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常规与尿微量蛋白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肾损伤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2022-06-14 04:28孙明
糖尿病新世界 2022年8期
关键词:尿常规微量尿蛋白

孙明

盐城市大丰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苏大丰 224100

糖尿病肾病为糖尿病较为严重的并发症, 属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临床治疗难度较大,患者早期并无典型症状,待患者病情持续进展,会损伤患者肾功能,使患者出现代谢功能紊乱,增加了糖尿病患者的死亡风险[1]。 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发生重大改变,使得糖尿病呈现增长趋势。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长时间处于较高状态, 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 除给患者的心脑肾等多脏器系统造成严重损害外,还会诱发尿毒症、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等多种严重并发症,如常见的糖尿病肾病,虽早期症状不明显,但进入晚期,则会造成代谢功能紊乱,病情严重时,甚至危及患者生命[2-3]。 所以,加强糖尿病患者肾损伤的早期诊断, 不仅能避免患者病情进展成糖尿病肾病,还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所以,加强糖尿病患者肾损伤的早期诊断, 对避免患者病情持续进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有助于有效预防糖尿病肾病[4]。 临床用于诊断肾损伤的检查方法有很多,常用的主要包括尿常规、尿微量蛋白检查。 尿常规这一临床常见检测方式, 可在患者早期存在的蛋白尿或尿沉渣中检测出有形成分, 能够有效判断患者肾损伤情况, 但由于其对患者早期肾损伤敏感度不高,难以有效保障诊断准确率[5-6]。尿蛋白存在于人们正常尿液中,尿蛋白可加重小管间质缺氧情况,但如果存在大量尿蛋白,又会促进慢性肾病持续进展,所以,安排患者接受尿微量蛋白检查,对提升临床诊断、疾病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该文将2021年1—12 月该院收治的80 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纳入研究范畴,分别给予尿常规与尿微量蛋白检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80 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安排患者分别接受尿常规、尿微量蛋白检测。80 例患者中,男46 例,女34 例;年龄31~75 岁,平均(48.63±3.51)岁;按文化程度分,小学以下18 例、初中43 例、大专及以上19 例;病程1.5~17 年,平均(7.69±0.25)年。 80 例患者分别接受尿常规、尿微量蛋白检测。 患者对该次研究内容知情,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了该次研究。

纳入标准:80 例患者均符合糖尿病肾病临床诊断标准,且均确诊存在肾损伤;患者临床资料较为完整;患者具有配合能力;患者意识较为清醒,能够良好配合该次研究。

排除标准:有精神失常、近期服用肾毒性药物患者;有恶性肿瘤、严重多器官功能不全患者;合并其他因素引起的肾脏疾病、其他内分泌系统疾病患者。

1.2 方法

检测前,向患者介绍相关注意事项,要求其检查前1 晚禁食、禁水,第2 天清晨,在空腹状态下采集患者中断尿液10 mL,分别置于两个试管中,准备接受尿常规与尿微量蛋白检测。 接受尿常规检测时,调整为3 000 r/min 的转速,对标本进行离心,离心时间为5 min,再经迪瑞FUS-2000 全自动尿液分析仪进行测定。接受尿微量蛋白检测时,调整为3 000 r/min的转速,对标本进行离心,离心时间为5 min,选用尿微量蛋白检测试剂盒(方法学:免疫比浊法;检验仪器:贝克曼AU5800;生产企业:英国郎道实验诊断有限公司)。

1.3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 尿微量白蛋白正常值为0~30 mg/L,如果其测定结果<30 mg/L,表示呈阴性,如果其测定结果超过30 mg/L,表示为阳性,表示存在肾损伤。

记录患者尿常规结果,“-”为阴性,“+”为阳性。

对比两种检查方法阳性检出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7.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80 例患者经尿微量白蛋白检测,阴性、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25%、93.75%,和尿常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种检测方式阳性检出率对比[n(%)]

3 讨论

近年来,随国家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人们的物质生活、 饮食习惯发生重大改变, 受自身工作压力、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等因素影响,使得糖尿病发病率呈现迅猛增高趋势发展[7]。糖尿病这一病程较长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需求长时间接受临床治疗,如果患者血糖水平长期处于较高状态, 不仅会损伤患者多个脏器与系统, 还会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影响,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8]。众多研究指出,如果患者血糖水平持续处于较高状态, 患者会因全身微血管受累,诱发糖尿病肾病,而肾脏微血管病变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出现肾功能损伤的一个重要原因,甚至诱发糖尿病肾病[9-10]。 糖尿病肾病作为糖尿病患者的一个严重并发症,临床治疗难度较高,该病属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当患者出现代谢功能紊乱,且得不到有效治疗时,可增加患者死亡风险。当糖尿病肾病患者自身肾功能降低,会损害肾小球的完整性,使肾小管难以完全吸收微量白蛋白,所以,当糖尿病肾病患者出现肾损伤情况时, 会产生白蛋白水平升高现象。多数糖尿病肾病患者确诊时,就已处于肾损伤晚期,除给患者肾功能造成严重损伤外,还易引起较为严重的代谢功能紊乱,病情严重的患者,还会危及患者自身生命安全[11]。 由于当前临床对糖尿病肾病尚未形成一套有效的治疗方法, 仅对患者实施相应的治疗方法,对患者肾损伤情况、延迟发作情况进行控制,难以从根本上治愈患者,所以,加强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早期肾损伤诊断,对促进患者病情恢复、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当糖尿病患者排出蛋白尿,安排其接受病理组织学检查,可观测到患者系膜基质存在结节病变情况。因此,当糖尿病患者存在蛋白尿, 应及早对患者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治疗与干预,避免患者因错过最佳治疗时间,而出现病情加重情况,甚至诱发不可逆性改变,影响患者后续生活质量。

糖尿病肾病作为糖尿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加强其早期肾损伤诊断,对延缓患者病情、做好糖尿病肾病预防工作具有重要作用[12]。 从多研究指出,人体中尿微量蛋白与患者肾脏器官组织具有高度相关性,这从一定程度反映了肾脏器官组织情况,所以,加强生物特性与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内关关联分析,有助于判断肾脏器官组织敏感性[13-14]。 肾脏疾病患者早期伴随尿沉渣、蛋白尿有形成分,安排患者接受尿常规检查,有助于判断患者肾损伤,但由于其对患者早期肾损伤敏感性较低, 难以有效发挥诊断准确性[15]。 为提升尿常规诊断准确性,需要配合其他临床检测方法。 尿常规检验是临床诊断患者肾脏疾病的常用检验方法,尿微量蛋白则能有效地反映患者肾脏组织器官情况,对患者开展尿常规、尿微量蛋白检验,对判定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病情具有积极作用。

由于尿常规检测难以有效检测出患者白蛋白尿,特别是浓度未超过200 mg/L 尿液标本,这也说明,糖尿病肾病早期肾损伤患者,其尿蛋白水平一般不会高于200 mg/L,所以,单纯使用尿常规对患者检测,难以有效检测出尿白蛋白,这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临床诊断结果的准确性[16]。 人体正常尿液中含有微量尿蛋白, 尿蛋白是指尿液中尿蛋白水平超过150 mg/24 h,当患者出现大量尿蛋白,可导致患者慢性肾病持续进展,所以,加强患者微量蛋白检测,可给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提供良好参考依据[17]。

80 例患者经尿微量白蛋白检测,阴性、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25%、93.75%,和尿常规组相比检出率更高(P<0.05)。 该结果表示糖尿病肾病患者经微量蛋白检测,可通过检测出患者阳性率,达到诊断患者早期肾损伤目的。这一结果表明,尿常规与尿微量蛋白检测, 均可作为糖尿病肾病早期肾损伤诊断的有利判断依据,单纯依靠尿常规检查,难以检测出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情况,延误患者治疗时机。这与曲皓[18]研究中研究组尿常规阳性率43%、尿微量蛋白阳性率75%,和尿常规组相比,明显更优(P<0.05)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尿常规这一肾脏病变常用检测方法,可通过检测尿沉渣、蛋白尿有效成分,判定患者肾损伤病情, 但由于其对患者早期肾损伤敏感度不高,难以确保临床诊断准确性。只有有效了解患者肾损伤情况,才便于给患者提供适宜的早期治疗方案,稳定控制患者病情[19]。 当糖尿病患者出现肾损伤后,患者肾小管会降低自身糖的吸收能力, 使患者尿液中糖量增加。 所以,在后续治疗过程中,需对糖尿病患者加强肾脏保护措施, 避免相关药物损伤患者肾功能。安排糖尿病患者接受尿微量白蛋白含量检测,有助于判断患者肾小球损伤程度,并根据检测结果,给患者提供早期治疗方案, 能够全面改善患者自身生活质量、保护患者肾脏功能,从而避免病情持续加重。 为进一步判断患者早期肾损伤病情, 采用尿常规、尿微量蛋白联合检验,通过了解患者糖尿病肾病情况,结合检验结果,给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及预后效果。

综上所述,糖尿病肾病患者接受尿常规与尿微量蛋白检测,尿微量蛋白检测达到了理想的检测效果,在患者早期肾损伤中具有良好的检测与诊断价值。

猜你喜欢
尿常规微量尿蛋白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
尿常规与尿沉渣对尿液检验的影响及分析
尿蛋白(+),警惕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微量注射泵应用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不同时段内尿蛋白量的变化及其对子痫前期的诊断意义
尿常规干化学检测结果准确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对尿常规检验影响因素的研究
早期微量肠内喂养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预后的影响
分析仪预处理器在微量氧检测中的改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