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纲怀 张炳生
在存世不多的隋唐镜铭中,有关“秦镜”的内容却占有相当的比例。“秦镜”也称“秦王镜”“秦时镜”“秦台镜”“照胆镜”,最初文字记载见于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三:“ 高祖初入咸阳宫,周行库府……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来照之,影则倒见;以手扪心而来,则见肠胃五脏,历然无硋;人有疾病在内,掩心而照之,则知病之所在。又女子有邪心,则胆张心动。秦始皇常以照宫人,胆张心动者则杀之。”
这里所述的方镜,就是一面约高136厘米、宽83厘米的长方形铜镜,它当然无法用来照人的肝胆,秦始皇利用人们对铜镜的敬畏心理和神秘感,妄称他的宝镜能照人肝胆。说谎者以为在铜镜面前无法掩饰,自然会神色慌张,于是后人认为,人如有邪心在秦镜前就会暴露无遗,将遭杀身之祸。
图1
宝镜能照人肝胆一说在汉代社会已广泛流行,在以后的很长时间里,人们对“秦镜”的崇信有增无减。北周庾信《镜赋》曰:“镜乃照胆照心,难逢难值。”可见直到南北朝末期,人们对于“照胆镜”的神秘性仍深信不疑。
图1铭文“ 阿房照胆,仁寿悬宫”,图2铭文“传晖照胆,鉴逈浮邻”,从这些隋唐镜铭文便可看出,这种崇敬心理和文化现象直至隋唐仍延续不衰。隋人王度的传奇小说《古镜记》,记述主人公王度得到一面古镜,能辟邪镇妖,携之外出,先后照出老狐与大蛇所化的精怪,并消除了疫病,出现了一系列奇迹。这其实是“秦镜”故事的衍变。
图2
图3
图3是开元盛世的一段镜铭,更可作为“秦镜”在当时人们心目中地位甚高的明证:“ 杨府吕氏者,其先出于吕公望,封于齐八百年,与周衰兴,后为权臣田儿所篡,子孙流迸,家于淮扬焉,君气高志精,代罕知者,心如明镜,曰:得其精焉。常云:秦王之镜,照胆照心,此盖有神,非良工所得。吾每见古镜极佳者,吾今所制,但恨不得停之多年,若停之一二百年,亦可毛发无隐矣。蕲州刺史杜元志,好奇赏鉴之士,吾为之造镜,亦吾子之一生极思。开元十年五月五日铸成。东平邵吕神贤之词。”此段镜铭其实是一篇微型记叙文,內容集历史、文化、纪年、家史、铸造、故事于一镜:开始叙述家史和人品,继而描写爱镜心理以及自己铸制与古镜的差距;接着表示为镜友造镜所耗费“一生极思”之努力;最后记录铸镜的年代和时间。这是罕见的镜例,不愧为存世佳作。一篇精彩短文,让后人受益匪浅。镜铭作者系吕公望后人,为隋唐时期铸镜世家,当时著名的扬州贡镜多由吕氏铸造。“秦王之镜,照胆照心,此盖有神,非良工所得”这几句话说明,在他心目中,“秦镜”颇具神化色彩,并非技艺高超的镜师所能够完成。
通观隋唐时期有关“秦镜”的铭文,大体有三层含义:辟邪祈福、安定康泰、修身励志。
铜镜还是辟邪祈福与表明心迹的重要器物,“秦镜”只是其中突出的代表。图4铭文“洞照心胆,屏除妖孽”,图5铭文“赏得秦王镜,判不惜千金。非开欲照胆,特是自明心”,这些内容皆明白无误地阐述了此类秦镜辟邪祈福、安定康泰的功能。
初唐时期,百业待兴,治国理政亟需大批良臣能吏,唐太宗李世民是将镜鉴引喻政事、修身之道的第一人。他有一段世人共知的名言:“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他要求大臣成为魏征式的人物,忠心清廉、知而必谏。这一良苦用心,被100多年后的白居易看得真真切切:“太宗常以人为镜,鉴古鉴今不鉴容。四海安危居掌内,百王治乱悬心中。”(《百炼镜》)大诗人真是洞若观火,太宗语重心长地借镜说事、鉴古鉴今,是为了掌控安危、化解乱象。
图4
大唐统治者深谙祖宗圣训,秉承先人遗志,对臣子提出了同样的要求。据《旧唐书·玄宗本纪》记载,开元十七年(72 9年)八月,唐玄宗应百官表请,将自己的生日(八月五日)设定为“千秋节”,向四品以上官员颁赐由扬州制作坊所制铜镜——“千秋镜”,并赋诗《千秋节赐群臣镜》,其中有句云:“铸得千秋镜,光生百炼金。分将赐群臣,遇象见清心。”“遇象见清心”明确告谕臣子要忠于皇上,为政清廉,不徇私枉法。时任尚书右丞相的张说对君主的用意不言自明,他在《奉和圣制赐王公千秋镜应制》中,用“不承悬象意,谁辨照心明”诗句回禀圣意,表明忠心。可见,李唐王朝利用人们对铜镜的敬畏心理和神秘感,调节君臣关系,寄托圣意祖训,侦测善恶忠奸,颇有功效。唐镜铭中的“洞心照胆,知幽察微”“非关欲照胆,特是自明心”,与《千秋节赐群臣镜》诗中的“遇象见清心”何其相似,而“照心照胆保千春”又与“千秋节”“千秋镜”不谋而合,不能不说,这是政治与生活关联的一种自然反映。
图5
其实,这种以秦镜励志的现象,在唐代官吏、文人的作品中多有表述。中唐诗人李益曾写道:“石黛曾留殿,朱光适在宫。应祥知道泰,鉴物觉神通。肝胆诚难隐,妍媸信易穷。幸居君子室,长愿免尘蒙。”(《在府试古镜》)。此诗以镜喻人,表达对君子的崇尚之情。古镜珍贵高洁,在它面前肝胆难隐,君子对事物的反映要实事求是,不隐瞒、不欺骗,君子道长,小人道消,美丑立显,则政通世治。晚唐诗人杜牧《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韵》云:“照胆常悬镜,窥天自戴盆。”以此喻官吏理事公正,明察奸邪。
而中唐诗人仲子陵则直接以《秦镜》为题,表明自励自强、坚明劲削的思想品格:“ 万古秦时镜,从来抱至精。依台月自吐,在匣水常清。烂烂金光发,澄澄物象生。云天皆洞鉴,表里尽虚明。但见人窥胆,全胜响应声。妍媸定可识,何处更逃情。”诗的中心要义在于,做人为官要一尘不染,表里一致,光明磊落,肝胆照人。用“秦镜”一照,美耶丑耶立刻显现,谁也逃不了自己的真容展露。仲子陵以明镜自期,匡扶天子,正躬直词,临事不挠,以兼济天下为己任,这种重视心理健康的美德,尤为世人称道。仲子陵为人耿直,为官清廉,一生好学,不治家财。辞官归隐时,拒绝了皇帝的封赏。回到四川峨眉故里后,同家人一道躬耕自食,清贫简朴。他59岁去世时,留下的遗产仅书籍满屋,白酒数斛,幽兰几盆,如此而已。这正如他在《幽兰赋》中写的“ 兰为国香,生彼幽荒,贞正内积,芳华外扬。”这是唐人借“秦镜”修身励志的又一个典型,也是当时社会时尚的一种缩影。668BF8B9-01A7-429E-93B1-057F27C8CE1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