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盟,郑继成,李秋达
(曲靖职业技术学院,云南 曲靖)
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座谈会等会议,作出系列重要指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职业教育的中心环节,并且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1]。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2];而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3]。高校有80%的课程是专业课,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体系,就要发挥好专业课教学“主战场”和“主渠道”的作用,使专业课与思政课如车之双轮同向同行,增强协同效应,实现三全育人[4]。因此高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中学习,更多要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才能使思政知识入心入脑[5]。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把思政知识贯穿于专业课学习中,引导学生塑造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等[6],潜移默化地融入思政元素,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7]。为加强落实“课程思政”建设,解决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将“专业课程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就显得非常重要[8]。
《无土栽培学》是一门广泛采用现代农业技术、信息技术、环境工程技术及材料技术等多学科交叉的农业高新技术应用性学科,是研究无土栽培技术原理、栽培方式和管理技术,用营养液和固体基质取代天然土壤及肥料栽培作物的科学[9],是以“植物生理生态-无土栽培营养液-各种基质及新型基质研发应用-环境调控设施管理技术”为主线,全面系统学习无土栽培的特点、溶液配制、育苗、管理等技术。在全球人口不断膨胀,耕地急速缩减背景下,无土栽培可将非耕地、生活阳台加以开发利用,使农业生产空间得到扩展,这对于缓和日益严重的土地耕作问题有着深远的意义[9]。通过无土栽培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无土栽培学的系统知识和方法,同时培养学生具有从事无土栽培生产的技能,为改善土壤面临的危机,为我国工厂化农业和规模化农业作出贡献。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使命担当、理想信念,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7]。
依据学院2021版人才培养方案中《无土裁培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根据课程的特点、专业背景,充分发挥本门课程知识的优势,实现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思政教育目标,确定了如下的知识目标、能力教学目标和思政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无土栽培营养液配方,基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基质栽培的设施与管理、环境设施与调控;掌握无土栽培的原理、配制、设施、调控和栽培管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事常见蔬菜无土栽培技术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意识,将专业知识与社会发展结合,培养自己的探究学习和创造能力,提高对社会的服务意识和能力。
思政目标: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探究学习、创造能力,提高职业认同,增强职业道德和素养、培养学生的爱农、热农以及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的情怀。
在教学实践中,授课教师注重将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巧妙的有机结合,通过课程讲授,将知行合一,民族自豪感、理想信念、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等思政教育元素潜移默化地融入课程中,具体如表1。
表1 《无土栽培学》 课程内容思政设计
在《无土栽培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实践探索中,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参观法、自学指导法、引用典型案例、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整体教学效果良好。
教师要从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变为正确价值观的引导者和塑造者。首先对课程内容进行解构和细致的研究分析,努力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并精心组织教学将部分知识传授转变为价值引领,让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同时,也潜移默化的对自己的价值观进行了熏陶。比如在讲到无土栽培可以在屋顶露台、阳台种植时,学生自己谈到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可以减少出门的次数,同时可以吃到营养价值高的绿色食品,又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在讲到无土栽培可避免土壤障碍时,提到可以减少土壤的污染,从根本上避免和解决土壤障碍的难题;当讲到其投资大、运行成本高时,引导学生用一分为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待事物。
根据课程内容和课程目标,在教学中,有意识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生产实践中、农业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从而带着问题,从教材基础理论中、从实验实践中、社会实习中、从文献中、从讨论中探讨寻找问题解决方案。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到探索到问题的方法这个过程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根据教学内容的计划,设计相应项目。例如营养液的配制及管理项目、无土育苗技术项目和无土栽培与有机农业项目,将学生5人组成一个小组,通过自学指导法提前安排观看中国大学慕课《无土栽培学》相应课程资源和发送至微信群的相关问题,让学生主动去收集整理资料、制作课件,然后通过在课堂的现场展示、同学的互相提问、教师的点评等环节,实现了翻转课堂教学[9];教学中以生活中具体的案例为素材,例如,以昆明顺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无土栽培的茄子、黄瓜,曲靖市麒麟区沿江街道某村种植的无土栽培的草莓为例,介绍云南省的无土栽培技术的发展现状,并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调研周边的无土栽培的例子,并撰写调研报告,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有了扎实的掌握,进而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10],提高了学生对无土栽培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同时,在案例教学中注重课程思政的融入。例如,以中国农科院研究的用固体有机肥和固体基质混合生产研发有机农产品为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敬畏,对我国科学家的敬畏,引导学生增强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意识。
在学院全面实施课程思政的氛围下,对专业教师来说,通过这次教学改革契机,也是一次难得自我提升的过程。主讲教师根据新出台的人才培养方案,深入挖掘《无土栽培学》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不仅传授科学知识,也传播科学文化。把爱国情、强国梦、报国行融入课程中,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10]。通过知识和文化的滋润,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培养科学研究中的创造力和正确的世界观,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多以问题为驱动,采用参观法、自学指导法、讨论法、翻转课堂、案例等教学方式和手段完成了教学目标,同时以慕课平台精品课作为视频材料,在微信平台上设置疑问解答群和下发任务群,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加了学习的渠道,进而引导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在教学评价中不仅注重教学过程性评价,而且重视学生课程思政获得感评价[10],便于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通过让学生完成无土栽培可行性方案,培养学生循序渐进、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提升学生协作、岗位分工的意识,增强学农爱农热农的情怀。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课程思政,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虽然整个教学环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新的课程考核评价模式还不完善,也未形成系统的规模效应,这将是今后要细化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