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证实细菌是乳腺癌转移的重要帮凶

2022-06-16 07:57:58
科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细胞质原位菌群

[本刊讯]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蔡尚团队首次证实乳腺癌组织中存在多种独特的“胞内菌”,并揭示了它们在肿瘤转移和定植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相关成果于2022年4月7日在线发表在《细胞》(Cell)上。

传统观念认为,由于免疫系统的存在,人体绝大多数组织器官(除肠道、口腔、皮肤外)内部处于无菌状态,肿瘤组织亦然。但在2020年左右,科学家发现细菌也是癌症本身的组成部分,它们广泛存在于结直肠癌、胰腺癌、肺癌、乳腺癌等。这类细菌绝大多数存在于细胞质内,被称为“胞内菌”。然而,它们在肿瘤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仍未知。

该研究基于经典的小鼠自发乳腺癌模型,构建了严格的肿瘤菌群研究体系,并不断改良检测和染色方法,观察到小鼠肿瘤里的细菌定位,确定其存在于细胞质内。继而通过不断优化抗生素的处理方法,即调节抗生素组合种类和注射方式的搭配,最终实现“定向”清除肿瘤菌群的目的。结果显示,清除肿瘤菌群后,肿瘤重量并没有受到影响,但肺转移量显著下降。这表明,肿瘤菌群很可能影响的不是肿瘤的生长,而是其转移过程。

该研究在对原位肿瘤、肉眼可见的肺转移灶、含有微小转移灶的肺组织,以及正常的肺和乳腺组织进行细菌16S rDNA测序时发现,早期肺转移的细菌可能仍带有原位肿瘤的菌群特征,而随着肿瘤的生长和扩散,渐渐开始受肺部微环境的影响。同时,研究发现循环肿瘤细胞能够带着胞内菌“跑到”远端器官;而將这些胞内菌重新回输到肿瘤细胞内后,肿瘤细胞在人体内“跑动”时的生存能力更强,甚至那些不容易转移的乳腺癌在胞内菌的作用下也开始转移,这说明胞内菌可以促进肿瘤细胞的转移。

此外,该研究还收集了乳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癌旁组织和淋巴结组织,定量和定性地分析了各自菌群的组成。结果显示,小鼠乳腺癌组织和人乳腺癌组织具有相同的微生物谱和动态变化,这表明人乳腺癌菌群可能在人癌症的发生和进展中具有相似的作用。

该研究鉴定了肿瘤微环境中长期被忽视的胞内菌成分,揭示了其影响肿瘤转移的新因素,为深入理解肿瘤转移及临床治疗乳腺癌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馨 娅)

猜你喜欢
细胞质原位菌群
物归原位
幼儿100(2024年19期)2024-05-29 07:43:34
作物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实现快速创制
科学导报(2024年20期)2024-04-22 09:54:13
“云雀”还是“猫头鹰”可能取决于肠道菌群
中老年保健(2022年2期)2022-08-24 03:20:50
“水土不服”和肠道菌群
科学(2020年4期)2020-11-26 08:27:06
未培养微生物原位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节水抗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沪旱7A 的选育与利用
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中国蔬菜(2015年9期)2015-12-21 13:04:38
肉牛剩余采食量与瘤胃微生物菌群关系
坛紫菜细胞质型果糖1,6-二磷酸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咽部菌群在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