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云凤
曹县人民医院传染科,山东菏泽 274400
糖尿病疾病特点为常累及多器官和造成多系统损伤,随着糖尿病患者数量的明显增加,糖尿病问题已经成为一项社会公共问题。 由于糖尿病病程时间长且容易产生各类并发症, 会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因此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和自我监控在糖尿病的发展进程当中具有关键作用[1]。糖尿病护理小组的作用是基于从心理护理到社会医学模式的现实要求,将专业的护理人员进行分组和培训,以多学科协作方法对患者提供护理服务[2]。国外糖尿病护理小组干预模式的起步时间较早, 建立了相应的团队规范与运作标准, 除去基本的血糖监测和药物监控之外, 还安排了其他小组成员负责患者多个方面的生活保障, 例如营养师负责分析糖尿病患者的膳食摄入和饮食要求, 运动康复人员根据患者的目标能力制订个体化运动干预计划等[3-4]。 该次研究将2018年1 月—2021 年6 月该院所收治的48 例2 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立足于小组运作模式分析糖尿病护理小组在患者护理阶段发挥的功能和作用,现报道如下。
将该院收治的48 例2 型糖尿病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 例。 观察组中男15 例,女9 例;年龄40~71 岁,平均(59.7±2.9)岁;病程1~12 年,平均(6.0±0.8)年。 对照组中男17例,女7 例;年龄40~73 岁,平均(59.5±2.6)岁;病程1~10 年,平均(6.1±0.8)年。
所有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次研究全部得到患者与家属知情同意后展开。 研究内容提交给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后经批准后实施。
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全部符合2 型糖尿病的临床诊断标准,出现典型“三多一少”症状,且空腹血糖值和餐后血糖时全部高于正常范围。
排除标准:1 型糖尿病者、应激性高血糖者;合并严重急慢性并发症者,例如糖尿病肾病或糖尿病足坏疽;恶性肿瘤者;精神疾病或其他神经官能障碍者。
两组患者全部接受常规护理方案。 在患者入院后根据患者的健康状态对患者进行评估, 了解患者的血糖稳定性,并按照患者的年龄和身体条件等确定饮食干预、药物干预和运动干预方案。 如果患者在血糖控制环节当中出现不稳定性波动问题, 则需要联系主治医生采取应急措施[5]。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糖尿病小组护理干预。
(1)组建护理团队。选拔内分泌科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和外科、神经内科、老年科、营养科等优秀护士,护理部主任担任小组组长,内分泌科经验丰富的护士担任副组长。在护理工作开始前,由各科室的资深专家对小组成员进行专业化培训, 围绕糖尿病的有关知识和护理要求等作出针对性指导,例如分析患者血糖产生波动或其他身体机能降低的主要因素[6]。 在对患者进行基础护理的前提下,开展相应的健康教育和饮食指导等重点提升患者的自我监控能力[7]。 小组组长要定期开展工作分配,同时对患者进行专科护理监督。 对患者的实际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判定后, 围绕患者从入院到出院之间的各项工作制定规划要求,让相应的人员履行各自职责。例如营养师负责为患者制定饮食计划, 心理咨询师为患者提供心理干预等。
(2)小组干预。 采用小组干预运行方式,由内分泌科安排糖尿病专科护士与医生搭配后, 主管患者在住院期间内的各项诊疗与护理工作。 了解患者的基本病情状态后,对患者进行相应的信息判定,建立患者档案[8]。 此外,所有护理人员要根据医生对患者的评定结果来做好心理管控工作, 尤其是部分年龄较小的糖尿病患者。
(3)综合健康指导。入院后护理人员需要和患者保持密切的交流和沟通,了解患者的实际状态,并为患者制定相应的降糖控制方案和血糖监测要求,提炼出患者现存的主要问题, 展开健康教育计划制定并开展初步教育[9]。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3 个方面:①让患者意识到血糖控制和血糖自我管理的重要性;②整个住院阶段和生活阶段的血糖控制目标; ③出院后的延续教育。在了解患者的实际需求后,糖尿病专科护士根据患者的血糖记录和患者主诉与小组成员进行沟通, 负责将每日的健康教育情况和结果同步记录在档案内部[10]。 对于某些血糖波动较大或身体状况不稳定的患者,要加强巡视,与患者家属共同配合预防低血糖事件的发生, 以促进患者的预后和恢复。
(4)出院管理。 出院管理过程当中,需依靠血糖管理档案当中的记录由专科护士和联络护士共同核对整个护理阶段还未解决的其他问题, 再次对患者给予针对性指导。 多学科成员为患者制定出院后的注意事项表格,整理相关档案信息[11]。 例如在后续的生活当中,患者应该了解糖尿病的常见症状和体征,以及空腹血糖与餐后血糖控制目标; 向患者介绍饮食干预的总原则, 利用实物模型对常见食物的成分和配比进行说明后了解糖尿病患者的常见禁忌食物,以便于他们在生活当中调节饮食方案;在运动管理方面, 根据患者以往的习惯制定合理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频率, 某些口服药物治疗的患者则需要平衡好运动和饮食控制之间的平衡; 自我监测管理部分除血糖之外,患者还应做好血压、血脂、肾脏等方面的全方位监测, 尤其预防周围神经病变或糖尿病足等慢性并发症[12]。
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空腹与餐后2 h 血糖数值。
比较生活质量评分方法,以生命质量(QOL)作为判定依据划分为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3 项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通过自制问卷予以调查,划分为满意(≥90 分)、较满意(75~89 分)及不满意(≤74 分),其中前两项之和为护理满意度。
研究数据借助Access 和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完成对比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和餐后2 h 血糖值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对比[(±s),mmol/L]
表1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对比[(±s),mmol/L]
?
在生活质量方面,观察组患者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
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由于糖尿病本身属于慢性疾病, 对患者状态进行评估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是护理干预的重点。糖尿病护理小组的优势在于确定了糖尿病患者照护的目标,根据患者的日常行为,对血糖饮食等多个方面做好干预延缓病情的进一步发展[13]。 由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会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严重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 因此随着社会医学模式的出现和发展糖尿病护理的方向, 不仅局限于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并延长生命, 更加注重防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保障良好的生活功能,这也是糖尿病小组的意义和作用[14]。
在小组成立之初就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 重点围绕糖尿病基本知识情况进行教育工作, 通过互联网微信平台等渠道明确成员的学习目标, 使得护理环节能够更加贴近临床工作和实际要求, 以专科知识以核信息规范掌握为根本目的提升对患者的护理质量和健康管理技巧[15]。 糖尿病护理小组的成员全部由临床科室选派的护理骨干所组成, 在专科培训的过程当中及时反馈患者护理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在组长指导之下,与小组成员协商问题解决的办法,为患者制定详细的护理质量评估体系。
例如在综合健康指导方面为患者制定降糖控制方案和血糖监测要求, 让其意识到自我血糖管理和控制的重要性, 且通过住院阶段和出院阶段的延续教育,让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尤其是出院管理过程当中,围绕患者不同方面的需求进行综合指导,包括饮食、运动、生活习惯、自我监测、定期复查等多个方面,因此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16]。 在该次研究中, 在生活质量方面, 观察组患者的生理功能、 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糖尿病护理小组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糖尿病的防控过程当中,患者在院外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管理依从性非常重要, 此时护理人员无法关注患者的具体状态, 只能在药物应用领域了解患者的状况。通过小组合作就可以将健康宣教、心理干预和综合干预进行结合, 以随访的方式强化学科之间的相互协作,可避免患者因疾病再次住院,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糖尿病护理小组模式的实施中, 患者在院内院外接受全方位的无缝隙综合护理。 从护理细节来看, 干预过程当中通过专门的护理小组围绕患者的一般资料展开了评估和分析重点改善患者的自我行为宣教和指导,能够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加全面而专业的医疗干预,提升了血糖管控的具体效果[17]。 在该次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和餐后2 h 血糖值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证实了糖尿病护理小组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此外,糖尿病小组充分发挥了专科优势, 将各个科室的专业人员集中在一个团队, 根据患者的具体需求采取了干预方案。例如某些老年患者病程时间较长,自身胰岛素分泌功能受损严重, 此时就需要内分泌科的专业护理人员配合营养科护理人员给患者提供药物调整方案和营养支持方案。 数量庞大的糖尿病人群采取常规血糖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有效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因此在后续的工作当中, 需要进一步推进护理小组的深度应用[18]。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糖尿病护理小组可以较好地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 患者的满意度更高。
综上所述, 糖尿病护理小组能够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帮助患者稳定血糖提升自我管理能力,促进患者满意度提升。在类似的慢性病护理过程当中可以发挥稳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