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琳莹
山东国欣颐养集团新泰良庄医院内科,山东泰安 271219
脑梗死是因脑动脉缺血导致的临床常见病,会对患者神经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 导致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神经功能缺损、运动障碍等,其具有致残率高、致死率高、易复发的特点,脑梗死急性期为脑梗死发病2 周之内[1-2]。 目前治疗脑梗死主要使用早期溶栓法,其能够将狭窄、堵塞的血管快速再通,以恢复正常血流,从而减轻神经功能损伤程度,但这种方法有较为严苛的治疗时限, 对于时间窗口和不符合适应证的患者并不适用, 临床上主要采用药物进行抗血小板聚集、保护神经功能,但治疗效果难以令人满意[3-4]。近年来,临床上常用丁苯酞氯化钠治疗脑梗死, 其能够减轻神经损伤、 改善脑神经血液供应,但是单一用药疗效有限,因此该研究尝试引入中医治疗法[5-6]。 该研究 2019 年 10 月—2021 年 10 月选取该院收治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84 例为研究对象, 对联合通脉消梗汤与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使用区组随机化法选取该院收治的84 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以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2 例。 研究经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并通过。
研究组男 24 例,女 18 例;年龄 45~76 岁,平均(58.33±2.17)岁;病程 3~37 h,平均(17.05±2.95)h。对照组男 25 例,女 17 例;年龄 44 ~78 岁,平均(58.17±1.83)岁;病程 4~35 h,平均(18.21±1.29)h。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础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4》[7]对脑梗死急性期的诊断标准;经头颅CT 检查显示,患者为低密度梗死灶,脑室受压变形且中线结构出现位移;患者有流涎、语言障碍、肢体偏瘫等症状。
排除标准:其他严重心肝肾疾病者;合并恶性肿瘤者。
全部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基础治疗,包括吸氧、神经营养、 斑块稳定、 双联抗血小板及内环境紊乱纠正,若患者血糖、血脂、血压有异常情况,还应降糖、降脂、调压,并进行吞咽训练、语言训练等。
对照组患者使用丁苯酞氯化钠(国药准字H201 00041)静脉滴注治疗,2 次/d,100 mL/次。
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通脉消梗汤治疗,药方中包括蜈蚣3 g,全蝎 5 g,甘草6 g,10 g 川芎、地龙、土鳖虫、红花,丹参15 g,当归20 g 及生黄芪60 g,以清水煎煮至 400 mL,1 剂/d,分为两次服用。两组患者均进行14 d 治疗。
于患者空腹时取其静脉血, 离心取出血清后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以比较两组患者炎性应激反应指标,包括 TNF-α、hs-CRP、IL-6。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评价为显效、有效及无效。 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神经功能评分改善超过90%;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一定程度改善,神经功能评分改善18%~90%;无效:不满足以上标准。 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0%。
参考NIHSS 量表,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分数越高则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高;参考Barthel 评价表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分,分数越高则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高。
于患者空腹时取其肘部静脉血, 离心分离血清后,对上层血清进行检测,包括血清SOD、GSH-PX及MDS。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患者各项炎性应激反应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炎性应激反应指标对比()
表1 两组患者炎性应激反应指标对比()
组别 TNF-α(ng/L) hs-CRP(mg/mL) IL-6(ng/L)研究组(n=42)对照组(n=42)t 值P 值9.62±1.37 14.41±1.35 16.140<0.001 3.45±0.64 6.12±0.82 16.635<0.001 15.14±0.78 20.31±1.70 17.914<0.001
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治疗前,两组患者Barthel 指数与NIH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明显改善,研究组患者两项评分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 指数与NIHSS 评分对比()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 指数与NIHSS 评分对比()
组别Barthel 指数治疗前 治疗后NIHSS 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n=42)对照组(n=42)t 值P 值46.47±5.28 45.39±4.37 1.021 0.310 94.63±6.12 87.25±5.33 5.893<0.001 16.59±2.41 16.51±2.49 0.150 0.881 6.24±5.51 10.70±7.52 3.100 0.002
研究组各项氧化应激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4。
表4 两组患者氧化应激指标对比()
表4 两组患者氧化应激指标对比()
组别 SOD(U/L) GSH-PX(mmol/L) MDS(ng/L)研究组(n=42)对照组(n=42)t 值P 值114.85±2.50 103.88±3.41 16.814<0.001 43.65±1.04 35.81±3.22 15.015<0.001 5.24±1.49 11.63±2.47 14.356<0.001
近年来,随着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改变,我国脑梗死发病率逐年升高。 脑梗死急性期是因脑组织供血障碍、血流障碍导致脑组织缺氧、坏死而引发的,其起病急、发病快,且病死率高,已经成为老年人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8-9]。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发病后,会出现脑动脉自我代偿功能丧失的情况, 从而引发脑组织局部坏死,严重损伤患者神经功能。且由于患者常同时出现血管壁病变, 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常使用脑部缺血区灌注疗法[10-11]。
脑梗死治疗中,丁苯酞是脑保护的常用药物,能够有效保护患者中枢神经和脑血管, 对于急性脑梗死导致的病理性损伤有显著的阻断作用, 有利于促进脑部代谢能力, 从而减轻脑水肿, 以加强血液灌注、抗血小板聚集,并减小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带来的损伤[12-13]。
在中医领域中,脑梗死属于中风范畴,主要因风邪挟痰痹导致经络阻滞,治疗应以活血通络、祛风化痰为主[14-15]。通脉消梗汤中使用的红花能够散瘀止痛,黄芪可以补气升阳,丹参活血化瘀,当归润肠通便,地龙可清热定惊,川芎能行气开郁,全蝎具有攻毒散结之效,甘草可清热解毒,蜈蚣能熄风镇痉,土鳖虫可续接筋骨[16]。 将这些药物联合使用,能够有效活血、通经、理气解郁,从而有效改善脑梗死症状,恢复患者受损神经功能。 孙巧丽等[17]研究中,通脉消梗汤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治疗有效率(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该研究中,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7.62%,高于对照组(P<0.05)。该研究在治疗有效率方面数据与孙巧丽等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
综上所述,在脑梗死急性期治疗中,使用通脉消梗汤与丁苯酞氯化钠联合治疗有显著效果, 有利于减轻患者氧化应激与炎性反应,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可进行临床使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