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籍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业倦怠的现状与对策

2022-06-13 08:08张薇
现代农业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学业院校高职

张薇

(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0)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宣告,我国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开始实施乡村振兴计划。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关键都在人才,而农村籍大学生跟农村有着天然的血缘联系,又具备新的知识理念,是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等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农村籍大学生进入高等职业教育的比例有了明显的提升,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必要的智力支持。但是部分农村籍高职院校大学生升入大学后对学习失去兴趣与动力,学业成就感降低,学习效率低下,出现旷课、“低头族”等学业倦怠的现象。了解农村籍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业倦怠的现状,有针对性的提出降低农村籍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业倦怠水平的策略,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持具有积极的意义。

1 学业倦怠

学业倦怠是一种与学业相关的,持续的,负性心理状态,表现为较低的学习兴趣,消极的学习态度,学业成就感低下等。纵观以往有关学业倦怠的研究,可以看出:第一,学业倦怠在特定的情境下产生的学习状态;第二,课业压力大、学习兴趣低下、学习动力不足等因素是导致学业倦怠产生的主要成因;第三,学业倦怠能引发心理、生理上的不良反应,例如耗竭感、低效能感等。

2 农村籍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业倦怠的现状

研究选取河南省3 所高职院校800 位农村籍大学生作为对象,发放800 份问卷,回收762 份,回收率为95.2%,最终有效问卷为745份,问卷有效率为93.1%。选取杨丽娴等编制的《学习倦怠量表》(2005)。该量表包含情绪低落、成就感低、行为不当等三个维度,20 个选题。选取SPSS17.0 对有效数据进行处理。

表1 农村籍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业倦怠描述性统计结果(N=745)

研究选取五点计分法,3为中间值,题项数×3就代表中等程度。根据问卷分析的结果,得出农村籍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业倦怠总表及各分量表的描述性分析结果(见表1)。

农村籍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业倦怠总体水平和各维度都处于中等偏上水平。通过对问卷的进一步分析,发现:55.5%的农村籍高职生学业倦怠总水平达到中等及以上程度。三个维度中达到中等及以上程度的比例分别为55.1%、54.2%、57.6%。这表明农村籍高职院校大学生有努力学习为个人创造更多的成长成才机会的意愿,但也存在一大部分农村籍高职生学习积极主动性不高的学业倦怠情况。

3 农村籍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业倦怠影响因素分析

综合运用访谈、个案研究等方式,进行有计划的调研,分析归纳出影响农村籍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业倦怠的因素有:

3.1 农村籍高职院校大学生生涯意识薄弱,学习内驱力不足

受“子承父业”等小农思想的影响,大多数农村籍高职院校大学生并没有从整个生涯规划的角度来看待自己的大学生活。上大学对于他们只是在校园中度过一段时光,等待成人。调查中,大一学生的学业倦怠程度显著高于大二学生,女生的学业倦怠程度显著高于男生,这都与农村籍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涯意识薄弱有关。在大学之前,农村籍大学生有强烈的考上大学的生涯目标。进入大一后,这一生涯目标已不复存在,却没有新的生涯目标替代,导致了一定程度的学业倦怠。进入大二后,面对即将到来的毕业和就业,农村籍大学生又重新找到了生涯目标,因此学业倦怠程度降低。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男、女不同的性别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角色。对于农村籍女大学生来说,“干得好不如嫁好”思想在农村影响很大,很多农村籍高职院校女大学生上大学只是为了“镀金”。加之看到农村籍大学生签约理想的工作率比较低,产生了更深的学业倦怠。

3.2 原生家庭对农村籍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习的不良影响

农村籍高职院校大学生家庭经济水平对学业的负面影响。农村籍高职院校大学生受家庭经济水平的影响,未来的就业不能依靠家庭的支持,只能靠自己努力学习。但是这种强烈的学习的欲望和生活的负担给他们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反而对学习造成了不良影响,产生了学业倦怠。

农村籍高职院校大学生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学业的负面影响。这一代农村籍大学生是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而成长起来的一代。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大量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也在他们的成长经历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很多农村籍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都伴随着父母外出务工,留守、流动等经历。父母的缺席或错位带来的隔代教养和不正确的教养方式,也对农村籍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学业倦怠产生了影响。访谈过程中,家庭和谐程度、单亲家庭、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再婚家庭等几类因素被认为与学业倦怠的相关程度较大。

农村籍高职院校大学生较低的家庭文化水平对学生学业倦怠的影响。一方面,农村家庭的父母大多知识水平较低,在孩子有困难的时候不能给提供心理疏导,因而农村籍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情绪耗竭程度较高。另一方面,较低的家庭文化知识水平也造成了对高职教育的偏见。“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在农村依然根深蒂固,高等职业教育虽然也被冠以高等教育的名称,但在农村家长的心中,认为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是“天之骄子”,而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则是普通高等教育的弃儿。对于大多数农村家庭来说,孩子高考上大学是鲤鱼跳龙门的一次人生际遇。但更多的家长将这种改变寄托在考上本科层次的高校。考上职业院校对于他们来说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因此家长不重视孩子在学校期间的学习。

3.3 高等职业教育无法真正满足农村籍高职院校大学生对就业的现实需求

农村籍高职院校大学生对就业有着更加强烈的愿望,对于很多农村籍高职院校大学生来说,上大学——找工作,是他们离开农村进入城市最快捷的途径。但是现实的高等职业教育却无法真正满足农村籍高职院校大学生对就业的现实需求。《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颁布以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呈现出强劲势头,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存在一些导致学生学业倦怠的问题,导致很多高职生特别是农村籍高职生学习动力不足、兴趣不高。

从教学内容来说,高等职业教育应该重视的是应用性,但是一些老师不能跟上目前日新月异的知识、技术的更新换代。过时的知识在工作中无法使用,很难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课程设置来说,一些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依然以理论讲解为主。对于学习基础较差农村籍大学生来,理论讲解对他们而言无疑是“天书”,产生学业倦怠也在所难免。从考评方式来看,现有的高职院校学生考评方式仍采用以往以笔试为主的考评方式,这种考评方式无法激发学生学习技术的积极性。

面对与现实的岗位需求严重脱节的高等职业教育,一些农村籍大学生毕业后不容易找到理想的工作,对于学习的意义产生了严重的质疑,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自然选择“躺平”。

4 乡村振兴背景下降低农村籍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业倦怠的对策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人才的振兴。农村籍高职院校大学生来源于农村,他们爱农村、爱农民,是乡村振兴难得的人力资本。如何降低乃至消除农村籍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学业倦怠水平,将他们培育成为具有较强生产力和战斗力的持续推动乡村振兴的支柱力量,是教育者和整个社会都应思考的问题。

4.1 提升农村籍高职院校大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动实践性

加强对农村籍高职院校大学生时代责任意识的培育。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要将农村籍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人生梦想与乡村振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广大农村籍高职院校大学生自觉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三农”的新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树立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的坚定信念。

树立生涯规划意识,明确学习的意义。帮助农村籍高职院校大学生从整个职业生涯规划的角度看待自己的大学生活,明确现在的专业学习和将来就业,以及自己整个人生的关系。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加强职业生涯辅导,包括全方位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价值观、人格特质等,能够准确分析外界的就业环境,进而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和生涯目标,制定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路径。

4.2 优化农村籍高职院校大学生成长的社会支持环境

实施乡村文化振兴,营造热爱学习、崇尚知识的家风乡风。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每个人的第一所学校,家乡是个人魂牵梦绕的精神家园。无论从时间上还是从地位上,良好的家风、乡风都具有学校教育无法超越的优势。一方面可以通过建设文化墙、文化广场的形式,营造热爱学习、崇尚知识的氛围。另一方面可以举办家长课堂,请专门的家庭教育专家介绍学习的重要意义和家庭教育的方法。

依托乡村振兴,在农村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营造返乡就业的氛围。当更多的农村籍高职院校大学生看到返乡就业的大好形势,看到自己的所学在乡村振兴大有作为的时候,就更坚定了在学校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将来为家乡的振兴做出自己的贡献的决心。一方面要引进企业,增加返乡就业岗位。另一方面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

构建有利于农村籍高职院校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校园氛围。农村籍高职院校大学生中有一定数量的学生是家庭困难学生,学校要照顾好他们的饮食起居,以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适当采用减、免、助、贷等方式帮助他们,防止由于生活压力造成的学业倦怠。在就业方面,学校要整合多方面资源,方便农村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

4.3 完善农村籍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才培养机制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水平技能型人才,高职学院应进一步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更新课程结构。要用新的科技成果不断丰富和更新教学内容,融合传统的课程资源。增加实训课的比例,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扎实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根据学校的专业发展需求,建立实训场地,及时将农村籍高职院校大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训课上得到训练,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让广大农村籍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专业实训、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性教学。要加强校企沟通。搭建校企沟通平台,将一部分企业引进校园,向农村籍高职院校大学生介绍企业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建立订单化培养,与企业联手打造更适合乡村振兴要求的新时代的农村籍高职院校大学生。在考评方式上,构建形成性评价加终结性评价、知识加实践、线上加线下相结合的考评机制。并让企业参与到农村籍高职院校大学生整个考评过程中,让农村籍高职院校大学生能够感受到切切实实的职业化。

猜你喜欢
学业院校高职
艰苦的学业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35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