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能力与素养导向的管理会计课改研究与实践
——以T学院为例

2022-06-15 00:48杨丽娟副教授唐山学院河北唐山063000
商业会计 2022年10期
关键词:案例职业素养

杨丽娟 (副教授) (唐山学院 河北唐山 063000)

一、引言

T学院是以教学为中心、以改革为动力、以质量求发展的,培养素质高、基础实、能力强、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地方本科院校。“管理会计学”课程最早在T学院工业会计专科专业开设,自2001年开始在会计学本科专业开设,后陆续在财务管理学、审计学专业开设,成为三个本科专业(核心)课。在会计学专业培养方案中,管理会计课程设置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矩阵显示:该课程与专业知识要求中的会计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呈高度相关;与能力要求中的定性和定量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会计实务处理能力、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等专业能力高度相关;与专业素质高度相关。

近年来,管理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学生专业层次不一(会计学专业为一本招生,其他两个专业二本招生),大班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度低,师生互动少,过程性评价少,学生应用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欠缺等问题。管理会计课改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理念,“以学生成长成才”为根本,力求解决如何更好地引导和帮助学生学好管理会计学,提升管理会计职业能力与素养,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提高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T学院从学情出发,分析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存在的真切问题,进行管理会计职业能力与素养导向的“一个导向、两个界定、四个维度、八个要点”的管理会计课改研究与实践,如图1所示。通过课改提升了学生管理会计职业能力与素养,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取得了良好效果。

图1 管理会计课改示意图

二、管理会计课改“一个导向”

对于应用型院校的课程体系建构,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提出须把握几个关键问题:一是课程体系建构要体现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发展、技术进步要求;二是应开拓课程建设新路径,……促进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职业标准相对接;三是应把提升学习者专业技术能力、实践能力、应用能力、职业能力摆在重要位置。管理会计是现代会计的两大分支之一,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发布了《IMA管理会计胜任能力框架》,2019年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发布《中国管理会计职业能力框架》(以下简称“能力框架”),将管理会计职业能力分为专业能力(涉及财务会计能力和管理筹划能力)、综合能力之一创新能力(涉及思维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创新)和综合能力之二领导力(涉及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建设能力、组织能力)与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除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外,“能力框架”对初级、中级、高级、特级不同等级职业能力进行了说明。基于此,以管理会计职业能力与素养为导向进行课改研究与实践,既结合了应用型本科院校T学院的服务面向,又能很好地达成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三、管理会计课改“两个界定”

(一)“指引体系”界定课程内容改革范围

2014年财政部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2016年以来先后发布《管理会计基本指引》、34项《管理会计应用指引》和《管理会计案例示范集》,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应用指引具体包括战略管理(2项)、预算管理(5项)、成本管理(5项)、营运管理(6项)、投融资管理(5项)、绩效管理(5项)、风险管理(3项)、其他领域(3项)八大模块。体系内容具备时代性和前沿性,体现了多学科融合和系统协同性特征,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对管理会计教学内容改革做了范围界定。

(二)“能力框架”界定课程能力和素养目标

随着数智化时代的到来,我国会计从业人员中管理会计人才缺口巨大。财政部《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将精于理财、善于管理和决策的管理会计人才列为“行业急需紧缺专门人才”,财务转型迫在眉睫。《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总体目标中更是提出形成对内提升单位管理水平和风险管控能力、对外服务财政管理和宏观经济治理的会计职能拓展新格局。“能力框架”对管理会计人才提出了全面、具体、规范的能力标准,是人才培养的规范化属性说明。据此进行管理会计课程目标设计中能力、素养的识别与界定,有利于专业人才能力培养在管理会计课程中的落实转化。

四、管理会计课改“四个维度”

结合“指引体系”和“能力框架”,管理会计课程将职业能力与素养分为职业道德规范、知识与技术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管理行为能力四个维度。其中职业道德规范参照“能力框架”,包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新发展理念;爱岗敬业,坚守诚信原则,提供真实、准确的管理和会计信息,如实反映、报告单位财务状况与经营业绩;维护单位的合法权益,保守工作秘密,积极促进所在单位承担必须的社会责任;在与道德规范冲突的情况下,不以牺牲道德规范为代价达到个人或单位的目的;廉洁自律,不参与舞弊或行贿、受贿等。知识技术能力参照八大模块的应用指引而定。信息处理能力包括:数据分析处理能力、管理会计报告与分析能力等。管理行为能力包括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人际交往和领导能力等。四个维度遵循“重在学生知识技能应用、贵在职业能力素养提升”的指导思想,能够很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养提升融为一体。

五、管理会计课改“八个要点”

(一)明晰细化教学目标

课程教学总体目标是理解和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提升管理会计职业能力与素养。进一步将总体目标从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进行细化分解,其中知识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管理会计的原理、方法和实务分析,主要包括成本性态分析与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预测、决策、预算、控制、责任会计,跟进发展动态,如业绩评价、作业成本管理、战略地图等。能力目标是使学生具备运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管理会计报告与分析的能力;解决企业营运、成本、战略、预算、绩效管理等管理会计实务问题的能力。素质目标是使学生提升人文、科学和专业素质,包括遵纪守法、诚实守信,遵守财会职业道德规范;团队协作与有效沟通:工匠精神、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职业判断与价值创造等。

(二)有机融入课程思政

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要求,根据各专业的特色和优势,研究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从管理会计课程所涉三个专业、会计行业、中外管理会计发展历史等角度,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与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与开放性。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帮助学生领悟“指引体系”中的中国特色、了解会计法规和相关政策,引导学生深入管理会计实践,提升学生会计职业道德与素养水平。课程大纲分章节按知识点整理课程思政元素,找准思政教育融入点,形成课程思政典型案例集资源(财会名家故事、优秀企业案例、中华传统文化资源等主题),丰富的课程思政资源以视频或案例方式呈现,采用线上+线下教学方法,时间节点分布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广度、有深度、有温度,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具体如下页表1所示。

表1 管理会计课程思政元素及融入点分布表

(三)全面整合教学内容

通过将《管理会计学》教材内容与实务界关注的管理会计问题进行对比梳理发现:涉及与财务管理等课程内容存在交叉重复;内容未充分体现新经济环境下管理会计发展需求;内容偏重理论知识介绍,缺少具体管理会计应用案例;缺失会计职业道德与课程思政融合内容,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协同效应不足。据此管理会计课程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全面整合设计:将长期投资决策纳入“财务管理学”课程;将“财务管理学”课程中的财务预算、财务控制纳入本课程讲授;加入与知识点对应的管理会计案例和课程思政元素,整合后的基本内容预测→决策→预算→控制→评价的职能主线更加清晰,有利于学生把握知识脉络,助力一批学生顺利考取CMA、ACCA等相关管理会计高等级证书。

(四)精准对标知识能力

依据“指引体系”和“能力框架”,将理论知识分为基本理论与方法、传统实务、发展专题三大模块,模块具体构成与职业能力对标如下页表2所示。

表2 知识模块、应用指引与能力对标表

精准对标将管理会计的知识点与“指引体系”的新进展、案例应用的新经验和人才需求的新变化联系起来,较好地提升了学生的管理会计职业能力。

(五)立体设计实践环节

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学生的仿真实践、参与课外研习和财会技能大赛等完成立体化实践环节设计,增强学生的管理会计职业能力和素养,实现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与适度挑战。课程教师多次指导学生成功申报创新创业项目,师生参加了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两岸四地大学生会计与商业管理案例竞赛、大学生财务决策大赛、商务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大赛等各层次的与管理会计相关的技能竞赛并多次获奖。课程教师还将技能大赛与管理会计课程教学融合起来,把技能竞赛的优秀成果转化为教学相长的动力,利用“赛教融合、赛融于教”的模式推进管理会计课改,“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建”,使学生的管理会计职业能力与素养得到较大提升。

(六)创新BOPPPS教学模式

管理会计课程依托学习通平台,引入MOOC资源,进行了BOPPPS(导入Bridge in、目标Objective、前测Preassessment、参与Participatory Learning、后测Post-assessment、总结Summary)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反馈效果较好。从学习通平台上导出的2021—2022(1)学期课程相关数据如下页表3所示。

表3 管理会计课程平台数据简表

其中,目标明确各单元知识点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目标与要求,提示预习要览关键概念与关键问题;线上前测能掌握学生对待讲内容的了解程度,反馈学生课前预习的结果和存在的问题,为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提供参考。导入管理会计课程章节任务点视频选用MOOC精品课程资源,题库、作业等课程资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思考起到重要作用。增加参与式学习的课堂活动、讨论区话题设计、选人答题、随堂练习、小组讨论、案例开发、分组作业等师生、生生互动环节。教师通过线上后测及平台提供的统计数据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传递到线下课堂,并及时进行答疑解析,最后教师总结归纳和梳理知识点及主要线下授课内容,通过布置线上作业,利用平台辅助功能完成批改,针对线上平台数据统计的正确率、作答情况和出现问题,教师及时做出线下调整。现代信息技术为线下线上深度融合提供了有力支持,保障了教学模式的创新实现。

(七)采用多元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采用启发提问式教学法、案例讨论法——将外部和自行开发的典型案例引入教学,结合案例讲解实践中应用的管理会计知识和具体方法。行动学习法——强调学生团队合作,采取“学习知识——分享经验——创造性地研究解决问题——展开实际行动”四位一体的循环学习方式,完成教学过程。如学习本量利分析与短期经营决策分析内容,在28组案例作业中,有17组综合运用了PPT课件、MP4视频、Excel模型进行展示分析,大大提升了学生的知识技术应用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管理行为能力,人偶剧、到店采访等形式充分释放了学生的智慧和能力,促进了师生共同成长,学生反馈较好。

(八)更加注重过程考核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突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管理会计课程加大了开放性案例分析等过程性考核的比例,将原平时与期末考核比例3∶7调整为5∶5,即课程总评成绩=平时成绩×50%+期末成绩×50%。其中,平时成绩(100分)=线上出勤打卡×10%+线上学习进程、互动环节等×10%+线上章节作业×20%+线上期中考试×20%+线下小组案例分析×40%。期末成绩(100分):闭卷线下考试。课程章节任务点完成度达95%以上,较好体现了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主体学习过程,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六、管理会计课改特色

(一)学情分析提升课改针对性

T学院管理会计课程开设于大学三年级,根据在校生全程跟踪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备考助理会计师、证券从业资格等证书的学生较多,对于证书越多就业机会越大的看法持赞同意见的占52%。18%的被调查学生认为可以继续考研进行深造,每年有5%左右的学生考研成功,知识掌握和能力素质提升以增强就业能力是学生的主要需求。主讲教师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做好学情分析,针对一些学生在应试教育体系中积习已久的被动学习问题开展管理会计课改创新,通过编写小组案例指导书等“扶上马送一程”的层层递进方式,有针对性地促进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乃至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技术赋能调适课程挑战度

管理会计课改注重借力技术赋能教育,将优质技术、工具和平台资源与管理会计课程教学紧密结合,通过引入Excel、SPSS等数据分析方法及财务数据可视化等工具,提升学生对管理会计理论知识的掌握水平。将网中网等财务数智化平台学科竞赛与课程内容相融合,分析竞赛中用到的管理会计知识点,以参赛队员之点带动全体学生之面。对学习通平台提供的可视化数据统计图进行分析,关注课程预警学生的学习状态,实施分层指导,有力地提升了学生整体的管理会计职业能力与素养。

(三)成果转化增加资源丰富性

课程教师根据教改经验,撰写相应论文,对2014年至今的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与人才培养的推动历程进行可视化分析,提出推进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与人才培养的着力点和建议。T学院与某集团合作开发案例《基于BIM+挣值法的项目精细化管控实践——某集团管理会计推广应用案例》并发表。课程教师结合主持的教研课题、论文成果,2017年、2019年、2020年指导的基于管理会计主题方向的学生毕业论文被评为优秀毕业论文,课程教师多次指导学生小组申报双创项目和开放性案例创作。这些做法大大丰富了管理会计课程教学资源,为学生提升管理会计职业能力和素养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猜你喜欢
案例职业素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样板案例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关于马术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