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神洒脱 秀韵天成
——王文治书法赏析

2022-06-15 06:48撰文郑庆伟
炎黄地理 2022年6期
关键词:先人董其昌品鉴

撰文/郑庆伟

王文治,字禹卿,号梦楼,乾隆时期进士,时任翰林院侍读及云南临安知府,之后告归返乡自此远离仕途。王文治生平以书法著称,早年间练习书法受前辈笪重光影响较深。楷书技法主要学自褚遂良,行书草书学自王羲之。就王文治流传至今的书法作品看,的确可以看出对于笪重光与董其昌书法风格的继承,其中线条偏向扁薄更是可以明确体现笪重光的书法风格。王文治进入中年后专心研讨禅理,尤其关注佛经所用书法,其书法风格也因此产生了变化。

王文治的家世及其生平

王文治兄弟三人均在文学方面有成就,二弟王文源,乾隆时期举人,擅长文学创作却不求声名,书法方面专攻小楷,受《洛神赋》影响较大。三弟王文明,从政清正廉洁,取得了一定的政绩。王文治自幼聪敏机智,早年家境贫寒,无力买书却仍然勤奋好学。24岁时入京,与诸多名士往来,受到了众名士的礼遇,可惜仕途并不通畅,难以抒发自身的政治理想。后经科考取得进士,受选为侍读,很快升任云南临安知府。数年后,王文治厌倦仕途,潜心文学创作和书法。

王文治少时便对佛教文化充满兴趣,随着长大成人,阅历不断增长,对于佛教文化的兴趣更是有增无减。后来拜杭州长天寺禅师为师,专心理佛,在禅学方面的修为逐渐增加。岁及知天命时正式出家,阅览各种佛家理论之后,在佛学方面的成就达到了过于深邃,以致于旁人难以理解甚至无法相信的程度。嘉庆七年,王文治在家中跌倒不幸过世,享年72岁。

王文治的书法学习观念

清代初期的书法艺术基本承袭的是明代的既有理论,董其昌的书法风格逐渐开始时兴,当时学习书法的人奉之为圭臬,满足于其书法风格不求新更不求变。在这一时期,也有部分书法家不满于董其昌书法风格的不足之处,崇奉晋唐书法风格,在过于单一的书法创作环境中寻求变革,以便打破尊崇董其昌书法风格的狭隘状况。乾隆时期,因为乾隆皇帝本人的书法艺术取向,崇尚董其昌书法风格的风气再次兴起。王文治正是乾隆时期帖派书法达标人物,他本人也是经由学习董其昌书法风格开始的书法创作,不过他并不仅仅满足于认同董其昌书法风格的可取之处,而是博采董其昌书法风格的可取之处,最终把晋唐书法风格当作参考对象。王文治提倡“以右军为宗”,在实际操作方面,则提出了众多充分有其个人特色的主张。通过他学习书法的过程,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清代中期的帖派书法发展变化有一个新的认识。

王文治在书法学习方面的观念大致如下。

以右军为宗,参考晋代书法风格。右军指的是王羲之,即帖派书法的领军人物。王文治十分认同王羲之书法风格,极力夸赞王羲之书法风格的美学价值。在王文治的理解中,王羲之书法的字形结构逐字各有不同,笔势更是千变万化,笔画完全以书写时的情势为准,字形十分自然,运笔姿势也富有变化,已经达到了完美的程度。对于王羲之书法的代表《兰亭序》更是盛赞有加,他认为《兰亭序》对于书法家来说具备极其普适的学习参考价值,他本人也终其一生勤奋地把《兰亭序》当作练习对象不断练习。(图1)为王文治练习《兰亭序》的书法作品。

图1 王文治练习《兰亭序》的书法作品

遵循以右军为宗的主张,王文治认为在王羲之往后,帖派书法家都以王羲之为参考学习对象,风格大致分为两派却又师出同源。一则是以欧阳询、褚遂良和颜真卿等人为代表的子敬派,二则是以虞永兴、蔡君谟为代表的智永派。以王羲之为代表的晋代书法风格对于中国的帖派书法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在如何参考学习晋代书法风格方面,王文治的结论是王羲之书法各流派均可与王羲之本人相提并论。换言之,不仅需要学习王羲之本人的书法风格,还需要了解学习同时代的书法家有着怎样的书法风格,原因在于王羲之所处的具体时代环境塑造了他的书法创作风格。只有站在充分了解王羲之本人的书法风格以及在这种书法风格形成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影响的晋代书法风格基础上,书法家才可以真正地参透王羲之书法的玄妙之处。

在前人对于古人的学习成果中寻求参考。王文治不仅主张“书以右军为宗”,同时还提出晋代书法风格已经过于远离当时的时代,没有极其高超的能力无法逆转这种性质在学习晋代书法风格方面获得充足的效果。王羲之书法是各朝各代学习书法的参考对象,前人在学习王羲之书法的经验教训可以相应地为后人提供一定的借鉴,王文治主张通过学习借鉴唐代书法作品学习王羲之书法。(图2)为唐代欧阳询的书法作品。

图2 唐代欧阳询书法作品

唐代在时间上距离晋代更近,学习书法之人基本都会把晋代书法风格视为学习对象。晋代书法风格注重意韵,唐代则注重字形,透过唐代书法风格学习可以同时追求意韵与字形。意韵极度依赖个人领会,字形还可以通过参考先人字迹进行学习。字形是书法的根本,在字形上积攒一定的基础之后,向晋代书法风格的意韵靠近也就容易了许多。通过唐代书法风格入门,然后对晋代书法风格进行摸索正是王文治本人一生中学习书法的具体方式。王文治不仅仅局限于唐代,还会对宋明时期的书法家进行学习。

选取宋帖作为具体学习对象。在选取书法学习模板方面,王文治主张由宋代的刻帖学起,参照真迹进行具体的学习与联系。名家真迹历来难以轻易得见,宋代的刻帖则充分地保留了晋代书法风格,具有一定的参考学习价值。作为刻帖,相较于真迹必定有所不同,而且每一帖都有自身的独特之处,王文治认为通过各种刻帖学习练习不仅可以感受晋代书法风格的意韵,还可以在每一版的刻帖中寻求独特见解与解释。在具体的学习练习过程中,应当遍览各种不同版本的刻帖,然后才可以尽量还原晋代书法风格的特色。

刻帖在不断地翻刻过程中,逐渐与真迹拉开距离,特别是运笔方式的特别之处难以得到保留。为此,王文治十分看重学习真迹的必要性,观赏真迹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古人运笔的方式。刻帖较为完整地保留了古代书法风格的结构,在参看真迹的前提下参照刻帖进行学习练习,学习书法之人可以自然地在运笔方式和字形两个维度加深对于书法的认识。

王文治的书法美学追求

主张驾唐轶晋:王文治所处的正是学习董其昌书法风格的风气再次兴起的乾隆时期,董其昌的书法作品风格(图3)。不同于其他书法家崇奉先人,依赖先人书法风格的书法学习练习态度,王文治反对过于追求先人的风格之余也不会轻视先人在书法学习练习方面取得的成绩。学习先人的目的在于做出崭新的突破,学习先人书法风格也是不断积累的长期过程。只有学习先人,逐渐积累,学习书法之人才不至于落于俗套,甚至在书法学习练习方面超越先人,抵达驾唐轶晋的最终目标。书法风格不可仅仅圈定在特定书法风格的范畴之内,王文治提出驾唐轶晋的根本目的在于学习先人求新求变,参考各朝各代的名家名迹,纳入自身的书法学习练习之中,然后才可以在书法风格创新上取得成绩。

图3 董其昌书法作品

强调字外修养:对于人的品格有所追求是中国传统文人的精神传统,王文治在书法方面同样重视对于自身品性和修为的提高。王文治认为,在书法方面可以达到的水平高低取决于人生观。举例而言王文治的书法受笪重光影响颇深,不仅仅是因为笪重光的书法和书法观点十分精彩,还是因为笪重光的人生态度和个人修养十分值得仰慕。在品评先人书法时,王文治并不仅限于书法本身,而是同时参考先人的品性与个人修为进行评价。书法作为一种艺术表达,不仅体现着书法本身的艺术性,还隐约透露了进行书法创作的人有着怎样的品性。而个人修为的重要方式之一是丰富自身的人生阅历,所有的人生态度均会影响到书法创作。感受自然风景,在其他艺术形式诸如音乐中吸收养分,然后就可以将外事外物的美好融入书法创作之中,进而提高自身书法艺术创作的境界。

注重品鉴得失:有比较方才有鉴别,王文治习惯于以王羲之为参照,针对各朝各代书法家的书法创作品得省失。通过参考先人在书法创作方面的经验与教训,王文治在书法创作中得以规避很多先人在书法创作中遇到的问题。王文治在品鉴先人书法创作时依照的标准与董其昌的书法品鉴观念一脉相承,提出了仅仅品鉴意韵而非进行具体考据的观点,更多地注重感官感受而非理性思考得出的结论。

主张品鉴意韵:王文治提出,在书法创作的品鉴过程中,品鉴人应当透过书法的风格意韵进行感受,进而体味其中的精彩之处。王文治所处的正是清代考据学盛兴的乾隆时期,王文治关系最为亲近的朋友姚鼐便是熟于考据的品鉴家,王文治在品鉴方面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同时却仍在强调自身在品鉴书法方面不进行考据的坚持。并非是在彻底否定考据的品鉴方式对于书法品鉴中的作用,而是考虑到考据的品鉴方式带有的问题,适当地予以规避。

品鉴意韵有其前提:广泛参照先人是品鉴书法的基本前提,品鉴意韵时若是不进行考据,那就只得依靠品鉴人的个人经验。而经验源自观察与实践,王文治在品鉴意韵的方法上强调广泛参照先人字迹,着重积累品鉴经验。只有针对书法创作进行大量的观察与临摹,在总体上建立一定的品鉴标准体系,品鉴人才可以在具体的品鉴过程中针对意韵做出自己的判断。

品鉴意韵的局限性:针对王文治的品鉴观念,前人之中已有较多的评判。王文治的好友姚鼐专擅考据,他就不能接受王文治的品鉴方式。品鉴意韵的品鉴方式难度过高,极度依赖品鉴人的艺术审美水平与具体且大量的书法创作积累,而且主观性较强,即使是董其昌,在品鉴书法创作时也会出现失误,更不必说普通的品鉴人。王文治本人也认为品鉴意韵的品鉴方式有其局限性,但是他仍然推崇品鉴意韵,对于品鉴意韵的品鉴方式轻易不为人所接受的现实,王文治既对自身的主张有其自信也颇感无奈。

王文治是清代乾隆时期著名的诗人及书法家,精通禅学,拥有深厚的学养。身为清代中期较有代表性的帖派书法家,在书法创作理论方面有着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不仅对董其昌等人的书法创作理论有所传承,还在传承的基础上发表了自身独到的观点。在书法学习方面主张“以右军为宗”,在清代初期崇尚学习董其昌书法风格的大环境之中取得了一定的突破,通过在前人对于古人的学习成果中寻求参考以及选取宋帖作为具体学习对象的具体学习理念,为学习书法之人指出学习王羲之书法风格的方式,同时追求字外修养,表现着中国传统文人对于修身养性的重视。

王文治对于各朝各代书法家作品的品鉴体现着他的书法创作观念和美学追求,把王羲之书法当作参照,由此品鉴各朝各代的书法家作品。在此过程中,提出了众多先人未曾提及、很有见地的评价。在考据盛兴的乾隆时期主张品鉴书法作品的意韵,在重视考据的大环境中坚持自身的准则。将考据排除在品鉴方式之外或许有失偏颇,但是我们可以透过这种品鉴观念取得一种更加不同的品鉴角度。

猜你喜欢
先人董其昌品鉴
墨韵书香
先人(外二首)
做好这三点 开好白酒品鉴会就不难
墨韵书香
董其昌的面具
从门缝掬接月光
怀念亲人,不忘先祖
先人[三章]
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台北故宫猴年大展:董其昌书画特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