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着我,美丽的乌鲁木齐

2022-06-16 02:34梅伟
中关村 2022年6期
关键词:乌鲁木齐新疆民族

梅伟

退休之前因为工作关系,我去了中国的许多地方,但是没有去过大西南,大西北只是去过甘肃和青海,没去过乌鲁木齐,给我留下了极大的遗憾。

一退休,我就想利用充裕的时间,在夏末秋初的季节来一次新疆之旅,尽情游览乌鲁木齐、喀什和天山的美景,绝不让自己的一生留下遗憾。但是突如其来的疫情阻止了我的脚步,只能烦闷地蜗居在家中,望洋兴叹。

不过,我在家里做了一件大事情,那就是做了以后出游新疆、乌鲁木齐等地的攻略,画了一张详细的出游路线图,称之为“联络图”。我想,出游攻略的制作必须先给自己补课,从网上查找新疆的各种知识,做到出游之需。以乌鲁木齐为例,我查找了乌鲁木齐的地理位置、气候变迁、历史沿革,还有她的文化延续等等资料:乌鲁木齐地处天山北麓,是地球上离海洋最遥远的城市,也是亚洲大陆的地理中心。乌鲁木齐具有沟通南疆、北疆以及与中亚、西亚与欧洲的交通和通讯枢纽的重要作用,不但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更是二十一世纪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中心。在中亚地区五国的范围内,乌鲁木齐是第一大城市,是中国向西开放的首屈一指的重要门户。

另外,我还了解到许多有关的知识,例如“乌鲁木齐”是古准噶尔蒙古语,意为“优美的牧场”。因众多民族聚居于这个“优美的牧场”,以及各个民族的不同习俗,构成了乌鲁木齐的奇特民俗风情。

热衷旅游的我,也愿意搜集丝绸之路上的神奇故事,还有19世纪探险家们狂热的传奇经历。乌鲁木齐毕竟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早在2000多年前,乌鲁木齐即为古丝绸之路新北道上的重镇,在历史长河中,逐渐成为中原与西域经济文化的融合处、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汇点。乌鲁木齐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除汉族外,有维吾尔、回、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等少数民族。

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乌鲁木齐开始大规模的开发。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清军在今南门外修筑一座土城,此为乌鲁木齐城池的雏形,之后又将旧土城向北扩展。竣工之时,乾隆将其命名为“迪化”。中华民国34年(1945年)11月1日,迪化正式设市并成立市政府。1949年9月25日新疆和平解放。12月17日,迪化市人民政府成立。1954年2月1日,迪化正式恢复使用原名乌鲁木齐。

乌鲁木齐现在是西北地区的一座重要城市,从古至今都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并且拥有源远流长的文化和传统。远在新石器时代,人类祖先便已在此繁衍生息。近代考古发掘的资料和出土文物表明,大约在新石器时代,乌鲁木齐的柴窝堡已有人类祖先的遗迹,其石器的型制和打刻磨制技术,以及陶器的花纹、色彩与我国甘肃、内蒙古、宁夏等地极其相近。

这片“优美的牧场”在战国时属古车师人的活动范围;西汉时期,乌鲁木齐及其周围地区居住有十几个部落的游牧民,史称“十三国之地”。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唐廷于今乌鲁木齐南10千米处设轮台城,是当时丝绸之路新北道上唯一的收税城、管理城,为乌鲁木齐第一城。

很早以前,古希腊人称中国为“丝国”,其原因就是“丝织品”都是经乌鲁木齐、也就是经横贯亚欧大陆的贸易通道——“丝绸之路”远销南亚和欧洲的。

乌鲁木齐的历史文化主要表现为丝绸之路文化、游牧民族文化和宗教文化,主要特点为多民族聚居和多宗教并存。各个民族不同的鲜明独特的风俗,构成了乌鲁木齐历史文化的精髓,那些颇具民族特色的赛马、摔跤、姑娘追,那些源远流长的民族乐器和做工精致的刺绣品,都成为令人难忘的乌鲁木齐的奇特文化的组成部分。

乌鲁木齐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穆天子、西王母、阿凡提……均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永久的足迹。从古到今,许多志士文人也在乌鲁木齐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足迹”:张骞(公元前164年-公元前114年),中國历史上最著名的外交家。由于他的不懈努力,打通了长安到西域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原与西域的文明交往,被后人誉为“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班超(公元32年-102年),东汉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外交家,为了西域的回归和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阿凡提,维吾尔语是先生之意,则是一位活跃在伊斯兰世界的传说人物;他普度穷苦人民,阻止权贵剥削百姓,在新疆的历史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轮台生活过的唐代诗人岑参(约715-770年),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边塞诗人,他两次从军出塞,经历了六年艰苦的边塞生活,对“轮台”有了深刻的认识,大大开阔了思想境界,吟诵出许多瑰丽雄奇、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边塞诗歌。

因历代志士文人在边塞的生活,乌鲁木齐的文化史上出现了大批描绘边塞风光的名篇佳作,不但把古时“轮台”的西域风情传到了后代,还使美丽的乌鲁木齐闻名遐迩。“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水间”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作品,在中华几千年灿烂的文化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因为乌鲁木齐处于古代丝绸之路上极其重要的位置,以及它唯一和独特的地理位置等原因,丝绸之路对亚欧大陆古代交通路线的形成和发展,对连接欧洲、东非和亚洲起到了巨大的积极作用。丝绸之路的本质虽然是一条商贸交通路线,但实际上对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对世界文明的不断进步、对亚欧各国的文化互补,同样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在悠远的历史长河中,乌鲁木齐早就成为东西方经济和文化的交汇点,中原与西域经济、文化的融合之地。乌鲁木齐的维吾尔、汉、回等民族人民,千百年来在这片土地上勤奋创造的灿烂的西域文明,为发展中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建设边疆、维护祖国统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乌鲁木齐人民为人豪爽,是一座热情的城市。

古尔邦节(古尔邦是阿拉伯语,意为宰牲)又叫宰牲节,是维吾尔、哈萨克、回、柯尔克孜等信仰伊斯兰教人民的民族节日,是由古代阿拉伯地区的宗教传说演变而来。古尔邦节当天,教民们沐浴净身、焚香斋戒,去清真寺参加会礼、叩拜,请阿訇宰牲,并把所宰牛羊肉的一部分馈赠亲友。

二十一世纪的乌鲁木齐是一座现代化的城市,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科教、金融和交通贸易的中心。

乌鲁木齐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连接中国内地与中西亚及欧洲的交通和通信枢纽,是中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是第二座亚欧大陆桥中国西部的桥头堡。乌鲁木齐是中国大陆综合实力排名十六的新兴城市,同时也是中亚五国的最大城市,还是中亚地区最具活力的城市。

中国在汉代以来的历史进程中,乌鲁木齐一直作为“丝绸之路”和“一带一路”上的重要城市、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中心,以及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和荟萃之地,呈现出多元文化的特点——开放、热情、豪爽和奋进。

乌鲁木齐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民风,使乌鲁木齐的汉、维吾尔、哈萨克、回、蒙古等多民族的人民,至今保留着独特的文化艺术和风情习俗,构成了具有浓郁特色的人文景观,形成了富有生命力的当代文化,独特的服饰、优美的达瓦孜表演、阿尔肯弹唱和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民族习俗,成为鲜明的民族文化符号,从古代一直延续传承到今天,至今仍然活力无限。特别是多元化的乌鲁木齐本土音乐独具特色,是新疆各族人民的共同文化和精神财富。

当代的文化建设,不但包括物质上经济上的跨越,也包括精神上和文化上的跨越。乌鲁木齐要率先跨越发展,就要以文化为引领,大力发展多元、融洽和开放的当代文化,发挥特色文化优势,使文化的“软实力”成为跨越发展的“硬功夫”,走文化产业和其他产业融汇发展的新路子,促进首府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在当代文化产业的硬件方面,乌鲁木齐不但留存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如乌拉泊古城、汗腾格里清真寺、陕西大寺、阿拉沟“石垒”、文庙、巩宁城遗址等,还拥有丰富的现代文化留存,如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毛泽民烈士故居、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旧址等,有些重要的建筑已被列为国家级的重要旅游景点。

二道桥民族集贸市场,则是乌鲁木齐展现当代文化中,民族风情最集中、最浓郁的地方,吸引了大批的国内外游客。

有了如此完美的旅游攻略,我对疫情之后的新疆之行、特别是乌鲁木齐之行充满了信心,充满了无限的憧憬。

乌鲁木齐,等着我;新疆,等着我!

猜你喜欢
乌鲁木齐新疆民族
我们的民族
多元民族
2008—2014年乌鲁木齐主要污染物变化特征分析
新疆首条ETC车道落户乌鲁木齐
乌鲁木齐热电联产与大气环境污染防治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
新疆小巴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