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蕾
左读范文
识得破,忍得过
《醒世恒言》里有一则《薛录事鱼服证仙》的故事。
唐朝时,录事薛某高烧中梦见自己变成了一条金色鲤鱼,几天不曾进食,肚中甚是饥饿。此时,正遇一渔夫垂钓,他明知饵里有钩,怎奈饵香诱人,于是张嘴吞饵,结果被渔夫钓了上去。作者冯梦龙点评道:“眼里识得破,肚里忍不过。”
“识”是辨别是非的能力,“忍”是自我克制的能力。“识得破”需要聪明和智慧,“忍得过”需要毅力和定力。“识”和“忍”主要有以下几种关系。
“识不破”,“忍不过”。因纽特人捕狼的方法让人叫绝,他们在锋利的刀刃上涂上一层动物的鲜血,凝固之后再涂第二层……直到冻成血坨,刀刃被血浆完全封裹起来,然后反插在野外的雪地上。饥饿难忍的狼看到血坨,会不假思索、兴奋地舔食刀上的冻血。刀上的冻血渐渐融化,但嗜血如狂的狼已经感觉不到舌头被刀锋划开的疼痛,也分不清是冻血还是自己的鲜血,直至血尽而亡。嗜血是狼的本性,面对冰血陷阱,狼无法“识得破”,更奢谈“忍得过”。
“识得破”,“忍不过”。明代刘元卿在《贤奕编·警喻》中记载了一个猩猩嗜酒的故事:猩猩喜好喝酒,山脚下的人便摆下美酒和大小酒杯,摆在道路旁边。猩猩知道这是引诱自己上当的,并且知道设圈套人的姓名及其父母祖先,便一一指名道姓罵起来。骂完以后,有的猩猩提议:少尝一点儿,谨慎一点儿,千万别喝多了。于是猩猩们先用小杯喝,再用大杯喝,并且边喝边骂。这样反复几次以后,猩猩实在经受不住美酒的诱惑,便拿起最大的酒杯大喝起来,直到酩酊大醉而被人擒获。猩猩面对美酒的诱惑,“酒”令智昏,虽然“识得破”,终究无法“忍得过”。
“识得破”,“忍得过”。《清朝野史大观》中载:刑部大臣冯志圻酷爱书画,却从不在人前提及,以防斗筲之人投其所好。下属献宋拓碑帖一本,冯原封不动地退回。有人劝他打开看看也无妨,冯志圻说:“封其心眼,断其诱惑,怎奈我何?”眼不见心不乱,这是何等的睿智。这是高明的“识”与“忍”。
人有欲则计会乱。人一旦为物欲所左右,为情欲所操纵,为权欲所控制,为色欲所征服,必然会引发祸端。面对诱惑,既要“识得破”,更要“忍得过”,做到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知行合一。
(作者张明,选自《启迪与智慧·上旬刊》2021年第3期)
亮点借鉴
辩证思维最基本的特点是:将某一人、事、物作为一个整体,从其内在矛盾的运动、变化及各个方面的相互联系中进行考察,从而从本质上系统地、完整地认识他(它)。运用辩证思维来说明道理,可以增加文章的理性光芒,彰显作者的思想深度。本文有以下三点可供大家借鉴:
1.寻找关联,发现矛盾,揭示本质。本文把“识”和“忍”放到三组或并列或对立的关系中分别进行论述,依次是“识不破,忍不过”“识得破,忍不过”“识得破,忍得过”,层次非常清晰,使得“识”和“忍”成为了一个整体,充分揭示了“识”和“忍”的辩证关系,增强了文章的说理力度与深度,同时强调了本文想说明的道理——“识得破”和“忍得过”对于人的成长和成功有重要价值。
2.加入充分的事实论据,辅助思考。本文在论述“识”和“忍”的三种辩证关系时,都用了事实论据作为支撑。分别是:嗜血如狂的狼识不破冻成血坨的刀刃,不断舔食血坨,最终血尽而亡;猩猩看透美酒的圈套,却难抵诱惑,最终被人擒获;刑部大臣冯志圻酷爱书画,却斩断下属献宋拓碑帖的诱惑,眼不见而心不乱。举例丰富、具体且全面,使得论证更具说服力,也更易于读者接受。
3.语言凝练,归纳总结中心论点。以辩证思维行文时一定要明确:议论文的最终落脚点一定是论证并强调中心论点。本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在论证完“识”和“忍”的三种辩证关系后,作者用凝练的语言总结了“识得破”且“忍得过”的重要性:一方面可以避免祸端,另一方面这也是知行合一的具体体现。强调了中心论点,做到了卒章显志,令读者信服。
右写作文
蛋由内破,方为鹰隼
◎张景行
孵化期到了,鹰蛋被人工戳一个小孔,鹰雏很快出壳了。
从外突破,人工助力,生命的诞生轻松了许多。剖妇产手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妈妈们生产时的痛苦,而且技术已相对成熟,比较安全;“富二代”们很幸福,因为他们无需奋斗就拥有了超过别人数倍的财富,人们想拥有的他们几乎全都有,不费吹灰之力;“鸡娃式”教育下,孩子们虽然叫苦叫累,但是成功的例子并不少见……的确,由他人来打破这坚硬的壳,可以减少奋斗的时间,扩大成功的空间。
但是,经过人工干预后出壳的鹰雏在被推下悬崖学习飞翔时,大多都活活摔死了。可谓:千古“鹰”名,毁于一“蛋”。蛋壳被人为击破,鹰雏因为没有得到锻炼,肌肉不结实,翅膀没有力量,最终难逃被淘汰的厄运。而蛋由内破,依靠自身的内在动力努力钻出的鹰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得到了成长和锻炼的机会,最终成为了翱翔于蓝天之上的雄鹰。
纵观历史与现实,国家、社会、个人,概莫如是。
西汉开国,匈奴为患。汉武帝之前,西汉战斗力不敌匈奴,于是基本上都通过联姻的方式和匈奴维持关系,昭君出塞就是很好的例子。汉武帝时期,汉王朝开始自我图强,储备战马,战士们精练骑术,加上卫青、霍去病等优秀将领出现,一支纵横天下的铁骑诞生了,他们所向披靡,汉朝就此崛起。建国初期,南京长江大桥在苏联人的援助下如火如荼地修建,然而中苏关系却在此时跌入冰谷,苏联将修建大桥的钢梁一口气全都撤走了。在当时那种“连一辆拖拉机也造不出”的情况下,中国工人们迎难而上,自主创新,加紧造出钢梁,独立修好了大桥。
法国著名小说家小仲马屡次投稿却一直被拒之门外,其父对他说:“你只要告诉别人,你的父亲是大仲马,就可以成功”。然而小仲马不靠父亲荫庇,愈挫愈勇,最后写出了《茶花女》这部巨著。经验丰富的医生总是建议孕妇尽量自然分娩,因为人的出生也讲究一个“蛋由内破”的自然过程,自然分娩出的孩子往往体质更强。
“壳”从外被击破,生命被动诞生,历练的机会丧失了;“壳”由内被啄破,打破了怯懦,摒弃了懒惰,生命更加自由顽强。二者相比,显然后者的生命活力会更恒久。人过一生,有一个很重要的使命就是精神成长,这就需要我们迎接一个个新挑战。外力的帮助固然可喜,但内生动力才是根本。正像电影《长津湖》中伍千里对伍万里说的那样:“一个蛋从外面被敲开,注定被吃掉。你要是能从里面自己啄开,没准是只鹰。”
孵化期又到了,鹰雏努力啄破蛋壳,获得了自由和新生。
(湖南湘潭市江声实验学校)
点评
小作者以鹰雏的出生为例,从“从外击破”和“由内而破”两个对立的角度辩证地加以分析,独具匠心。
开头段列举了“从外击破”的利与弊,并且举例进行论证,说理生动且充分。小作者将两个角度进行对比,论证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益处,接着由鹰过渡到人,从国家和个人两方面进行论述,最后强调观点——外力的帮助固然可喜,但内生动力才是根本。结尾巧妙引用电影《长津湖》中的经典台词,由人又回到了鹰,呼应开头,结构清晰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