和项目供能结构的认知没有显著性差异。
参考文献:
[1]孙传宁,赵芝玉,劉玉兰.超循环视野下运动员训练认知结构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09):117-120.
[2]舒为平.我国甲级男排运动员期望与感知教练员领导行为模式上的认知差异性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31(06):86-90.
[3]马策,郭长寿.交往理论下教练员与运动员沟通行为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7,36(06):62-68.
[4]李春满,李俊峰.我国女子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中不良行为的表现特征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08):116-119.
[5]张宝峰,熊焰,王平,等.中国国家铁人三项队组织成员间的冲突及其处理方式[J].中国体育科技,2015(51):106-113.
[6]邓飞,陈树华,许永刚.我国甲级男子篮球队运动员、教练员训练管理中的认知差异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1999,35(05):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