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的房子,楼顶很宽,架一张简易的桌子,配两把竹藤椅,还有一把圆面蒲扇。四月的天还透着一股清凉,楼后的祖屋上爬满一毯喇叭花,月光温柔地洒下来,淡紫色的花瓣早已垂下娇嫩的脑袋,陷入甜蜜的夢乡。青瓷茶具正被主人认真地码在桌子上,干枯的茶叶在翻滚的开水里舒展热情的身躯,空气里飘散着浓郁清幽的香味。放假回家的孩子们停止嬉戏,搬来小椅子端端正正地坐在一位老者周围,摆出一副极其乖巧、愿意安静聆听故事的模样。
北方的夜空有数不清的星星。这些星星呀,全部由一个神仙掌管。这个神仙叫什么呢?老人家呷了一口茶,给孩子们卖了一个关子。神仙叫“玄武”。他原来只是北海的一只大龟,身子被当作一根巨大的柱子,支撑着一座叫蓬莱的仙山,仙山上住着很多神仙。这只大龟非常有灵性,在蓬莱仙山下听了很多神仙说法,过了许多年后,自己也修炼成神仙。他也叫北帝,既管北方又管水,还是一个水神呢。所以每年的三月三,我们都要祭拜北帝,祈求他为我们消灾解厄,保佑年年风调雨顺??
老者的故事我们且不去论其真假。不过,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前后,在北流市大里镇的六厚村,家家户户真真切切要忙碌上几天几夜。
上巳节,在汉族群居的这个村子里,是为贺北帝诞而生。神灵散福,游龙过巷,筵席大摆。
就在老者讲故事的当口,楼梯拐角处一个半旧的电饭锅内胆里盛满绿豆、红豆、花生米、大白芸豆等各色豆子。豆豆们你枕着我,我挤着你,在清凉井水的浸泡中,泛着清亮亮的光,浅浅地投射到挂着几串粽子叶的白墙上。
对于三月三庆典活动准备工作的开始时间,没有确切的答案。或许是从豆豆们进入水中等待物理变化算起,或许是从村民们把停放在储物间的“龙”和“狮子” 们请出并清洗干净重新上色算起,或许是从邻居间突然互动频繁,你到我家看看,我到你家瞧瞧,聊聊彼此为三月三那天准备了啥吃的喝的算起??
农历三月初二傍晚,准备晚饭已变成了可有可无的事情。厨房灶台上的那口大锅在柴火持续高温的舔舐下,吐出氤氲的水蒸气,如刚下了蛋要向全世界发出傲娇宣言的母鸡一般,发出咕咕的响声。包有豆豆和猪肉的粽子就在这锅中进行一场华丽的变身。
院子里开始陆陆续续冒出八仙桌、大圆桌、长凳、矮脚凳??之前被尘封的桌子和凳子似乎都在等待这一天的到来,它们挤满整个院落,在一群边干活边大声唠家常的妇女中间,享受今晚整个村子的通明灯火。
竹筛子,大圆盘,一大团和好的糯米粉,烫过的卷心菜,炒熟的白萝卜丝、红萝卜粒、芋头粒,切碎的木耳??各式各样的食材摆满桌子。预计来客多的人家,早早约了外村的亲朋前来协助准备第二天招呼客人的食物。
除了粽子、芥菜包,俗称“米助”的小吃也是用于本次盛典的传统食物。它的做法类似包饺子,但是因其需要的食材不易保存,故只能前晚做好,第二天开吃,否则会变质。
初二当晚,院子里开始集合各路亲朋好友,揪一小团糯米,旋转、揉捏、放料、合口、包菜叶,一套动作在女人灵巧的手中行云流水般完成。原先空着的竹筛在女人的谈笑声中,变戏法似的摆满了一个个卷心菜包裹着的带各种馅料的糯米团。男人们忙着清理蒸笼,在笼屉上铺一块洁白的棉布,把团子放上去,盖上锅盖,架在灶炉上慢火蒸。每家的蒸笼必须要两三层以上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一项“巨大工程”。
厨房的明火,古老的灶台,院里搭起的临时灶炉,从初二下午到初三的凌晨过后,只要来客不断,烟火便不散。
庆典当日,天刚蒙蒙亮,鸡鸣第一声起,北极星依然倔强地悬挂于日与夜的交替处,淡淡的晨光似乎也不能阻止它对世间一瞥再瞥的决心。刚和衣睡下没多久的主人们第一个起身,先察看一遍晾在厨房和院子里的食物,再把院子麻利地拾掇完毕,才急速地洗漱换衣。
大门外响起过路村民的脚步声和招呼声。提着篮子赶往祠堂进行第一次供香的村民们彼此热情而礼貌地朝对方喊,“早呀!”“同早!”“恭喜!恭喜!”“同喜!同喜!”
在自家院子的香炉里点燃的几炷香,伴随着村里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和锣鼓声,散发出缕缕青烟。老人们自发赶去庙堂充当烹饪师傅,每家还要派出一名青壮年男子前去充实舞龙舞狮队伍,家中剩下的人员只需做好招呼来客的准备工作便可。
细心的主人家会把做好的粽子、米助、卷粉配上各式蘸料,大批地陈列在厨房里,早到的客人与主人寒暄一番,便各取自己喜欢的食物。吃过之后赶往庙宇祈福,再到村中游玩。
神灵散福,游龙过巷,是本次庆典的重头戏。身在外地的人,只要有空闲时间,都要在这一天赶回家中参加活动。走街游巷的时间有一定的讲究,什么时候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出游,由掌管时间顺序的长者通知领队。
庙宇中供奉的北帝像和各路神仙在这一天里被德高望重的老者“请上”系着红绸丝带的轿子,由年轻力壮的男子抬着在出游队伍的最前列。近年来,诸位神仙由“坐”轿子改成“坐”车,推车的队伍两旁,身穿斑斓服饰的女人们手捧鲜花和各样物什紧随前行。
举牌的人不是身姿挺拔的俊男,便是容貌靓丽、身材姣好的美女。举牌人身后跟着两只神武的“狮子”,它们做出跳跃、搔痒、抖毛、舔毛等动作,形态惟妙惟肖,惹得众人不禁鼓掌叫好。打鼓敲锣的自然不能少,有的开着三轮摩托,把鼓放车上,鼓手坐在边上打;有的弄来一个有轮子的简易架子,大鼓架在上边,前面一个人拉着走,后边一个跟着边走边敲。道路两旁挤满围观的人,两边的楼房顶上也站了许多人,大家都在等着选几只游龙祈福。
向游龙祈福得选“高大威猛”的大龙才行,舞龙的队伍中但凡出现儿童队伍,那矮矮小小的龙儿“游过”,人们只在边上会心一笑,并不行动。一旦有成年人举龙的队伍经过,要祈福的人们便挤到人群前,有手拉手的情侣或朋友,有怀抱孩童的父母,有心怀愿望的妇女,纷纷在龙身下如游鱼般欢快地来回穿梭。据说,穿过龙身的人能获得龙的庇佑。
出游的队伍绕着整个村庄巡游,当来到人流如织的大路时,往来的车辆均自觉地靠边停车,静静地等待队伍全部通过之后方才重新发动汽车。
游龙活动持续了一个早上,村民们便回家休憩,等待下午的庆典时间。中午,各家厨房的锅碗瓢盆和各类食材也正上演着一场热闹非凡的烹饪派对:洗、切、煮、炖、炒、焖、拌,端盘上桌??招呼远道而来的客人以及闻讯前来的游客。在小小的院落里,只要是客,都可尽情享受淳朴的村民们制作的美食。
筵席从中午延续到晚上,来客多的人家,收了一桌,打扫干净之后,立马又摆上一桌。华灯初上,村中的篮球场和舞台是村民们娱乐的天堂。接近夜里十点多,习惯早睡的村民们渐渐散去,喧嚣的节日也接近尾声,还未散去的客人在月下与主人家交杯浅饮。主人家在一天的忙碌之后,泡上一壶热茶,与最后一拨客人(一般是最熟悉的亲朋好友)在茶香袅袅中拉起家常。看家的小狗拖着吃饱的大肚子,眯着眼睛,寻一个最舒服的姿势,蜷起身子,趴在主人家的脚边发出心满意足的“嘤呜”声??
作者简介:莫晓,本名莫晓霞,女,仫佬族。作品散见于《广西文学》《三月三》《北流文艺》《河池文学》《玉林日报》等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