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职业技术学院药学院,河南信阳市,464000)尚朝利
(光山县人民医院,河南信阳市光山县,465450)冯 波
结核病是一种历史较为悠久且分布范围较广的传染性疾病。结核病传染强度很大,结核病患者打喷嚏,呼吸等排出的结核杆菌,都对身边人存在着很大的传染隐患。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临床常见致命传染病。一旦感染能够破坏肺部和淋巴系统,其他器官也会受到感染。目前,结核病的治疗主要以利福平、异烟肼或联合治疗为主。由于耐药性等原因,临床治疗率大大降低。2017年,全世界约有45.8万人患有耐药结核病。中国是仅次于印度的三个多重耐药病例最多的国家之一。耐药结核病仍然是一种公共卫生危机。Milepost在2018年5月的世界卫生大会上承诺根据《终止结核病莫斯科宣言》加快结核病行动,这是第一个里程碑,结核病发病率必须每年降低4~5%。结核病患者死亡的比例必须降至10%。因为耐药结核病,尤其是耐多药结核病,其昂贵的医药费、较长的治疗时间和难以消除的药物副作用给患者身心带来了巨大压力。且细菌的慢性排泄容易引起耐多药结核病的感染源。因此,监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患者的耐药性尤为关键。
结核病患者早期症状早晨起床浑身无力,一天之中精神状态欠佳,到晚上却比较兴奋甚至可能出现失眠的症状;体温随着时间的变化出现异常波动;平时喉咙干,间断性的咳嗽或者干咳,严重时痰中会有血丝出现;夜间时常会出现盗汗的现象,有以上症状应及早诊治。结核病临床上划分为五类,世界卫生组织也把治疗结核病的相关药物划分为五组。治疗结核病的过程中,常见的治疗阻碍是患者出现耐药性,并出现不良反应,针对结核病的治疗,本文在常规治疗基础之上加入了诺氟沙星胶囊的疗效,并探讨具体疗效。
选取该院自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结核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法划分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共40例,其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18~40岁,平均年龄(22±4.5)岁,病程1~5个月,平均病程(2±1.3)个月,40例患者均为肺结核患者。观察组40例患者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19~41岁,平均年龄(22±3.9)岁,病程1.5~5.1个月,平均病程(3±1.3)个月,40例患者均为肺结核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理状态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患者服用常规的抗结核药物,包括异烟肼、乙胺丁醇、利福平等,用法:口服,以上三种药物用量均为5mg/次,2次/天。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抗药性耐药性等现象,医护人员可肌内注射链霉素、卡那霉素等药物进行治疗,用法用量相同,均为0.5g/次,2次/天。观察组患者治疗方法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的基础上,服用诺氟沙星胶囊,400mg/次,2次/天[1]。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需要注意,需要全程服用,不可中途停用,病情反复会加剧治疗的复杂性以及困难性。严重者可能会导致抗结核药的耐药性。
采取患者早晨的第一口痰作为标本,在无菌的环境下储存,制作痰涂片,用碳酸复红染液染色,脱色后再滴加亚甲蓝进行复染。镜检发现红色细胞即为抗酸杆菌阳性。痰培养试验:痰液标本用培养基加以培养,再用细菌分析仪将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鉴定,确认是否存在结核杆菌[2]。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根据痰涂片抗酸杆菌试验和痰培养试验结果,评价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治疗效果分为痊愈,有效和无效三种。比较两组出现耐药性的情况。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表示,比例数以(%)表示,以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治疗有效率达到7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达到9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情况(例)
两组患者痰涂片抗酸杆菌试验和痰培养试验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阴性率显著低于治疗组患者的阴性率,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痰涂片抗酸杆菌试验和痰培养试验结果比较n(%)
两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例数比较:对照组不良反应率17.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2.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不良反应情况(例)
结核病主要传播方式为呼吸道传播,传染源是排菌的结核病患者[3],患者打喷嚏,咳嗽喷出的含有病菌的唾沫星都是传染源。结核病一直以来是国家以及世界卫生组织比较关注的传染性疾病。一方面是因为结核病是属于传染性较强的疾病,另一方面结核病较难控制,尤其是我国这种人口多,人流量大的国家,各个地区分散着不同的结核病病人,结核病患者应积极及时的接受治疗,结核病不仅影响个人身体的健康,同时也对他人存在着隐。给与患者治疗。长期服用利福平、异烟肼治疗的患者,会出现一个棘手的问题,也就是长期联合用药的弊端,出现耐药的情况。这会使得患者的治疗过程更为漫长,治疗手段也将会更加的复杂。如果不及时的得到处理,病情会迅速的发展。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结核病的预防和治疗主要基于疾病控制中心和社区实施的现代结核病控制战略。在不住院的情况下实施整个监测过程取得了一些成功。然而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作为一种新的感染源可能会带来公共卫生风险。耐药性监测可以结核病的全域性防控提供数据基础,国家结核病参考实验室目前正在以72个循环结核病控制设施为基础,在288个监测单位内实施耐药性监测,开展动态性的监控工作,构建结核病预警机制能够为这一疾病的有效控制提供制度保障。
用药期间出现耐药性,患者也可以采取肌内注射的方法,比如链霉素、卡那霉素等。不管是口服或者是肌内注射都避免不了不良反应的发生。不同的药物、不同的使用方法或者说不同的给药途径对于一些不耐受的患者来说都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不良反应。常见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患者的食欲可能会出现下降,肝胃功能出现损伤,还有一些患者会出现浑身乏力,周围性神经炎、过敏等[4]。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对患者的身体有严重的损伤,尤其是老年人[5],长时间的治疗,也会给患者产生精神压力与经济负担。
诺氟沙星胶囊属于喹诺酮类药物,喹诺酮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口服有效、副作用较少、耐药性还未大量产生等优点[6],治疗结核病效果十分理想。从上文数据可知,服用诺氟沙星的观察组临床的总有效率高,在痰涂片痰培养的实验中,阴性率低,临床上很少出现不良反应应症状。对比对照组有很大的差距。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达95%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患者来说有很大危害的不良反应,对照组的发生率占17.5%,观察组没有不良反应现象发生。这对结核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进展。喹诺酮治疗结核病不仅在效果上明显,安全性高,减少了患者病痛上的痛苦,也避免了不良反应的发生。诺氟沙星胶囊得到了诸多专家的推荐,患者也普遍认可诺氟沙星胶囊的疗效。在服用常规药物的基础上服用诺氟沙星胶囊提高了治疗的总有效率,效果理想。
综上所述,诺氟沙星胶囊治疗结核病疗效确切,临床上值得推广。肺结核的发病原理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这一疾病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是我国疾控体系中严防死守的内容之一。其病理特征主要表现为渗出、干酪样坏死和增生性组织反应。患者在临床上的反应发展较慢,不良反应表现在全身,初期的症状是低烧、易疲劳等,后期会出现呼吸道症状,例如咳嗽、咳血。总的来说,结核病的治疗要遵循早发现、规律施药、全过程管理、联合治疗等原则。在临床上,不同的患者具备不同的生理特征和心理承受能力,其具体的效果还会存在差异。除了服用抗结核的药物之外,患者通常还需要药物的相互作用,其他呼吸疗法的使用和几种药物的联合使用对临床治疗的预期效果有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