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
这周是进入5月的第一周,2—4号是五一放假的日子。不过,北京现在放假和不放假基本上也没啥区别。放假了,大部分人还是待在家里。因为疫情原因,到郊区,大部分宾馆和餐馆不开业;到外地,又担心被当地隔离;还不如待在家里更加自在一点。5号开始上班,我内心居然有一点兴奋,觉得在家里待了几天,总算可以到办公室去换换环境。为了更好控制疫情,相关部门要求在朝阳区生活和工作的人,尽可能居家隔离。我看通知并不禁止到公司上班,还是到公司去了。新东方通知了在朝阳区的员工,可以居家办公,其他区的可以到公司上班。我去和员工见见面,问候大家一下,也算给大家一点鼓劲。
周围的朋友,因为疫情的原因,内心都比较郁闷,我倒没有太郁闷的感觉。随遇而安,是我今年对自己的要求。遇到任何事情心态平和地接受,在接受的同时积极应对。既然疫情本身由不得我们,对疫情的应对措施我们也必须配合执行,那就在这个前提下来安排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尽量让自己过得舒心一点。该做的核酸我都做,该遵守的规矩我都遵守。其他的活动和安排,我自己可以主导,就用在工作上、阅读上、生活上,一周下來也有不少的收获。
放假的那几天,还可以自由行走。5月2日那天,和几个朋友一起去怀柔水库周围的山上走了走,在山顶上看水库景色,山清水秀,青翠连绵,觉得景致不下于杭州西湖。就是不知道为什么环水库没有修步道,否则既能够让市民休闲徒步,又能够吸引城里居民来此度假,岂不更美。
5月6日那天,上午彤云密布,下午云开日出。我在公司开完管理会议,带着新东方几位管理者去颐和园绕湖走了一圈。原来熙熙攘攘的颐和园,已经没有太多游人。湖水荡漾、烟波浩渺、亭台楼阁、若隐若现、远山塔影、秀丽超然。路过西堤景明楼,因为该楼的名称来自《岳阳楼记》中的“春和景明”四个字,大家就一起磕磕绊绊把“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给背了出来。大家边走边开心,也是别有一番乐趣。
本周更多的时间是在家里独处。所谓独处,并不是一个人单独住在房子里,而是一个人在书房阅读、写作、工作,或者一个人在阳光下或星空下独自散步,享受不太被人打扰的时光。一个人,也容易对自然中的生生不息有更敏锐的体会。后院种了几棵竹子,新鲜的竹笋破土而出,不到一周的时间已经长到半人高。我带着欣喜的心情,几乎每天都去触摸一下。那棵槐树灿若星辰的白花,这周花瓣已经飘零满地,我还没有来得及怜惜,隔壁人家满墙的蔷薇已经盛开。而上周还含苞欲放的芍药,这周已经像奔放的少妇,大大方方展示着自己盛开的魅力。那一弯柳叶一样的新月,不知不觉几天时间,已经变成了半圆形状,到下周又是一轮辉煌的圆月。那一池塘的蛙鸣声,随着夏天的临近,变得更加响亮。大自然的一切,都能够勾起人类悲欢离合的情感。但大自然自在来去,生机勃勃,毫不在意人类自己给自己制造的欣喜和疯狂、困境和混乱。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5月4日,去了一趟北大。几年前,新东方为北大外国语学院捐了一笔钱,指定用于奖励优秀学生和优秀青年学者,每年五四青年节的时候发放。我去参加这一奖励的发放仪式。幸亏我是上午去的,到了下午,北大就不再允许任何人进入了。上午的仪式,在绿树掩映中的北大民主楼进行。这栋楼伴随了我十年的青春时光。民主楼一直是我在北大当学生和老师时的英语系办公楼。当你青春十年的生命和这栋楼连在一起时,它就不再仅仅是一栋楼,而是你生命的一部分,是构成了你生命气质的某种根基。
当我踏进古色古香的楼里,一瞬间,无数的岁月况味就会扑面而来。颁奖仪式在二楼的小礼堂进行,见到比我年轻的青年学者和更加年轻的学弟学妹,看到新东方能够为他们做点事情,给予一些鼓励,让我从内心感到欣慰。我和他们说,我因为能力不足,定心不够,放弃了对于学术的追求,希望他们能够把自己的热爱坚持下去,向老一代北大学者学习,继承他们的风骨,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和思想动力。北大也很重视老校友的心意,专门派校领导来参加了这一活动。因为进了北大,我顺便又在校园转了一圈。我的回忆像猫一样,不断地舔舐着自己流逝的青春。
本周的阅读和直播把自己弄得很累。上周和马未都的直播,因为刚好周日晚上是五一,就调整到了4号晚上。李开复出版了新书《AI未来进行式》,也找到我希望一起推广这本著作,我和他约定了在6号晚上直播。另外,上个月我联系上了作家郭建龙。他的书是我比较喜欢的那种类型,几年前就开始推荐。这次也约了他8号晚上进行一场直播对谈。结果三场直播挤进了同一个星期。更加要命的是,这三个人的作品都很多。尽管之前他们的作品我或多或少翻阅过,但直播对谈要有内容、提问到位,依然需要重新翻阅他们的作品。
郭建龙我是在2016年左右发现的。按照他的说法,那个时候他默默无闻,一个人飘零在大理写作。我读他的第一本书应该是《穿越百年中东》,特别喜欢他实地行走考察串讲历史的风格,而且在文字间又总能见到思考和思想的光芒。于是我就上网找了他所有的书来读,包括《三千佛塔云烟下》《印度,漂浮的次大陆》《骑车去元朝》。近几年,他又出版了中央帝国的三大密码《财政密码》《军事密码》《哲学密码》,还有《汴京之围》《穿越非洲两百年》和《丝绸之路大历史》。他的写作,如火山爆发,一发不可收拾。可以说,他的书基本出一本我就读一本。尽管书中有些地方因为历史细节的描述让阅读趣味有所下降,但总体来说每一本书的质量都算上乘。过去这些年我一直有见他的愿望,但一直没有提上日程。这次因为想对谈一下他行走和写作的心路历程,设法找到了他。没有想到他也很兴奋,说我算是发现他的伯乐,是业界第一个推荐他书籍的人。于是,我们一拍即合,约定了对谈,并等有机会一起喝酒。
其实,我是通过和这些优秀人物的对谈,来敦促甚至迫使自己学习和进步。到了我这个年龄,一随风飘荡,就很容易懒散下来,不知不觉进入老年生活状态:无所事事,心里再没有理想和激情。自我鼓励的效果总是有限的。但如果设定一个小目标,比如和他们对谈,我就不得不去研究和阅读,脑子的旋转速度一下子就起来了。尽管会有一些累,比如阅读兴奋之余常常会夜不能寐,但依然感觉到收获满满。
在网上读到一句话,说我们现在的生活和工作,就像挂在半空中的感觉,不知道哪天那根无形的绳子一断,就啪嗒一声掉下来了。这种悬空的感觉,我也有一点。确实有很多事情,最后会带来怎样的结果,是我们自己决定不了的。比如疫情走向、俄乌战事、国际政治、世界经济,都不知道会给我们带来什么结果。
有的时候,我们的命运在大时代的洪流里,就像水中一片随波逐流的树叶,没有办法掌控自己的方向。灾难有时会没有任何预兆的来临。这次长沙违建建筑的倒塌,一下子带走了53个生命,其中大部分都是年轻的大学生。他们的生命还没有真正开始就已经被无情的结束。看到这样的事情,悲伤哀痛立刻充满身体的每一根神经。
但只要活着,我们就必须要有自己积极的活法。当前的艰难,恰恰考验着我们生而为人的坚韧和勇气。也许我们没法改变外部的大环境,但我们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改变我们自己;也许我们还要面临更大的风浪,但我们可以努力成为更加主动的弄潮儿。与其灰心丧气,不如敛心静气。所谓敛心静气,就是让自己的心收回来,不再漂浮不定;让自己的气聚起来,用静水深流的姿态,打开走向未来的心门。君不见,我们身边的每一株植物,都以卑微的生命,日日向天空伸展;每一只小鸟,都以脆弱的翅膀,次次向蓝天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