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华,郑 宇,沈佳斌,郭少云
(四川大学高分子研究所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 610065)
热响应形状记忆聚合物(Thermal-responsive shape-memory polymer, TSMP)是指可以通过热机械变形获得临时形状并固定下来,然后在外界热刺激作用下回复至初始形状的一类智能材料[1],其具有质轻、变形量大、结构易塑、性能可控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微型传感、生物医药、智能织物等众多领域[2,3]。TSMP 主要有两大结构要素:固定相和可逆相[4]。固定相可由聚合物中物理缠结或化学交联网络构成,负责记忆材料初始形状;可逆相随温度变化可发生可逆热/相转变,如玻璃化转变或结晶熔融转变,决定材料的开关温度(Switching temperature,Ts),负 责 临 时 形 状 的 固 定 和 解 冻[5]。TSMP 的运行原理简单,当温度升高到Ts以上,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随后保持应力并快速降温冻结聚合物分子链,撤去外力后得到临时形状,最后重新升温到Ts以上激活聚合物分子链,材料回复到初始形态[6]。
聚氯乙烯(PVC)热收缩膜是最早实现商业化的一类TSMP,除了热刺激下速响应、快回复、高收缩等优点外,自身还具有良好的力学、阻燃、光透明性、耐化学腐蚀、电绝缘等性能,大量应用在电子电气、酒品,食品、日用品等各类商品的包装[7]。增塑PVC 在热塑成膜过程中受热力耦合场作用发生分子链拉伸取向,得到临时形状后降温固定形变,同时储存弹性能,使用时加热激活分子链,释放弹性能以驱动形状回复,实现收缩包装。研究表明,不同Ts下构筑临时形状对材料的形状记忆性能(Shape- memory effect,SME)有 着 关 键 影 响。Miaudet 等[8]研究聚乙烯醇(PVA)/碳纳米管(CNT)复合纤维的SME 时发现,提高Ts会降低材料的回复速度和回复应力。Samuel 等[9]研究聚乳酸(PL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共混TSMP 时发现,改变Ts不仅会影响材料的回复速度,也会改变其形状固定率、回复率。然而,Ts对增塑PVC 体系SME 的影响却鲜有研究,相关规律和背后机理还有待揭示。
本文使用环保型增塑剂乙酰基柠檬酸三丁酯(ATBC)制备增塑PVC 体系,考察其用量对PVC 玻璃化转变的调控,扩大Ts的选择范围,研究Ts对增塑PVC 的形状固定率、回复率、回复速率和回复应力的影响,从PVC 微晶和无定形分子链协同作用的角度,探索和揭示了形状记忆机理。研究结果对PVC 基形状记忆材料的生产和性能优化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PVC 树脂:SG-5,新疆天业股份有限公司;丙烯酸酯类核壳结构弹性体(ACR):PA-20,日本Kaneka公司;ATBC:山东万图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有机锡稳定剂:F-50,扬州德龙化工有限公司。
高速混合机:GH-10DY 型,北京市塑料机械厂;转矩流变仪:RM200C 型,哈尔滨哈普电气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半自动压力成型机:HP-63(D)型,上海西玛伟利橡塑机械有限公司;动态力学热分析仪(DMA):Q800 型,美 国TA 公 司;X 射 线 衍 射 仪(XRD):D8 DISCOVER 型,荷兰飞利浦公司;红外光谱仪:6700 型,美国Nicolet 公司。
将PVC 树脂(100 phr)、有机锡稳定剂(2 phr)、加工助剂ACR(1 phr)与0 phr,5 phr,10 phr,15 phr增塑剂ATBC 在高速混合机中预混合10 min,得到均匀混合的PVC 干混料,所得共混物分别命名为ATBC-0,ATBC-5,ATBC-10,ATBC-15。将干混料加入转矩流变仪,在180 ℃、转速30 r/min 熔融混炼10 min 至完全塑化,然后使用半自动压力成型机将共混物压制成厚度约为0.5 mm 的片材,热压条件为185 ℃预热6 min,逐渐加压至10 MPa,并保压4 min,最后在相同压力下冷压3 min。
1.3.1 动态力学性能测试:在制得的PVC 片材厚度均匀的区域裁取25 mm(长)× 4 mm(宽)× 0.5 mm(厚)的样条,通过DMA 的拉伸模式测试各样品的损耗因子和储能模量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测试频率1 Hz,振幅形变0.1 %,温度范围30 ~ 150 ℃,升温速度3 ℃/min。
1.3.2 形状记忆测试:在片材厚度均匀区域裁取25 mm(长)× 2 mm(宽)× 0.5 mm(厚)的样条,然后通过DMA 的定应变拉伸模式测试SME,具体步骤如下:(1)将样品加热到Ts并恒温5 min 后以50 %/min的拉伸速率拉至50 %应变(ε0);(2)保持形变并快速降至室温,恒温3 min 后撤去外力,再等温3 min得到临时形状(εf);(3)重新将样品升温到Ts使其自由回复20 min 得到最后的永久形状(εr)。根据式(1)、式(2)计算形状固定率(Shape-fixing ratio,Rf)和形状回复率(Shape-recovering ratio,Rr)[10,11]。
1.3.3 形状回复速率测试:使用DMA 的拉伸模式将与SME 测试尺寸相同的样品在Ts下恒温5 min 后以50 %/min 的拉伸速率拉至50%应变,保持形变并快速降至室温,恒温3 min 后撤去外力再恒定3 min得到临时形状,再以3 ℃/min 的升温速率重新加热样品至120 ℃。首先记录样品Rr随温度的变化情况,然后将Rr对时间求导即可得到回复速率曲线。
1.3.4 形状回复应力测试:使用DMA 的拉伸模式将与SME 测试尺寸相同的样品在Ts下恒温5 min 后以50 %/min 的拉伸速率拉至50 %应变,保持形变并快速降至室温,恒温3 min 后撤去外力再恒定3 min 得到临时形状,恒定形变的情况下以3 ℃/min 的升温速率重新加热样品至120 ℃,记录应力随温度的变化。
1.3.5 蠕变测试:使用DMA 的拉伸模式将与SME测试尺寸相同的样品在Ts下恒温5 min 后,施加1.0 MPa 的应力拉伸10 min,然后撤去外力让样品自由回复40 min,记录该过程中样品应变随时间的变化。
1.3.6 X 射线衍射分析:PVC 样品的结晶行为通过XRD 进行分析。2θ扫描范围为5°~70°,扫描速度为10(°)/min,步长0.02°,X射线垂直于样品表面射入。
1.3.7 红外光谱分析:使用红外光谱仪采用衰减全反射模式(ATR),对不同Ts下形状记忆测试前后的样品进行红外分析,扫描范围400 ~ 4000 cm-1,扫描次数32 次,分辨率4 cm-1。
通过DMA 测试PVC 片材的热机械性能,记录各样品损耗因子(tanδ)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Fig.1 所示。另外,使用tanδ的半峰宽(Bandwidth at the half-maximum of the tanδpeak,ΔTg)来量化比较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域,相应参数总结于Tab.1 中。可 以 看 到,未 增 塑PVC 的Tg为96.0 ℃,ΔTg约12.6 ℃。随 着 增 塑 剂ATBC 的 加 入,PVC 的Tg向 低温移动,ΔTg逐渐拓宽。当添加15 phr ATBC 时,PVC 的Tg降低至67.7 ℃,ΔTg增大至22.1 ℃。考虑到实际应用中,PVC 热收缩材料的Ts太低容易导致运输和放置过程中的自收缩而失效,但Ts过高又会增加包装能耗。因此,在本工作中选择Tg为85.3 ℃,ΔTg为15.8 ℃的ATBC-5 体系进行后续研究。
Tab. 1 Tg and ΔTg of ATBC PVC plasticizing systems with different ATBC contents
Fig. 1 Tan δ curves of the plasticized PVC systems with different contents of ATBC
2.2.1 形状固定率和形状回复率:对于具有较宽热/
相转变温域的TSMP,Ts的选择对材料的SME 有着重要影响[9]。基于上述DMA 结果,选择70 ℃,80 ℃,90 ℃,100 ℃分别作为Ts,对ATBC-5 样品进行热机械循环测试,不同Ts条件下应力、应变、温度随测试时间的变化曲线如Fig. 2(a~d)所示。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得到表征SME 的2 个关键参数,描述临时形状固定效果的Rf和描述初始形状回复效果的Rr,记录于Fig. 2(e)中。可以看到,Rf始终接近100 %,不受Ts变化的影响,表明材料具备优异的临时形状固定能力。不同的是,材料的Rr随着Ts的升高而逐渐降低,从91.5 %劣化至85.5 %。相较而言,ATBC-5 体系在70 ℃进行临时形状塑形,可以获得最佳的SME。
Fig.2 Shape-memory curves of ATBC-5 at Ts of(a)70 ℃,(b)80 ℃,(c)90 ℃and(d)100 ℃,and(e)the resultant Rr and Rf
2.2.2 形状回复速度和形状回复应力:除了Rf和Rr,形状回复速度是TSMP 的又一重要参数[12],直接反映了材料从临时形状回复至初始形状的快慢。为探索不同变形温度对ATBC-5 体系回复速度的影响,首先将材料在70 ℃,80 ℃,90 ℃和100 ℃下以50 % min-1的拉伸速率拉至50 %应变并冷却固定,然后持续升温刺激形状回复,记录Rr随温度的变化,再将Rr对时间求导得到回复速度。如Fig. 3(a)所示,所有样品的回复速度均呈现先增后降的尖峰型转变,70 ℃拉伸变形的样品回复最快,达到22.1 % min-1,且分布温域窄,但随着变形温度的提高,回复速度减慢,分布温域拓宽。对于TSMP,热机械变形产生并储存的弹性能是形状回复的驱动力。Fig. 3(b)记录了样品不同温度时的储能模量,材料的储能模量在70 ℃时为1985.0 MPa,但仅升高到80 ℃便降低至638.7 MPa,到100 ℃时储能模量更是低至7.4 MPa。因此,拉伸速率和拉伸应变一致时,低温拉伸时样品会产生更大的弹性能,进而提供强回复应力,加速形状回复。为进一步表征ATBC-5 在回复过程中的实际应力,首先使用与回复速度测试中相同的拉伸条件获得临时形状,然后在固定形变的情况下持续升温,材料抵抗回复所需应力即为回复应力。如Fig. 3(c)所示,材料的回复应力呈现与回复速率相同的先增后降趋势,且大小相对应,进一步证明高回复应力产生高回复速率。另一值得注意的是,回复应力峰值对应温度与拉伸变形温度相近,展现出宽玻璃化转变TSMP 特有的温度记忆效应[12]。如Fig. 3(d)所示,材料在给定温度Ts下拉伸时,具有较低Tg的分子链会快速松弛,而Tg较高的分子链保持刚性,仅Tg在Ts附近的激活分子链在完成拉伸后未完全松弛,主要参与了弹性能的储存,所以再次加热至Ts附近时,弹性能释放达到最大。随着拉伸温度从70 ℃提高至100 ℃,Ts附近分子链含量会先升高后降低,但分子链的松弛速度会持续加快,双重因素影响下,实际参与储能的分子链减少,松弛程度梯度性增强。因此,高温拉伸变形时,材料回复应力峰值降低,分布拓宽,对应回复速率也呈现相同变化。
Fig. 3 (a) Shape-recovering rate of ATBC-5 after stretched at different Ts, (b) the storage modulus curve of ATBC-5, (c) the shape-recovering stress of ATBC-5 after stretched at different Ts, (d) PVC chains with different mobilities as stretched at Ts
如前文所述,SME 源于固定相与可逆相的协同作用。首先,增塑PVC 一般含有质量分数5% ~10 %的微晶,其熔点高于150 ℃[13],在形状记忆循环过程中不发生相变,可作为物理交联点充当固定相。其次,增塑PVC 具有宽的玻璃化转变,Ts的选定会将无定形分子链划分为Tg较高、保持玻璃态的硬链和Tg较低、进入橡胶态的软链,两者分别充当固定相和可逆相。因此,以ATBC-5 体系为代表探讨增塑PVC 形状记忆机理时,微晶结构演变和无定形分子链运动都应纳入考虑。
形状记忆过程分为临时形状的固定和初始形状的回复。当热拉伸变形后的ATBC-5 样品降至室温时,分子链进入玻璃态,冻结临时形状。由前面研究结果可知,即使材料在70 ℃拉伸变形时可以获得最大的回复应力,接近2.0 MPa,但远远低于室温下材料的储能模量2982.0 MPa。因此,无论Ts高低,热拉伸冷却后ATBC-5 材料都能很好地固定形变,Rf均大于99 %。当再次升温至Ts时,分子链被激活,弹性能得到释放,进而驱动形状回复过程。可以看到,材料的Rr最大值仅为91.5 %,意味着热拉伸变形过程中产生了较多的不可逆形变,可能来自未熔融微晶的破碎、变形或无定形分子链的滑移。首先,通过XRD 测试形状记忆前后样品的结晶结构。如Fig. 4(a)所示,所有样品的出峰都集中于小衍射角,在2θ= 24.8 °附近出现了典型的面包衍射峰,而在2θ= 14.23 °,8.96 °附近出现了小而弱的结晶衍射峰,表明不同温度的热机械循环没有造成PVC 微晶结构的变化。随后,对形状记忆测试前后的样品进行了ATR-IR 测试,结果如Fig. 4(b)所示。根据文献[14]报道,1425 cm-1和1434 cm-1分别对应PVC 结晶区和非晶区分子链的亚甲基振动,而两者的吸光度比值可以定性的反应PVC 结晶度的变化。对比Tab. 2 中数据可知,所有样品在2 个特征峰处的吸光度以及两者的比值都差异极小。因此,不同Ts的形状记忆循环几乎不会改变PVC 微晶的含量和结构,材料的不可逆形变应归因于分子链滑移。然而,提高Ts会劣化Rr,说明除了微晶固定相,Tg高于Ts的硬链作为第二固定相,对形状回复亦有影响。
Fig. 6 Schematic of the shape-memory mechanism of the plasticized PVC
Tab. 2 Intensities of the 1425 cm-1 and 1434 cm-1 bonds (A1425 and A1434) and their ratio
Tab. 3 Integral area and soft chain ratio of different temperature sections
Fig. 4 (a) XRD patterns and (b) IR spectroscopy of the samples before and after shape-memory testing at different Ts
为了更好地分析Ts的选择对软、硬链含量的影响,如Fig. 5(a)所示,积分计算tanδ曲线中Tg低于Ts区域的面积,然后除以整条曲线的面积,将比值简单看作软链含量。从Tab.3 可以看到,热拉伸中进入橡胶态的软链含量从70 ℃的5.9 %升高到100 ℃的77.4 %,加剧分子链滑移;同时,可抑制分子链滑移的硬链含量逐渐降低,双重影响下,不可逆形变增多。Fig. 5(b)的蠕变测试则进一步证明,高温拉伸下会有更多软链参与变形,材料抗蠕变性能变差,残留的不可逆形变增多,因此材料的Rr从70 ℃的91.5 %逐渐下降至100℃的85.5 %。
Fig.5 (a)Schematic of the calculation of area of soft chains and(b)creeping curves of samples under different Ts
综上所述,如Fig. 6 所示,PVC 中均匀分散的微晶和Tg高于Ts的硬链充当物理交联点连接软链,形成一个形状记忆网络。热拉伸变形时,作为可逆相的软链取向伸直,降温后进入玻璃态,实现临时形状的良好固定,同时储存弹性能;微晶和硬链作为固定相可一定程度抑制软链滑移,减少不可逆形变。形状记忆循环中,微晶不会发生含量和结构变化,受Ts选择影响的软、硬链含量变化决定最终的形状回复效果。Ts较低时,体系内硬链比例高,能够更加有效地抑制热拉伸过程中软链的不可逆滑移,因此可以得到较高的Rr。
使用环保型增塑剂ATBC 增塑PVC,研究了不同开关温度(Ts)对材料形状固定率(Rf)、形状回复率(Rr)、回复速率和回复应力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1)基于高低温模量的巨大差异,增塑PVC 的Rf始终接近100 %,与Ts变化无关,但提高Ts会劣化Rr、回复速率和回复应力。
(2)低的Ts下进行同条件拉伸时,增塑PVC 高的储能模量赋予其更强的弹性能贮存能力,可提供更大的回复应力,进而加速回复过程;材料还表现出明显的温度记忆效应,最大回复应力所对应温度与Ts相近。
(3)增塑PVC 的SME 源于微晶与无定形分子链的协同作用,形状记忆前后PVC 微晶结构和含量不变,作为固定相充当物理交联点,抑制分子链滑移;Ts的选定将无定形分子链划分为软链和硬链,分别作为可逆相和第二固定相。提高Ts会增大软链比例,加剧分子链滑移,同时硬链的减少弱化了固定相对分子链滑移的抑制作用,导致Rr的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