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
“不上学了,你能做什么?”这是一些父母的口头禅。是啊,七八岁的孩子除了读书还能干什么呢?
王永用自己的经历告诉那些困惑的父母,其实除了把孩子送进学校,还有另外一种方式:把孩子带进大自然。6年前,王永带着女儿默默抛弃了四角天空和橡胶跑道的校园,父女俩拥抱山林湖海,壮游中华大地,一起践行“去学校化学习”。如果成长路上去掉“学校”这一选项,生活会呈现出怎样的面貌?不上学才真正开始学习,真的有可能吗?
为干净空气抛弃学校
2016年,王默默上小学一年级,还没感受到上学的乐趣,就因肺炎住进了医院。氧气面罩挡住了女儿的笑脸,王永在班级家长群里科普起雾霾的危害,并发出倡议:不要安排室外体育课。
倡议一提出,他遭遇到家长和教师的联合反对。王永知道,改变一个人是系统工程,涉及整体的知识结构、价值观和求实的态度,既然改变别人很困难,那么只能退而求其次。女儿出院后,身为数字极客的王永,打算自己动手做一个空气检测仪捐给女儿所在班级,可是校方以影响不好为由,拒绝了王永的捐赠。
周末时,王永带着女儿回到老家。老家位于大山深处,刚开始王永还担心女儿不能适应这里的环境,可是王默默刚从车里出来,就爱上了这里幽静的环境,她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转身看着王永说:“这里的空气都是香的,要是能生活在这里多好!”
看着女儿陶醉的样子,王永笑了,说如果她愿意的话可以待半个月。王默默疑惑地看着王永:“你的意思是我可以不用上学,在这里玩半个月?”
在老家待半个月不上学,在王永的妻子看来,这简直是儿戏,可是王永却认真地说:“是的,我们可以在这里玩上半个月。”很快,王永给王默默请了半个月假,妻子实在不能接受王永的做法,一气之下先行返回了成都。
第二天早上,王永起床后没有发现王默默,最后在菜地里找到了女儿,她正津津有味地和奶奶在一起摘辣椒。王默默时而闻闻,时而摸摸,一副认真的样子。王永乘机讲起了小时候种植辣椒的事情,听得王默默满眼羡慕。见女儿很是投入,王永乘机把一把辣椒种子交给王默默,说只要能让辣椒发芽,就可以不用写作业。
王默默听了干劲十足,在盆里像模像样地种植起来。三天后的早上,王永被王默默摇醒了:“爸爸,快起来,我的辣椒发芽了,我种的辣椒发芽了!”王默默兴奋地端着盆子,几棵幼嫩的辣椒苗钻出了泥土。
之后几天,王默默除了陪王永在森林里散步,其他的时间都待在辣椒苗旁边,等辣椒苗长到十厘米,她又移栽到地里。看着王默默认真的样子,王永忽然想起之前读的《林间最后的小孩》这本书,书中美国作家理查德·洛夫描述了一种危险的“自然缺乏症”:当代都市儿童待在室内的时间越来越多,挤占了身处大自然的机会,这不仅会引发抑郁和注意力不集中等儿童身心问题,还会削弱儿童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原本打算在老家只住半个月,可是王默默住着住着就不肯走了。每天上午,王永给女儿上课,他惊喜地发现,原本在学校要两天讲的内容,王默默只要半天就学会了。为了让妻子看到自己并没有荒废女儿的学习,每天王永都会把女儿的作业拍照发送给妻子。王默默则通过视频把每天见到的新动物和植物绘声绘色地告诉妈妈。看到女儿的笑容,妻子也开始反思之前的做法,她每天陪着女儿学习,既伤害了女儿的求知欲,也让自己疲惫不堪。
有了妻子的默许,王永带着王默默像欧洲博物学家那样生活,他手把手教女儿收集昆虫标本、量度鸟儿翅膀的长度。他们在山边开垦了一小块菜地,见证了土豆的成长,也观察到鸡蛋互生的奇妙。每天泡在山明水秀的自然里,王默默的身體渐渐强壮起来,她经常扛着单反和长焦镜头,跑上跑下地拍摄色彩斑斓的小虫子。没有多久,默默还学会了炒菜酿酒、煮粥烙饼等技能。山间设施简陋,王永会抓住更换水管、安装电器等契机,培养女儿的动手能力,很快她又学会了换灯泡和切割木板钉书架。
转眼到了学期末,王永决定带王默默先返回城里。默默伤心地哭了,问王永什么时候能回来,王永语噎了,他当初带着女儿回来不过是希望新鲜的空气让她的病早点好,在这里待三个月已经大大超出了原先的预计,最重要的是,他要为女儿的将来考虑,长时间地远离学校毕竟不利于她今后的发展。可是王永不想让王默默伤心,于是他说:“如果你这次考试每门都能上90分的话,暑假我们就回来。”
住进“移动博物馆”
王永发现他低估了女儿,在期末考试中,她竟然考进了班级前三名。为了遵守诺言,王永再次回到了老家,之前种的辣椒已经挂果了,看着红红的辣椒,王默默兴奋地围着辣椒左看右看,像是打量着外星人。
晚上,王永做了一盘爆炒辣椒,之前王默默根本不愿意吃辣椒,这次她竟然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女儿的改变让王永欣慰,更让他惊喜的是,之前王默默总是要他提醒才肯写作业,这次她给自己制订了学习计划,只要时间一到,她就会把自己关在房间里。
接连两次走进大自然,王默默彻底喜欢上了这种生活,之后一段时间,只要王永有空,他都会带着默默回老家。为了方便,王永还买了一辆房车。
有一天,王默默在一朵不知名的小花面前停住了脚步,她先是闻闻,再摸摸花瓣,突然转身问王永:“我想看看花瓣里到底有什么东西?要是有一台显微镜就好了!”王永知道显微镜的知识要到初中才开始接触,既然女儿提出了要求,为什么不让她早点接触这些呢?很快,王永通过网购购回了显微镜,本来王永打算自己先学会显微镜的使用,再教王默默,没想到她自己却按照说明书捣鼓起来。王永安慰自己,如果女儿弄坏了,再买一台就行了。
接下来的事情大大出乎王永所料,没有两天时间默默就学会了显微镜的使用,接着她找来初中的生物课本,按照实验的步骤,不仅成功制作了洋葱表皮的载玻片,还绘制了细胞的草图。一个星期后,王默默又成功观察到了大肠杆菌的形态。
在王默默走进微观世界的同时,王永也没有闲着,他带着默默开始学习初中的生物知识,很快,王默默就掌握了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构成,以及两种细胞的差别。
王默默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对各种化石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到一处都会到河边或者小溪边寻找奇怪的石头。于是,王永给她设计了一套博物学课程,主要围绕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和岩石圈来展开。
2018年5月,王永带着王默默把房车开进了云南大理。车身外贴着伍尔夫的剪影和她的名言“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房车后车厢经过悉心改造,配备了数码显微镜、VR眼镜手柄和专业的播客设备,可随时变身为移动实验室。
王默默走出房车,拿着自己手写的推介纸板,邀请路人参观他们的房车。不管是天南海北的游人,还是突然来访的记者,王默默都熟练地调好显微镜,淡定地展示物镜下那块甲马木雕版的用途和年代。
除了木雕版,车里还有一大筐砖瓦岩石。王默默掀开口罩包着的瓦片,轻抚上面的黄土,介绍说那是唐朝瓦片。看到游客疑惑的眼神,她又轻描淡写地补充了一句“田边遛狗时找到的”。
王默默接着打开印有猫咪图案的环保袋,拿起一块从三门峡煤矿里找到的化石,带游客辨认上面沉睡了2亿年的远古植物:“化石不像唐砖那么好找,要碰运气,还要‘脚手架’给点一下。”游客好奇地问“脚手架”是谁,王永哈哈大笑:“就是我咯!”
到了大理没几天,父女俩就从门前的水渠出发,一直走到苍山的泉源之地。每到一个地方,父女俩会看当地的海拔、地层和当地的化石。可说到关键的地方时,王永却缄口不言了,他要把剩下的东西交给默默自己上网去查询。
晚上,王永累得睡着了,王默默却饶有兴致地上网查相关的内容。第二天早上,等王永睡醒之后,他好奇地询问默默昨晚上网查到了哪些知识,默默便卖弄起来,对到过大理的古代名人的人生侃侃而谈。几天后,王永会再问一次,他发现,这样的效果要比之前强行记忆效果要好得多。
在学习自然科学、语文的同时,王永也没有忽视王默默的数学学习,他会把种南瓜和种辣椒贯穿在数学加减中,还会把分数的学习融会在切西瓜和冬瓜中,最后王永索性把行程问题诠释到了两人的日常跑步中。
为了检查学习效果,王永也会拿学校的试卷给王默默做。相比较按部就班的答案,王默默很多时候都能给出一些新奇的解法。看到王默默没有被同龄的孩子落下,妻子彻底接受了王永对女儿的放养。就这样,在随后几年,王永和默默陶醉在山野之间,两人的足迹遍及中国大部分地区。
探寻另一种生活可能
传统的学校教育是以教师为中心,把知识灌输给孩子,并没有以学生为中心去教他们积极学习。随着不断带王默默走进自然,王永有了全新的认识:石器时代的教育方式怎么能应对网络化的教育时代?现在知识迭代迅速,学校的授课方式可能也有缺陷。求知好比盲人摸象,只不过在学校是跟着老师去摸象。为此,王永给王默默选教材的时候,他特意研究了朱熹、曾国藩、胡适等人的学习史,梳理出中华文化经典书目,也参考了哈佛、牛津的核心课程挑出西方典籍。
在选择合适教材的同时,王永又陷入了犹豫中:是否把体制内的小学教材纳入其中,毕竟默默长大后还是要融入社会,没有这些传统的教育,她很难构建和同龄人共同的记忆。再三考虑之后,王永决定听取一下女儿的意见。王默默沉思了片刻之后,认真地说道:“在我看来,小学课本简直是浪费纸。”
真正让王永做决定是随后发生的一件事情。一个暴雨的午后,王默默一个人进入林区,忽然她的目光落在了一只外形独特的蜗牛身上,她翻遍了网络资料,也不能确定那只蜗牛是什么品种。于是,王默默向成都甲壳虫爱好者求助,依然没有结果。
看着女儿失望的样子,王永建议向全球昆虫专家求助。王默默犹豫了,那些忙碌的專家们会把她的求助当一回事吗?带着一丝希望,王默默通过网络给日本的昆虫专家发去了一封求助信。两天后,王默默兴奋地叫醒了午睡的王永:“爸爸,日本昆虫专家给我回信了,他说这蜗牛属于稀有品种,上一次被人类记录下来还是一百年前。”看着女儿兴奋的样子,王永忽然意识到,课本里不可能有这些,与其让女儿整天背诵一些长大根本用不上的东西,还不如让她在探索中寻觅未知的世界。
没有传统的体制内的教材,并不妨碍王默默的阅读能力。2020年,在西藏布达拉宫,王永鼓励默默看上野千鹤子和田房永子合著的《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以及另一本专业著作《父权制和资本主义》。王永犹豫过,10岁的女儿能看懂这些书吗?显然他的担心是多余的,等王默默读完书,他让王默默讲述能看懂的内容,没想到王默默侃侃而谈,从创作背景聊到她的心得体会,从遣词造句到文章的结构布局。王永问她,是怎么看懂这些专业书籍的。王默默调皮地说:“在我看来,阅读的选择跟成年和未成年没什么关系。”
王永不再把王默默当孩子看,他鼓励默默看宫崎骏动画和哈利波特系列电影,鼓励她用元宇宙头盔看电影。很快,王默默自己上网看“迪士尼如何建造”的纪录片,还听泛文化播客《随机波动》。在看了中国第一位女考古学家曾昭燏的日记后,王默默决定重走她在大理的足迹。
20世纪初,曾昭燏在大理组建了女子考古队,成功发掘了代表“苍洱文化”的马龙遗址、龙泉遗址等。为了重走曾昭燏在大理的足迹,王永做足了准备,可是王默默一改之前的认真态度,她像走马观花一样地走完了全程。王永问王默默沿途学到了什么,王默默思考了片刻之后说道:“我为什么要学到什么,我要做的是发现曾昭燏没有发现的。”
2022年,踏入去学校化学习的第六个年头,王默默逐渐明晰了自己的职业梦想。她想当一名职业漫画师,她正努力学习板绘。
王永盘算着,再过5年等女儿成年后,他能继续去追求属于自己的意义。如果按照社会的规训,王默默的成长路可能跟大多数城里孩子相似:按部就班念中小学,努力考个大学,找一份安稳的工作,然后结婚生子……如果把女儿交给现有的学校教育,王永应该省心很多,也不用放下工作过山居生活、旅游生活。但王永却不甘心看着女儿变得“平庸”:“这些年陪伴女儿过智识生活,我希望她能从我身上看到求知在日常生活中的呈现。她现在像达尔文一样看世界,将来就有机会过上有尊严的生活,保持独立自主,拥抱自由真实。”
编 辑/叶正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