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明艳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还记得这首《清平乐·村居》吗?辛弃疾在这首词中描绘出一幅安宁祥和的乡村田园生活图,美好得宛如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可别以为,辛弃疾只是一位安于乡村生活,不问国家大事的词人,他一生的志向其实是保家卫国,上阵杀敌,有“词中之龙”之称。一起走进下面这首令人荡气回肠的词——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这是辛弃疾写给陈亮(字同甫)的一首词。陈亮是辛弃疾的好友,一生坚持抗金的主张,他和辛弃疾一样,都是被南宋“主和派”排斥、打击的人物。淳熙十五年(宋孝宗年间),陈亮去江西拜访辛弃疾,与他商量抗金大计,然而计划又一次落空。当梦想被现实一次次击碎,辛弃疾回首自己在江西赋闲的那些年,忍不住在醉眼蒙眬中拔出宝剑,恍惚间仿佛又回到了当年,耳边回荡起军营的阵阵号角。当时他风华正茂,意气风发,把酒肉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师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那是一年秋天,他披盔戴甲,雄姿英发,在战场上点兵。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离弦的声音像惊雷一样震耳。他想起自己曾于万军之中斩取敌将首级,如同探囊取物。他一心想替南宋的君主完成收复失地的大业,自己也留下一世英名。然而,二十年弹指一挥间,再次拔剑出鞘,已是白发人!
公元1140年,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去世的前两年,辛弃疾出生了,他出生在被金国铁蹄践踏过的支离破碎的北宋故土之上,由于兵荒马乱,祖父辛赞无法带领家中众人南下避难,只能委曲求全地在金朝为官,但他“身在曹营心在汉”,经常抱着年幼的辛弃疾登高远眺,教导他将来一定要将眼前被金兵占领的山河国土收复。祖父的教导在辛弃疾的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出身将门的他勤练武艺,很快便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抗金的农民起义大军中。因为作战勇猛,辛弃疾被称为“大青兕(sì)”——凶猛的犀牛。后来,他成为大宋的将军,重整破碎的河山,成了他最大的心愿。
听闻耿金在梁山泊起兵抗金,辛弃疾变卖了自己在济南的家产,带着两千起义军投奔耿金。骁勇善战的辛弃疾一如当年的岳飞将军,同样令金兵闻风丧胆。然而没过多久,叛徒张安国出卖了耿金,起义军被金兵所灭。年轻的辛弃疾率领数名骑兵深入金兵军营,生擒张安国,押解着他来到建康(现在的南京)。百姓们都对这位有勇有谋的战将钦慕不已,辛弃疾也认为自己很快就可以挂帅出征,上阵杀敌,然而,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廷没有给辛弃疾实现心愿的机会。
对于这名难得的将才,朝廷却只想让他安安分分地做个文官,北伐的梦想越来越渺茫,充满悲愤和无奈的辛弃疾写下了:“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公元1181年,辛弃疾被弹劾罢官,隐居在江西南昌的带湖,从此自称稼轩居士,陈同甫便是在这里拜访了他。公元1206年,辛弃疾有了为北伐梦想最后一搏的机会,然而因为南宋部署失宜,辛弃疾终究没能走上战场,写下了:“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懷古》)人到暮年的辛弃疾以廉颇自比,他依然在等待着报国的契机。只可惜,当一纸诏书抵达江西,辛弃疾终于有机会指挥南宋军队时,他早已英雄迟暮。等了四十六年,他临终前还在喊着“杀贼”!
无数个“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一代将才终成一代词人。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在《伟大的悲剧》中写道:“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辛弃疾,用自己高尚的心灵书写了南宋历史上的一段传奇!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