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泽坤
(吉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吉林,长春 130000)
乡村振兴战略是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举措,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任务。农民素质的优化提升是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以及生活富裕的重要前提。因此,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抓好农村精神风貌与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是当下聚焦重任。
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关乎国计民生大任,深入探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才能正确认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义,从而提出农民素质的优化策略。
首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基于改变农村落后的现状。我国的发展进程从农业社会逐渐转化为工业社会,农村的发展特点注定会走向衰败。因为工业社会能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并且收入持续稳定,这一条件吸引了大量的农村劳动人口前往城市就业,导致农村人口骤减成为仅剩少量老人及儿童的一座空壳。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工业化初期,我国农村经历了一场巨变,上亿农村青年劳动力涌入城市。虽然这部分劳动力促进了国家进步的步伐,但却让农村的生产发展力大大降低,逐渐走向败落道路。
除此之外,农村青年劳动力的流失还引发出一系列问题。第一,农村土地荒废,种植面积减少。农业生产率低,收入不稳定,与工业化岗位相比毫无优势。劳动力全部转移导致无人进行农业种植。因此,大部分农民弃农从商,将家中土地闲置任由杂草丛生。第二,村落数量不断减少。根据住建部门的统计与调查,发现村落正以每年进六万的数量不断减少。第三,农村住宅全部被闲置,浪费了大量房屋资源。外出就业的青年劳动力发展稳定之后,会举家搬迁至城市生活,甚至为了生活便利将所有家庭成员的户口全部迁移到城市,成为真正的城市居民。勉强有部分人员未迁移户口,但从不回农村生活,只在过年期间回村打扫卫生。导致大量农村房屋被闲置,个别破烂不堪的危房还影响了周围农民的安全问题。
农村未来发展困扰除上述问题,最难解决的是现代农民对农村的感情因素。农耕社会传递的文化是“故乡”,对故乡的怀念是被反复歌颂赞美的基本情感。但现在农村的青年受到不明所以的城市歧视后,非常排斥农村的大环境,时刻想要离开农村成为一名城市居民。农民长辈在教育下一代时,反复提及的是一定要认真学习,长大后走出农村。这代人长大后见识了城市的热闹与繁华,厌倦了农村的物资匮乏。在感受到农村与城市公共设施以及社会资源等多方面的差距后,坚定了逃离农村的信念。因此,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迫在眉睫。
农民的素质代表着农村人口的质量以及农村发展的潜力。近年来农村地区的经济文化以及教育水平随着国家的总体发展有了一定的进步,农民的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但距离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依然相差甚远。单从教育来看,农村地区的辍学率非常高,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在入学率这一关就远不达标。根据调查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农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低于城市居民,文盲群体全部由农村产生。加上地理位置差异加持,我国北部地区以及西部地区的农民文化水平较南方地区相比差异巨大。
造成以上现象的因素较多,主要有工业发展热潮带来的人口结构调整,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民受文化教育平台。发展过程虽然暂缓了这一现象,但由于持续力度不持久,教学资源较匮乏等原因并未坚持下去,严重影响了农民文化水平素质。其次,在经济生产方面农民一直以来背负着经济的重压,无暇顾及教育发展,进一步加剧了文化水平素养的制约。青年劳动力即便前往城市,所从事的工作种类只能集中在体力劳动领域,严重影响农民的职业发展。
农民心理素质表现出强烈的依附心理,毫无主体意识。盲目崇拜阶级分化,因循守旧,消极无为,形成了保守狭隘、自私自利农民意识标签。对积极参与生产,调理生活情志毫无兴趣。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对农民的影响根深蒂固,重农抑商、重男轻女、盲目迷信等观念严重抑制了农民心理素质提高。此外,农民的道德观念非常薄弱,法制观念淡薄,思想失衡道德失范,表现出明显的功利主义与个人主义,不关心社会与集体的发展,严重阻碍乡村文明建设发展。
农民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国际市场竞争需要高素质的农民。农产品的经济效益为国际竞争加持了动力。农产品的质量品种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对生产经营者的素质要求较高,因此,提高农民素质很有必要。
高素质的农民能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高素质农民要求其掌握专业的农业知识,学习使用高端农用器械,熟悉农产品经营生产活动,提高参与农业国际竞争水平。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产品进口关税减弱导致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更加激烈,要想在国际上拥有一席之地,我国农产品的价格以及质量就需要凸显出一定的优势,高素质农民的有利作用在这个时候显现了出来。
市场经济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农民。高素质农民拥有专业的农业科学技术,强健的身体素质,能快速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理念,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而以往素质较差的农民会制约先进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应用,让现代化生产方式无法推进,而从影响农民对国家的贡献。提高农民素质,还能将其它领域的资源与农民的特长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农民的劳动力,促进各个领域全面发展。
高素质农民能解决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依靠科技,科技依靠人力。因此高素质农民能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乡村振兴为背景,提高全体农民的素质是乡村振兴的总抓手,加大力度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是为了打造高素质农民队伍,加快建设农业现代化生产。目前,对于如何培养农民的素质这一问题,国家以及社会正在全体探究。下文就乡村振兴视域下如何提升农民素质提出一些看法。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全面提升农民素质的优化策略可以围绕政府主导,制定素质全面提升规划,社会联动,发挥社会组织治理作用和个体行动,提高自主自觉学习能力三个方面具体实践。
3.1.1 重视农民文化知识和技术能力的培养 对农民的文化知识以及专业技能的培养不能采取一刀切模式,需要根据个人专长分类制定培养计划,针对性的进行组织培训。例如,根据年龄阶段或着受文化教育程度分批次进行培训。其次,对农民技能上的培养不能过于单一,需要以实用性用主,结合当地特色,采取形式多样的培训,例如某地刺绣工艺闻名遐迩,政府可以组织当地妇女学习刺绣工艺。除聘请专业领域专家实地培训以外,可利用信息化时代的优势开通线上培训平台,让当地妇女不受环境条件限制,随时随地可以进行刺绣工艺的学习。针对男性农民以现代化种植技术培训为主,因地制宜开发新型农作物。例如,某地气候潮湿,政府应组织专业科考人员调查实验,找出适合在潮湿地区生长的农作物或经济产物,带领各家各户进行种植。在培养过程中,以种植大户或优秀团队培训为主,让其带动周边群众。
3.1.2 重视职业农民开阔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新型职业农民这一词条的出现,标志着农民素质的提升。新型职业农民是以农业为职业,拥有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经营并达到相当水平的现代农业从业者。是开阔农民思维的产物。具有思维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是新型职业农民的标志,因此,政府应创新培训模式,将理论知识讲解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加大财政倾斜力度扶持先进个人外出深造,进一步提升农民的创新思维,让其学成归来发挥领头雁作用。
一方面,企业发力配合政府搜集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对农民进行技能培训,建立完善的技能考核机制,培训结束后进行严格考核,给予考核通过的农民颁发专业证书并进行奖励,激发农民参与培训的兴趣。在岗位设置上,加入专业技能要求,刺激农民以高素质人员为目标,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社会各组织单位设置特殊岗位,为高素质农民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引导和支持社会组织对农民进行岗前技能训练,规范社会组织用工制度和用工环境,让社会组织全面发挥出提升农民素质的作用。
当前农村的文化广场建设较为普遍,社会组织可以依托这一载体培养农民的思想道德以及生活情志。例如,闲暇农民可以自发组织舞蹈、象棋、演唱等娱乐小组,邀请懂得这项技能的成员担任小组长,带领其余人员训练,在文化广场定期开展文艺活动比拼。当地医疗部门的退休人员可以组织健康常识主题讲座,让农民前来聆听,养成保护自身安全健康的习惯,同时,在遇到别人需要帮助时能利用自己所学医学常识给予简单的帮助,提高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以企业发展为载体,培养农民的技术素养,例如,绿色食品企业组织专项无公害农产品、食品安全、标准化生产等知识培训讲座,丰富农民的环保意识。管理运营企业开展专项农产品运营管理相关技能与知识,帮助农民做好自身所经营的农产品,拓宽产品销路,提高市场竞争力。
构建农民自我发展体系需要明确农民能否通过自我发展提高自身素质。农民个体行动,是指通过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抓牢政府以及社会提供的培训机会以及就业岗位,不断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实现自我价值。
虽然农民的素质稍有欠缺,但与传统社会的农民进行比较,现代农民的素质相对较高。旧社会时期的农村长期处于封闭落后的状态,农民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整体思想封建愚昧,没有发展的基础与途径。但随着国家的进步与发展,现代农民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部分农民接受过短暂的教育,掌握了简单的技能,具备了发展的基础。从事的职业也从单一的种植劳作转变为形式多样的劳动。通过岗位要求认识到了提升自身素质的重要性,利用便利的交通前往发达地区学习一技之长,过上富裕生活。周围的同伴以此为动力表现出强烈的发展意图,积极参与组织培训,学习专业技术。以某村老妇创业种茶成功为例,她为学习种茶技术日日前往几十公里的茶亩良种基地,学习专业种植技术,不断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反复实验,扩大种植规模。皇天不负有心人,她的茶苗种植成功被茶农抢购一空。她的带动下,周边农民一起建立了茶叶种植基地,增加了收入,实现了生活富裕的梦想。
农民素质的提升不仅需要依靠政府力量,还需社会各组织协同联动发挥治理作用,最后,在农民视角下调动农民提升自身素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个体行动起来,提高自觉学习的能力。简而言之,政府层面以总抓手的地位建立农民素质培养目标,联合媒体大力宣传典型示范政策制定,督促农民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机会提升自我素质。完善奖惩机制,激励农民主要通过多种途径学习专业技能。搭建各类平台为农民的发展创造机会与条件,让农民挺直腰杆步入社会,增强农民的自信心,摒弃消极无为心理。最后,做好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工作,将农村教育事业放在首要位置,重点普及农村义务教育的落实。在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的同时,关注职业道德教育以及法律知识科普,提升农民的道德素养,让农民成为知法守法,思想觉悟高超的现代化社会主义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