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数字化营养膳食模式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2022-06-14 04:28林雁萍陈文惠张泓
糖尿病新世界 2022年8期
关键词:膳食饮食营养

林雁萍,陈文惠,张泓

福建省立医院 干部特诊一科,福建福州 350011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发展,预测2030 年全球糖尿病患病例数增至3.66 亿[1]。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单纯依靠药物治疗和控制远远不够, 还需加强各方面影响血糖因素的管理干预, 其中饮食干预是防治糖尿病的主要部分[2]。由于常规饮食护理仅给予口头宣教和健康管理手册指导, 要求患者自行计算每日饮食热量,内容操作较为繁琐,导致患者健康饮食依从性降低[3]。 因此,应选择简单、个性化的饮食干预模式,以满足患者的需求,让其乐于接受,坚持合理饮食。 数字化饮食膳食模式护理是通过利用互联网数字化工具帮助患者获得科学合理的膳食供给和营养指导,无需投入过高的人力、物力,为患者饮食管理提供便利[4]。鉴于此,该研究选取该院2020 年3 月—2021 年3 月收治的86 例糖尿病患者, 就数字化营养膳食模式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86 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糖尿病的实验室诊断管理专家共识中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5];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年龄>35 岁;思维能力正常;心、肾、肝等重要器官功能基本正常;接受同一种降糖方案。 排除标准:合并糖尿病肾病或其他急性并发症患者;妊娠期妇女;对该研究使用药物过敏或易过敏体质患者; 恶性肿瘤患者;中途更换治疗方案患者;拒绝随访患者;中途退出研究患者。 该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患者已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 采用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3 例。参照组:男34例,女9 例;年龄72~91 岁,平均(84.73±4.42)岁;病程3~25 年,平均(14.36±5.32)年;收缩压115~145mmHg,平均(128.60±4.15)mmHg。研究组:男33 例,女10 例;年龄71~92 岁,平均(85.16±4.28)岁;病程3~24 年,平均(14.47±5.50)年;收缩压114~144 mmHg,平均(129.17±4.23)mmHg。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照组实施常规饮食护理, 护士向患者发放糖尿病健康管理手册,要求患者仔细阅读手册,指导其健康饮食,减少高热量、高糖分、高脂肪食物的食用,多食用蔬菜、糖分低的水果,每日少食多餐;教会患者血糖监测方法,记录其每日血糖水平,并根据患者血糖变化情况,调整其饮食方案。

研究组实施数字化营养膳食模式护理: 根据Delphi 法制定2 型糖尿病营养膳食模式, 将营养膳食分为两个版块,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总能量、水果、蔬菜、零食等纳入小版块,将运动、食品安全、合理膳食、酒精、饮料饮水、体质量控制、心理等内容纳入大版块。 采用食物营养成分数据库(Food Composition Database) 将两个版块的信息进行数字化整合, 通过计算机计算出患者体质指数、 食物热量、各大营养成分数值,并将版块信息转变、组合为可度量数字,再通过软件(Food Photography Application)进行数据建模。 护士将患者的膳食信息和体质量、血糖、营养情况等基本信息录入软件,由软件导出患者的两个膳食管理版块, 按照个体化数字模型对患者进行营养膳食模式护理干预。 护士指导患者结合当日使用食物、体质量等情况,将相关信息录入软件中,根据软件导出每餐热量数据、每种食材数量控制每日摄入总热量。 两组患者出院后定期门诊复查和电话随访。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 护理后3 个月的营养指标(包括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3 mL,离心后,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

②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 护理后3 个月的糖代谢水平(包括餐后2 h 血糖、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③采用中文版糖尿病管理自我效能量表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 护理后3 个月的糖尿病自我管理效能评分, 内容包括调整血糖能力、 维持健康饮食计划能力、维持足够的身体活动能力、维持药物治疗等20 各项目,每个项目0~10 分,0 分表示完全无法做到,10 分表示完全有自信做到,分值范围0~200分,分数越高表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效能越高。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对该研究数据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营养指标比较

护理前,两组营养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血红蛋白水平(140.36±3.67)g/L、白蛋白水平(46.32±2.58)g/L、前白蛋白水平(247.39±12.57)mg/L 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营养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护理前后营养指标比较(±s)

组别 时间 血红蛋白(g/L)前白蛋白(mg/L)参照组(n=43)白蛋白(g/L)研究组(n=43)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t/P 值参照组护理前后t/P 值研究组护理前后t/P 值组间值护理前t/P 值组间值护理后120.36±5.82 132.64±3.97 120.45±5.47 140.36±3.67 4.110/0.032 9.980/0.017 0.030/0.532 4.001/0.037 35.28±2.67 40.97±2.69 35.84±2.78 46.32±2.58 4.075/0.028 7.729/0.006 0.040/0.363 3.955/0.037 163.87±15.94 192.46±14.37 163.67±16.25 247.39±12.57 3.453/0.039 12.465/0.018 0.024/0.570 8.275/0.027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糖代谢水平比较

护理前,两组糖代谢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餐后2 h 血糖(7.10±1.02)mmol/L、糖化血红蛋白(6.21±0.34)%、空腹血糖(6.21±0.34)mmol/L 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血糖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护理前后血糖指标比较(±s)

组别 时间 餐后2 h 血糖(mmol/L)空腹血糖(mmol/L)参照组(n=43)糖化血红蛋白(%)研究组(n=43)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t/P 值参照组护理前后t/P 值研究组护理前后t/P 值组间护理前t/P 值组间护理后13.58±2.41 9.22±1.15 13.67±2.20 7.10±1.02 3.554/0.038 11.050/0.013 0.072/0.325 3.941/0.037 8.67±1.11 7.33±0.82 8.71±1.15 6.21±0.34 2.345/0.043 10.801/0.019 0.069/0.385 5.483/0.034 10.36±1.52 7.03±0.67 10.82±1.36 6.21±0.34 4.308/0.036 20.600/0.006 0.583/0.396 4.398/0.036

2.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糖尿病自我管理效能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糖尿病自我管理效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糖尿病自我管理效能评分均有提高,且研究组(169.31±12.52)分高于参照组(112.23±10.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前后糖尿病自我管理效能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护理前后糖尿病自我管理效能评分比较[(±s),分]

组别参照组(n=43)研究组(n=43)t 值P 值护理前 护理后 t 值 P 值72.42±8.71 73.15±8.35 0.397 0.693 112.23±10.54 169.31±12.52 22.871<0.001 19.092 41.901<0.001<0.001

3 讨论

3.1 实施数字化营养膳食模式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营养指标的影响

常规饮食护理干预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不良饮食情况,但该护理模式内容单一、食谱简单,还缺乏标准的评价工具管理患者饮食情况, 部分患者出院后仍会出现“少吃”“多吃”“不敢吃”等困扰,也有部分患者在饮食管理中存在很多误区[6]。数字化营养膳食模式护理主要以数字化营养膳食模块作为护理依据,给予患者个性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还能监测患者护理前后相应指标的变化情况[7-8]。 该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研究组血红蛋白水平(140.36±3.67)g/L、白蛋白水平(46.32±2.58)g/L、前白蛋白水平(247.39±12.57)mg/L 均高于参照组(P<0.05),说明实施数字化营养膳食模式护理后, 可显著提升患者营养指标水平。 这是因为数字化营养膳食模式通过计算机操作,确定患者的饮食情况,以指导护理人员和患者筛选、管理饮食质量、饮食数量、饮食种类等,使饮食指导和管理合理化、标准化、个性化[9]。这样不仅能满足患者营养需求, 还能避免因控制血糖而缺乏某种营养成分摄入导致营养水平较低情况, 进而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3.2 实施数字化营养膳食模式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糖代谢水平的影响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 以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功能受损作为主要特征,若血糖持续升高,会加重病情发展,引发心脑血管疾病、肾病,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10]。 因此,对糖尿病患者加强血糖控制尤为重要,而大多数患者对糖尿病饮食管理缺乏科学合理指导和正确认知,认为少吃米饭、少吃含糖分的食物,可有效预防和控制血糖升高,但这通常会引发低血糖或营养不良的情况,导致血糖紊乱。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 血糖、空腹血糖是临床诊断糖尿病和疗效评估的主要指标[11-12]。该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研究组餐后2 h 血糖(7.10±1.02)mmol/L、糖化血红蛋白(6.21±0.34)%、空腹血糖(6.21±0.34)mmol/L均低于参照组(P<0.05),说明实施数字化营养膳食模式护理可促进糖尿病血糖的改善, 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 这是因为数字化营养膳食模式护理可以改变患者的饮食习惯,只需输入基本资料,就能制订出一套个性化的饮食计划, 同时利用数字化营养膳食版块能全面把控与局部把控数量和种类, 引导患者合理分配营养成分、食物种类和食物数量,使患者清晰、直观、准确掌握营养膳食知识,了解营养膳食和血糖控制之间的关联,进而解决因认知不足而产生不良饮食行为的问题, 更好地促进血糖控制效果[13]。在徐言[14]的研究中,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采用数字化营养膳食模式干预后, 研究组餐后2 h 血糖(8.63±1.02)mmol/L、空腹血糖(6.11±0.86)mmol/L、糖化血红蛋白(6.05±0.71)%低于对照组(P<0.05),与该研究结果一致。

3.3 实施数字化营养膳食模式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效能影响

大部分糖尿病患者缺乏饮食控制意识或自控能力较差,通常会出现健康饮食依从性降低的情况,造成血糖控制不达标[15-16]。数字化营养膳食模式护理可为患者制订个性化的饮食方案, 并在医护人员监督下纠正不良饮食行为,并逐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形成饮食自我管理意识。 该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研究组糖尿病自我管理效能评分(169.31±12.52)分高于参照组(112.23±10.54)分(P<0.05),说明实施数字化营养膳食模式护理可明显提升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效能。 这是因为数字化营养膳食模式护理可以根据患者的血糖、体质量、饮食情况快速制订一套针对性较强的个性化饮食方案, 使患者在自己的饮食习惯中按照软件提供的要求进行自我管理, 有助于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效能[17-18]。

综上所述, 采用实施数字化营养膳食模式护理可显著提升糖尿病患者营养水平, 还能促进患者血糖的改善,并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效能。

猜你喜欢
膳食饮食营养
春节饮食有“三要”
夏季给猪吃点“苦”营养又解暑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中老年人健康膳食如何安排
秋天膳食九字诀
这么喝牛奶营养又健康
营养Q&A
何为清淡饮食
六个问题读懂膳食纤维
健康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