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亚坤
本書为叶兆言以其六十余载生命体验,初次直面、致敬、反思父辈的人生之书。通往父亲的道路太漫长,这次,他卸下精神重负,坦言“这是我一直以来想写的一部书”,开启父子关系探讨的文学漫旅。
《通往父亲之路》
叶兆言 著
译林出版社
2022年1月版
定价: 48.00元
在中外文学史中,父亲或者父子关系早已成为一个永恒的文学母题,有关父亲的书写更是不胜枚举:屠格涅夫的《父与子》,巴尔扎克《高老头》,哈珀·李《杀死一只知更鸟》,朱自清的《背影》……作家叶兆言新作《通往父亲之路》也讨论了这个话题,他讲述一对父子的故事,铺写一个家庭的时代记忆,更折射出一个家族半个多世纪的社会变迁。
小说主人公张左出生不久,父母即因不和分开,他自幼由外公魏仁与外婆抚育,与其父张希夷情感疏离。时光流转,晚年的张希夷声名大噪,父子二人亦交往渐密。张左、张希夷、魏仁三代人,是父子或师徒,有恩亲,更有离合疏近。但“通往父亲的道路太漫长,张左发现他从来就没有真正走近过张希夷,有时候走得越近,感觉越远”。我们在通往父亲的道路上,究竟遭遇到了什么?
在叶兆言看来,每个人都想走近自己的父亲,想成为父亲那样的人。主人公张左想要走近自己的父亲,但是越想走近,走得越近,却越不堪,这种不堪也是文化的不堪。由此延伸而去,这场探讨父子关系的文学漫旅更掺杂了浓郁的文化反思。
本书是一部四万多字的中篇小说,延续叶兆言一贯的叙述风格,不矫揉造作,没有故作高深,不掺杂过多主观情绪,而是平实客观,有如闲话家常,不疾不徐,缓缓道来。
虽然只有四万多字,但处理的却是一个四十万字的题材,因为它涉及一系列宏大命题:家族与时代的关系,亲近抑或疏离的父子关系探讨,知识分子精神命运的变迁,等等。如何在浩如烟海的历史记忆中选取素材,如何在庞杂的素材中剪裁到妥帖的主题,极大考验着作者的写作功力。
叶兆言选取张左生命中与外公或父亲相关的重要事件或关键时刻,从开头的张左出生到结尾的花甲之年,半个多世纪的成长经验被高度浓缩,大量的留白更赋予作品极大的张力。根植于真实生活的鲜活情节更增添了作品的时代感、可读性与趣味性。
摘编自《三民周刊》2022年第8期
《消失的真实:现代社会的思想困境》
金观涛 著
中信出版集团
2022年3月第一版
定价:88.00元
(豆瓣评分:9.1分)
近年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世界越发动荡,区域冲突加剧,经济萎靡不振,迷茫与失序感充斥于公众情绪中。经济持续下行的压力急需寻找出口,以致许多人似乎忘记了战争的教训,心态倒退回19世纪,变为民族主义和反全球化的拥趸。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也许我们应该意识到,现实层面的危机与思想层面的困顿是一对孪生兄弟,其背后是现代社会价值基础的混乱和人文精神的衰落。
“现代中国学术是用西方学科范畴和学术概念解构中国古代学术传统(儒家传统)的产物”,“现代中国学术的一个致命问题就是学统的迷失——既丧失了儒家学统,又不能在中国文化中建立起西方式学统”。作者何以这样说?
《中学与西学:重新解读现代中国学术史》
(修订增补版)
方朝晖 著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22年3月第一版
定价:98.00元
(豆瓣评分:暂无)
在本书中,作者一方面通过讨论哲学、本体、ontology、辩证法、形而上学等几个基本哲学范畴来呈现“西学”的特性,另一方面通过讨论儒学是不是哲学、儒学是不是宗教、中国古代有无伦理学等问题来给“中学”定位,并进而讨论了近代以来,在西学冲击下,现代中国学术演变的历史和存在的问题。
距上一部长篇《雾行者》两年,作家路内在这部长篇中讲述了一对父子在三十多年人生中的悲喜旅程。如同路内在之前一系列作品中标志性的小城记忆、文艺情结、情感书写、时间描述一样,这部新作中继续着上述元素的延伸,以人物的命运走向依循时空线索记录时代变迁,舒缓、伤感、诗意又写实。
《关于告别的一切》
路内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2年4月第一版
定价:78.00元
(豆瓣评分:8.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