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丽钦,江章敏,林晶
福建省立医院,福建福州 350001
从我国目前发展情况来看, 我国糖尿病患者的发病人数逐渐增加, 已经成为全球糖尿病人数最多的国家。导致患者发病的因素较多,年龄、性别、肥胖等均是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尤其就老年超重患者和肥胖手术患者来说,其糖尿病的发病率较高。随着我国近些年的发展推进, 人们的生活习惯发生改变,导致腰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和腰椎滑脱等问题的发病率逐渐增高, 成为了导致老年腰腿痛的常见骨科疾病。 患者发病后, 很容易出现下肢肌力减退、肌肉萎缩和跛行等问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 从临床当前展情况来看,其对患者进行治疗,主要是将手术方法进行应用, 但是开放式手术对患者的损伤性较大。据相关研究数据显示,糖尿病患者在围术期中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其发生率高出5 倍左右,而且患者的病死率相对较高。在手术创伤性较大时,患者会出现机体应激反应,容易导致胰高血糖素和儿茶酚胺等激素分泌,对患者的胰岛细胞正常生理活动和功能造成抑制,导致患者长期处于血糖水平较高的情况[1-5]。 该研究选择该院2018 年1 月—2021 年5 月接收的45 例脊柱外科糖尿病患者,加强患者的围术期血糖控制,对其临床应用效果展开分析,现报道如下。
该次研究选取90 例脊柱外科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 例。研究组中,男30 例,女15 例;年龄60~78 岁,平均(73.23±4.03)岁。 对照组中,男29 例,女16 例;年龄62~79 岁,平均(73.33±4.09)岁。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该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为行脊柱外科手术患者;与2 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相符合;年龄60 岁及以上;符合手术指征[6-7];对该次研究知情,并同意参与研究。
排除标准:合并心、肝、肾等脏器损伤疾病者;合并恶性肿瘤者;依从性较差,中途退出研究者;存在精神病史或是具有交流障碍者。
1.2.1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手术治疗 术前对患者进行各项生命体征的监测,对患者常规血糖监测,并做好常规血糖控制、协助检查、肠道准备、术中保温及保护隐私、术后调整体位观察病情、协助运动等。
1.2.2 研究组患者在采用相同手术治疗的基础上,加强患者围术期血糖控制干预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需要对患者的血糖进行监测, 主要包括患者4段、7 段血糖,其中餐后30 min 为血糖峰值,餐后4 h为血糖谷值。在术前加强对患者的血糖监控,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评估,以便于根据实际情况,对患者的血糖进行管理,并叮嘱患者饮食注意事项,减少含糖量较高食物的摄入, 避免患者出现血糖升高的情况。在观察到患者血糖水平稳定,并且被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时,可以给予患者手术治疗。 手术完成后,需要加强对患者的血糖控制。 血糖值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恢复情况影响均相对较大, 需要医生给予患者血糖监测, 根据患者的血糖值变化为患者制订针对性治疗策略,以便于将患者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避免患者出现血糖升高的情况。 同样对患者的饮食进行控制,叮嘱患者注意事项,减少含糖量较高食物的摄入。指导患者掌握血糖监测方法,告知患者在发现血糖异常后立即通知医生, 保证给予患者及时处理,促进患者恢复。
①对两组患者的围术期血糖监测情况进行比较,包括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 血糖。
②对两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进行观察, 统计愈合例数和延迟愈合例数。
③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 主要包括感染、出血和肺栓塞等。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 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 h 血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值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围术期血糖监测情况比较[(±s),mmol/L]
表1 两组患者围术期血糖监测情况比较[(±s),mmol/L]
?
研究组患者的切口愈合率为95.56%,切口延迟愈合率为4.44%, 优于对照组的66.67%和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44%,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就接受腰椎后路手术的糖尿病患者来说, 其大多年龄较大,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因此其血糖控制对手术效果的影响较大, 直接关乎到患者的预后恢复情况和生活质量。 血糖控制是脊柱外科糖尿病患者的治疗重点内容,如果忽略相关问题,导致患者出现血糖控制效果不佳的情况, 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多种并发症,对患者的伤口愈合造成不良影响,导致患者住院时间被延长,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不利于临床发展, 因此相关问题已经成为了当前所广泛关注的医疗问题和社会问题[8-9]。就腰椎后路手术来说,其属于三级手术,患者手术创伤性较大,术后风险系数较高,而且患者的手术操作难度较大,患者术后很容易受到血糖水平的影响。据美国糖尿病协会的相关建议来看,其认为临床需要将糖尿病患者的围术期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10 mmol/L 以下为主。从我国分泌学会研究来看,其认为需要给予患者择期手术,术前对患者的血糖含量进行监测, 在糖化血红蛋白含量控制在8.5%以下、空腹血糖控制在8~10 mmol/L以下、 餐后2 h 血糖值被控制在8~12 mmol/L 以下范围内, 并且短期内不高于13.9 mmol/L 以上时,再给予患者手术治疗。该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在血糖监测达标后接受手术治疗, 均已经达到推荐水平。 糖化血红蛋白含量的监测可将患者在1~2 个月内的平均血糖水平进行反应, 并且此指标的判断准确率较高,显著于空腹血糖。因此可将其指标作为对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好坏评价的主要指标。 据相关研究数据结果显示,围术手术给予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指标进行检测,并根据实际的指标水平给予患者血糖控制,可提高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方法可被纳入到围术期血糖管理的重要变量中[10-15]。
关于围术期血糖监测频率来说,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推荐, 认为在可正常饮食的患者中加强空腹血糖和餐后2 h 血糖监测是很有必要的, 并认为针对术中麻醉患者, 需要在每间隔1~2 h 给予患者1 次血糖水平的监测, 以便于明确患者的血糖是否存在波动或是是否出现低血糖等情况, 如果患者的手术系数风险较大,需要增加监测频率。从目前发展情况来看,对糖尿病患者,尤其就老年糖尿病患者来说,其在接受腰椎后路手术围术期中进行血糖监测的频率还相对较低,以术后监测为主,对于术前和术中的重视程度较低。 而实际发展中,患者的血糖可能存在较大的变化,需要加强患者的术中血糖监测,并加强相关措施,稳定患者术中血糖水平,减少术中出血量。 而且术前需要尽可能地将血糖控制在指南所推荐的水平内,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风险,保证手术成功率,有相关研究数据结果显示,在骨科手术糖尿病患者中给予术中血糖监测,并加强监测频率,将其控制在1 次/h,更有利于将患者的血糖水平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临床医生需要从患者的病情和手术级别入手,并总结相关工作经验,为患者制订合适的手术血糖监测方案。 从而保证给予患者有效的病情监测, 将患者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促进患者术后恢复,保证患者生命健康,临床应用意义显著[16-22]。
该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 h 血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研究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和餐后2 h 血糖值分别为(6.23±1.43)mmol/L 和(8.23±2.11)mmol/L 优于对照组(P<0.05)。 同时,研究组患者的切口愈合率和伤口延迟愈合率分别为95.56%和4.44%,优于对照组的66.67%和33.33%(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44%,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0.00%(P<0.05)。
综上所述, 在脊柱外科糖尿病患者中强化血糖控制,其效果显著,可实现对患者的血糖控制,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患者恢复具有积极意义,可在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