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美燕 邓朗 温天盛
【关键词】二甲双胍;脑梗死;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
脑梗死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剧,脑梗死的临床发病率呈现出递增的发展趋势,脑梗死疾病主要是由于脑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造成患者出現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疾病对于患者脑部组织的损害是非常严重的,尤其是对于患者脑部神经功能的损害,往往是不可逆的。脑梗死疾病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属于比较严重的急诊类型,病情发展速度会比较快,因此在患者发病的初期就要及时的进行有效治疗,挽救患者生命,发病之后,48小时内是脑梗死患者就诊的最佳时间。而且在患者发病治疗期间,疾病还会引发多种类型的并发症,影响治疗效果。2型糖尿病作为发病率颇高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可与脑梗死同时存在,而同时患有两种疾病的患者,致残率和致死率升高,危及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对于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临床上要选择适宜的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治疗上有多年的临床应用史,且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成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首选药物。本次研究旨在分析二甲双胍用于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共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次探究实验类型是对比探究实验。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80例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中年龄为45~84(61 23±2.18)岁,19例女性、21例男性;对照组中年龄为46-86(61.54±2.33)岁,17例女性、23例男性。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均经临床确诊;(2)患者相关基础资料完整,且研究过程中依从性比较强,可以配合研究要求,保障研究结果的准确性;(3)均明确表示对研究目的和方法知情同意,且自愿参与研究;(4)没有接受过溶栓治疗和抗凝治疗。
排除标准:(1)伴随存在凝血功能异常;(2)生命体征不稳定;(3)对研究过程中使用的治疗药物有过敏史或使用禁忌症;(4)中途退出研究,或随访丢失者;(5)合并严重的肝肾、心肺功能障碍者;(6)伴随存在颅内出血倾向或颅内出血;(7)近期应用过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对症治疗。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6410],每日1次,75 mg/次;口服匹伐他汀(山东齐都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205017、),每日1次,2 mg/次;口服格列吡嗪(贵州天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625:),每日3次,5 mg/次;阿卡波糖调理血糖(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203314),每日三次,50 mg/次。同时,指导患者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根据身体条件选择适宜的运动和锻炼方式。
观察组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将阿卡波糖改用二甲双胍进行干预治疗:口服二甲双胍(贵州圣济堂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H20044070:),每日三次,500 mg/次,分别在三餐后服药。
两组患者均接受为期6个月的治疗。
1.3观察指标
(1)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的体重指数(BMI)指数进行计算,并对比BMI指数变化情况;(2)于治疗前后测量两组患者的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压波动情况;(3)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水平,主要测量患者在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指标;(4)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头晕乏力、恶心呕吐、血糖升高等;(5)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情况,采用美国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价,量表得分越低表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改善效果越好,得分越高则说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分别以(x±s)、[n(%)]表示。当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BMI指数
治疗前两组的BMI指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和治疗前相比,两组的BMI指数均显著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BMI指数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压值波动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压值对比没有差异(P>0.05);治疗后和治疗前相比,两组的血压水平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且观察组血压水平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糖值波动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对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和治疗前相比,两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有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治疗后的各项血糖值与对照组相比均相对较低,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
治疗前两组的NIH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2.5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头晕乏力、恶心呕吐、血糖升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3讨论
脑梗死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同时也是导致中老年人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糖尿病是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同时合并脑梗死和2型糖尿病的患者,临床上要积极治疗糖尿病,通过控制血糖,积极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疾病。目前临床上主要采取常规对症治疗,虽然通过对症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后短期内患者的血糖和血压指标趋于稳定,但长期降糖降压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因此,临床上要选择更加安全有效的方法,以积极的控制血糖,降低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风险,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本次研究比较了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在临床实施不同治疗方案效果探究,分别为常规对症疗法与对症+二甲双胍两种方法,结果提示治疗后和治疗前相比,两组的BMI指数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的BMI指数较对照组更低;治疗后和治疗前相比,两组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的血压值较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治疗后和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具有不同程度降低的趋势,而观察组治疗后的各项血糖值与对照组相比均相对较低;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主要体现在患者治疗后的BMI指数明显降低,血压和血糖水平显著降低,且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显著改善,充分体现了此种方案的治疗优势。二甲双胍是用于2型糖尿病的首选药物,一方面,二甲双胍可通过减少肝糖输出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另一方面口服二甲双胍可改善胰岛B细胞的分泌功能,以改善机体的胰岛素抵抗能力,增强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二甲双胍,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及协同作用,在降低血糖的基础上稳定斑块,降低血压和周围血管的阻力,改善微动脉的顺应性,达到平稳降压、降糖的作用。
综上所述,对于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上采用二甲双胍干预治疗既可以降低患者的血糖和血压值,降低BMI指数,同时还可以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因此,此种治疗方案具备临床应用及推广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