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国建口述 包宏龙整理
在江苏南通的版图上,如皋江安是一块红土地,人称“小延安”。当年,江苏境内唯一列入中央红军序列的武装力量——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在这一带诞生、发展、战斗,留下了绵延不熄的革命火种。新四军老战士周俊,就是这火种之中的一粒星火。今年清明节期间,其嫡孙周国建在整理老宅旧物时,意外地发现了周俊的一些遗物,从而揭开了祖父的一段革命历史。
我的祖父周俊,生于1923年农历腊月初七,年幼时读过私塾,有较好的文化功底。1939年,未满17岁的祖父在家乡参加了新四军,成为四团一营三连战士。几个月后,他就参加了海安角斜战斗,击毙日伪军数人,但在战斗中也光荣负伤——右大腿被子弹贯穿,右小腿、食指也受了伤。
关于祖父的战斗生活,经过多方访问,当地一些老人尚记得祖父两件轶事。一次,在附近的一次战役中,粟裕司令员正在高处用望远镜观察敌情,站在旁边的祖父突然看到对面有敌人准备放冷枪,就来不及多想,立即将粟司令员撞倒,跌入壕沟。事后,粟裕当着众人的面夸赞祖父警惕性强、机智敏捷、处置果断。还有一次,祖父在战斗中与战友们被打散,左中指也受了伤,不幸被敌人俘获。在敌人将他押送回据点路过一座木桥中央时,他猛然将两名押送的伪军推倒,顺势跳入河中,侥幸逃脱。
由于祖父多次负伤,行动不便,组织上便安排他从事军械维修工作。祖父通过看书,认真研究枪械结构和原理,加上善于摸索思考,很快成为修枪能手,再旧再破的枪,经过他的手都能“起死回生”,从未出过纰漏。祖父修枪的“名气”大了之后,其他连队修不好的枪械,也都来请他帮忙,每回他都能让大家满意而归。
祖父在1981年手书的一份材料中,记述了一件他从国民党军手中智取三支枪交给革命队伍的事。由于祖父所在部队都是在其家乡附近活动,所以负伤回村后,他明面上还是普通老百姓,暗地里却从事着革命工作。1946年底,反动派进攻如皋西乡解放区,在江安周庄筑下据点。敌人下乡时,得知祖父购买了许多自行车零件,还有几部已安装好的自行车,就全部抢了去。祖父托本村保长去帮忙讨要,谁知保长为了讨好敌人,告知了祖父会修枪的事。敌人立即将祖父“请”去修枪,但祖父想,决不能将枪修好后打自己人。于是,他谎称据点内缺少工具和零件,需要拿回家修。敌人应允后,祖父便将三支坏枪带回家(当时我家所在地系解放区),并立即与共产党员、新民乡乡长卢昆良联系。随后,他和卢昆良一起将枪拿到六甲徐芳德(革命烈士,曾任中共如皋县委书记)家去修,并请黄庄的黄飞如师傅做助手。枪修好后,一支交给区通讯员周太(解放后江安首任书记)、一支交给区队、一支交给坚持斗争的村长周可仁。这三支枪,在后来的革命斗争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祖父为革命队伍修枪,直至解放战争结束。在这期间,他到底为革命修好了多少支枪,无从记起,也无从考证。1950年,祖父光荣退伍复员,以修理自行车及小型农具为业。对于祖父的修理技术,在如皋江安地区,上了年纪的人无不竖起大拇指。在江安,先后有七八个人师从祖父,祖父总是倾囊相授。
因为参加革命较早,县区和乡里的很多领导都称祖父为“大哥”。有人曾问祖父,你那么多“兄弟”都当国家干部了,你为什么还是个修车的?祖父说,我参加新四军是为了打败日本侵略者,不是为了升官发财,为革命做些事情,也都是本份内的事,不能跟组织提要求。
退役后的周俊
祖父由于多次负伤,年轻时又吃过很多苦,加上农村医疗条件差,年老后患有哮喘病,并逐渐恶化为肺气肿,常年需要住院治疗。1964年5月,国家给他颁发了《革命残废军人抚恤证》,每月享受一定的补助。1984年2月5日,粟裕大将不幸逝世。祖父在医院听到收音机里播出的噩耗,禁不住嚎啕大哭。1984年5月5日,祖父也追随粟裕将军而去,享年62岁。
如今,我们大家庭里有两名共产党员、一名现役军人。祖父虽然已经魂归红土,但他的精神却像一粒星火,始终激励着后辈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周俊的抚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