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潇 郭静 周桂文等
中图分类号:G643;R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22)02-0098-04
目前我国的医学研究生教育体系存在医学人才队伍结构不均衡、人才质量不高、住院医师及医学研究生规范化培训不尽规范的弊端[1]。自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后,医学研究生培养方式面临着巨大挑战[2];在这种培养模式下,医学研究生的临床能力培养虽可以得到显著增强,但科研能力培养被忽视,此类问题在由教学医院培养的研究生中更突出[3]。医学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养应落地于日常临床实践中,用科学方法去解决临床疑难问题[4]。只有源于临床实践的科研,回归临床解决实际问题,才能使临床与科研相辅相成,共同进步。因此,教学医院在培养医学研究生期间,加强临床能力与科研能力的协调培养,把控科研能力培养的各个环节,进一步提高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重点。本研究对解放军医学院49名医学研究生的生源结构和科研能力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目前教学医院对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现状,并针对这些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旨在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提高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奠定基础。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7月-2021年10月就读于解放军医学院,在烧伤整形科完整教学培养的49名医学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0名,女19名;年龄23~34岁,平均年龄(28.64±0.28)岁;应届研究生30名,往届研究生19名;全日制41名,非全日制8名;涉及本科专业6个,其中临床医学专业41名,检验医学专业3名,影像学专业2名,口腔医学专业1名,卫生专业1名,生物医学专业1名;本科院校为985院校研究生9名(18.37%),211院校12名(24.49%),其它院校28名(57.14%)。
1.2方法
1.2.1培養方法 ①互助教学:依据入科室科研水平考核成绩(文献阅读能力、答辩能力等)等级优∶劣(1∶1)划分科研互助小组。立足于其它高校生源研究生论文文献书写能力和文献阅读能力,在教学培养后自觉未明显获得提升的比例稍高等问题结成互助对子。以其它高校生源研究生为中心,科室教学培养教师在临床工作后检查帮带小组在文献阅读和论文书写中出现的问题,总结成问题英语角,组织线上讲座逐一解决。互助组教学中期依据文献阅读、专业知识学习、论文书写、答辩能力考核结果优∶劣(1∶1)再次划分互助组别,实时评估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查缺补漏;②创新科研教育体系:引导学生关注临床研究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我科为外科科室,教学任务往往在外科手术术后开展,时间方面无法与医学院校的内科科室或基础教研室看齐。因此鼓励学生在围手术期发现科研问题,在临床中发现的问题,在讲座中启迪思路,在文献中检索路径,鼓励精力不足的其它高校生源学生充分利用课外专题讲座时机,尽早了解入门检索课题创新点,进入科学研究状态,完成实验-文章-课题-成果-奖项的逐步提升过程。促使学生们在接收更多更新的医学知识,开阔研究视野之余,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激发科研兴趣,不断增强科研创新能力,夯实基础;使科研能力转化为成果,明确教学效果,以提升科室教学成效。
1.2.2效果评价 使用“问卷星”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49份,收回有效问卷4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00%。调查问卷由22道单选题构成,包括被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被调查对象在教学医院科室对科研能力培养的反馈及科研能力提升情况3个方面内容。被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本科专业及本科毕业院校等。被调查对象在教学医院科室在科研能力培养的反馈内容包括被对论文书写的提高程度、答辩能力提高程度、专业知识学习能力提高程度、对于专业选择的影响程度及文献阅读能力提高程度等条目;被调查对象科研能力提升情况包括就读期间基础课平均分有无超过80分、有否达到研究生院转博标准、有无精力参加专业课外学术讲座、就读期间有无SCI见刊、有否主持或参与国家省部级或院内课题、有无获得成果奖项、是否获得各类奖学金、毕业论文是否获得优秀论文等奖项、研究生课题是否独立设计完成、毕业论文国内同行评议是否一次通过参加答辩等。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结果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n(%)]表示。
2结果
2.1各生源结构医学研究生在烧伤整形外科教学培养后科研能力培养效果反馈比较 培养后的49名医学研究生中,自觉在教学培养后的五种科研能力得到提高的人群比例,985及211高校生源研究生均高于其它高校生源,见表1。
2.2各生源结构医学研究生在烧伤整形外科教学培养后科研水平提升情况比较培养后,达到“基础课平均分超过80分、达到研究生院转博标准、有精力参加课外学术讲座、获得国家级奖学金、毕业论文获得优秀论文、研究生课题独立设计完成、毕业论文同行评议一次通过直接参加答辩、主持或参与院内课题、获得成果奖项”等9项体现科研水平指标的研究生中,来自985和211院校生源的医学研究生比例均超过来自其它高校生源医学研究生。达到“研究生就读期间SCI见刊”指标的医学研究生中,来自其它高校生源医学研究生比例(39.29%)高于来自211院校生源医学研究生比例(33.33%),见表2。
科研能力是解决科学问题综合素质的体现,包括在临床中发现问题、文献检索、文献阅读、设计课题、撰写文章、答辩能力、用科学思维解决临床问题等能力[5]。科研能力培养在临床医学教育整个过程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医学生职业发展[6]。本教学团队结合自身烧伤整形外科教学科室特点,开展互助教学及创新科研教育体系,旨在提升教学效果。
本研究中所有985和211高校生源学生均认为教学医院科室培养对其日后的专业选择会产生影响,但大多医学研究生无法找到提升自身科研能力的确切突破口,这也阻碍了其之后的专业发展[7]。就“各生源结构医学研究生在教学医院科室培养后科研能力提升的自我反馈”及“各生源结构医学研究生在教学医院科室培养后相关科研水平提升情况”两方面调查发现,985及211高校生源研究生在教学科室教学培养后,自觉论文书写、文献阅读、答辩、专业知识学习的科研能力提升的占比高于其它高校生源,且达到科研水平提升指标的占比也高于其它高校生源研究生。分析生源结构可能影响了教学医院科室培养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效果。学者们曾提出尝试针对不同基础、不同水平的生源研究生,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授课方式、授课类型,因需、因材施教的个性化举措,可以满足不同学生提升科研水平的需求[8],同时按照生源结构分别制定授课形式、授课内容、授课时间。导师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工具,激发学生能动性和积极性;另外,科研教学应适当采取开放式教学,结合临床中遇到的争议和难题,尝试自行设计课题。
综上所述,985、211高校生源研究生在教学医院烧伤整形科科室培养后,科研能力提高的自我反馈和科研水平提升比例均高于其它高校生源。建议可通过因材施教,分别以不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为国家培养“临床科研齐头并进”的医学烧伤整形学科研究生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