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音为乐

2022-06-16 02:21肖娟
中关村 2022年6期
关键词:嵇康音乐

肖娟

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乐是儒家的根本之道,乐通性情,乐感人心,以礼乐教化人心,涵养性情,是入德之门。《乐记》里有一句很经典的话:“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德行是人性内涵之根本,音乐是德行外观的光华。德是乐的基础与前提,乐是德行的具象化表达;德与乐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犹如道艺相长。

音乐是人类表达思想情感最为喜闻乐见的方式之一,男女老少不论性别、肤色,或是人种、地域,只要心里高兴就往往不由自主地哼哼、哈哈,甚至手舞足蹈;一个婴孩不会说话,但会跟随音乐的节拍、节奏兴高采烈的摇头晃脑,脖子扭扭、屁股扭扭,“情动于中,故形于声”。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对声、音、乐概念加以区分并有专著存世的国家,人突然受到惊吓、高兴、生气了都会喊一嗓子,这一声仅仅只是生理活动,“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声相应才谓之音”,声由情出,音由声出,声音优美动听才构成乐章。

魏晋年代著名的音乐家、文学家、思想家嵇康著有《声无哀乐论》,探讨了乐的本体、本质及声音与情志的关系,为后期的儒家美学思想、乐教功能作用奠定基础。嵇康认为声音本身只是客观存在,并无喜、怒、哀、惊、恐、忧、思的分别,而喜乐、悲痛、哀伤是由于人的精神被触动后产生的情感。声性自然,而音有雅俗、高下之分,由声到音再到乐,不仅是一个艺术生成的过程,更是一个“以己之心会物之神,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的过程。

嵇康身上的傲骨、文人风骨可谓举世无双,他博学多才、气宇轩昂,还是皇家女婿,实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高调“禅让”的司马昭以不仁不义的手腕篡权夺势,想拉拢嵇康为自己的幕僚,嵇康多次婉拒并躲进山林中隐居。司马昭仍不死心,过后不久司马昭的亲信钟会带着丰厚的礼物专程前去拜会嵇康,再次邀请,又被冷漠拒绝,嵇康还写了一封与山涛的绝交信,以示自己态度决绝,绝不同流合污。几次得罪了权贵,结果可想而知,一次嵇康出面为好朋友作证,反被诬陷判了斩邢。嵇康在临刑前,大义凛然,很潇洒地弹奏了一首琴曲《广陵散》之后说了句:“广陵散于今绝矣”!尔后从容赴死,时年40岁。

这个故事很悲壮,堪称表里如一、知行合一的典范;宁愿站着死,不愿跪着生不苟活。据说在他行刑的当日,三千名太学士集体为他请愿赦免。如果放在今天,一样会被人瞩目、崇拜!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嵇康就是属于后者。针对玩弄权术、高调“禅让”的司马昭之流,嵇康抛出“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的论述,倡导“心无措是非、情不系所欲”。人的生命长度有限,修为之人一定是德行天下,顺乎天道自然。“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是他最好的写照。

嵇康的生命乐章彰显了有道之人能活出自己的个性魄力,舍生取义,以生命践行德音为乐的气概。上古时代的乐是融合了诗歌、音乐、舞蹈于一体的艺术形式,音韵平和,谐声合节;辅之以歌,伴之以舞。婀娜多姿的伶官,或单或双,或歌或舞;穿梭在皇宫中的琼楼峻宇、乐池舞榭中,霓裳缭绕,摇曳多姿,惊为天人。最经典的莫过于敦煌飞天,在敦煌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几乎窟窟画有千姿百态的飞天,佛教中把化生到净土天界、得了正果的修行人称为“天”,亦把空中飞行的天神成为飞天。如“大梵天”、“功德天”等;道教中把羽化升天的神话人物称为“仙”,飞行云中,神化轻举,以为天仙。不论是看图片或实地顶礼,皆为这种尽善尽美、天人合一的艺术叹为观止。

《礼记·乐记》有云:“天下大定,然后正六律、和五声,弦歌诗颂,此之谓德音,德音之谓乐”。孔子说《诗三百》皆能弦歌之,不论是地方城邑的《风》、宫廷宴享的《雅》、还是统治者祭祀天地的《颂》,以诗言志、以歌咏声、舞动其容。《诗经·郑风》中有一首《有女同车》,歌吟古代男子把善良美丽、仪容华贵的新娘娶回家:“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音锵锵,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乐者,通于伦理者也”;闻声而心愉悦,可以善民心;眼观威仪之礼,行止为恭,言出必仁。在儒家文化思想体系的语境里,礼乐文明所承载的内容是一脉相承的五千年文明核心,人文精神之精髓。“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知乐,则几乎礼,礼乐皆得,谓之有德。”古圣先贤作乐,讲究心中有道,中正、平和、谦卑、和雅,天人合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不表现声音的极端美妙,只追求声音之上的道德境界。

真正的艺术源于道德的支撑,古今同理。“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有一次魏文侯问子夏说:古乐与今乐有什么不同?子夏回答:古乐是黄帝、尧舜等圣贤相传的雅乐,节奏平和而庄重,乐声和谐;今乐有些只能成为溺音,表演时行伍杂乱,奸声滥溺,表现出满足种种欲望的狂热,完全悖逆于德,不能成为乐。小人以欲忘道,唯君子为知乐。

春秋时期晋国的师旷被后人成为“乐圣”,一次卫灵公访晋,令师涓抚琴一曲。师涓刚开始弹奏,师旷就急忙制止说:“快停住!这首《清商》是商纣的北鄙之滥曲,为不祥之音。音乐是用来传播德行的,有害德行的溺音千万弹不得啊。”晋平公于是向师旷说:“那请你弹奏一个吉祥的曲子”。师旷净手焚香,坐在琴旁凝神绝虑片刻,开始弹奏《清徵》。但见祥云缥缈,瑞霭纷纷,有数只玄鹤飞来翩翩起舞。后来人们用“玄鹤降云”来形容雅乐的动听与气象,道交感应,天地神明亦助他彰明教化,人神相和。

好的音乐能净化、陶冶人的情操,能直接、迅速感化人心,涵养心性。音乐的旋律通过节奏变化影响到人的行为与情志,从而产生敬畏、向善之心。听一曲欢快的《运动员进行曲》会催人奋发向上、斗志昂扬;听一段清净、平和的佛乐,也许会顿时熄灭、消弭你心中的欲望。广西壮族赶上“三月三”这一天,彼此倾心爱慕的青年男女对歌一曲,唱响热爱生活的美好愿望,同时引领人们回归一种自然的、原生态的健康生活方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喜闻乐见的艺术能慢慢熏习人的心性,从道德自律的层面逐渐化育为德性的自觉与完善。

人文之美,以艺相承;诗、歌、舞音声谐和,妙音吉祥,真正的雅乐气象。早些年受楼宇烈老师启发,琢磨着编排一台和谐乐舞,融儒释道精华呈现为一舞台音乐剧,题目可考虑叫《回家》,寓意物我相知,生命回归的主旨。一位出离喧嚣闹市的年轻行者,寻寻觅觅一处心灵归宿,一路遇见了儒、释、道的代表人物,虽平静喜乐、各自安好,但正受着不同的干扰;直到遇见一位生动的姑娘正抚琴浅吟低唱:“十指生秋水,数声弹夕阳,不知君此曲,曾断几人肠”,最后结局是俩人携手去了终南山做了隐士。艺术的境界能使人的思想受到感染而与人产生共鸣,以深邃、独到的审美和意境昭示生命本义,去寻找更多的同道。这桩美好的心愿、美丽的构思至今未能实现,相信未来可期。

音乐是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亦是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表现形式,“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以诗歌来感发意志,促使个体生命自觉向善、求仁,追求真善美的目标;以礼实现人的自立;最后在音乐的教育、熏陶下实现最高人格的养成。千古流传的古圣先贤似乎都是沿袭“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成才之路,德才兼备,修齐治平。不论抚琴讀书、下棋作画,心存敬畏,身心和悦,慢慢成长为一个内圣外王的谦谦君子。

最近很喜欢读《诗经》,有人评价《诗经》为德音的源头,“天清地宁、肃穆宁静的德音啊,其德行能光照四方,能慈和服众能择善而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读来朗朗上口,神清气爽。“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生活中有琴瑟和鸣固然美好,只要心存善念,心怀美好,能做事时做事,能发声时发声,形只影单未必就一定不会幸福。疫情当前,虽不能唔面,仍祷以恒切,盼以喜乐,苦以坚韧,必有所得。

猜你喜欢
嵇康音乐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嵇康 山涛 绝交于江湖,相知于内心
嵇康
音乐从哪里来?
嵇康“自然和音”的美学意境
能付出才是真朋友
从阮籍、嵇康与傅玄的诗歌看正始与西晋诗风的嬗变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