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
在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开幕前,作为法治媒体,《方圆》杂志计划推出一期“法治冬奥”系列报道。我和同事联系了北京202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的法律事务部进行采访。冬奥会涉及哪些法律问题?法律事务部有哪些工作?坦白来说,对这些问题,学法律专业的我也只是略知皮毛,做好这期报道,对公众来说更是一次难得的普法机会。为了采访,我们数次来到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首钢园区的冬奥组委办公点。
首钢园办公园区内还保留着运送矿石的天车行架、熄了火的炼钢高炉、蒸汽车头、大烟囱……而冬奥组委办公楼本身就是利用首钢的老厂房、旧仓库改造的,还沿用了原来的名字:料仓、筒仓、联合泵站等。无论是园区建筑结构还是办公室的环境布置,都简约而不简单,处处体现着举办一场“简约、安全、精彩”冬奥盛会的精神。经沟通,我们了解到北京冬奥法律服务工作主要围绕四方面进行:一是作为内部法律顾问,为北京冬奥组委依法决策提供相关支持和服务;二是作为法务协调部门,代表北京冬奥组委参与处理相关法律事务,参加重大谈判,出具法律文件;三是作为法务审核部门,统一管理审核委内合同、协议等文件;四是作为权益保护部门,归口管理涉奥知识产权事务。我们原以为,冬奥会和法治相关的内容,无非就是知识产权,比如保护“冰墩墩”“雪容融”形象不被侵犯、打击盗版等。但与法律事务部沟通下来,我们才发现,知识产权保护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法务工作贯穿北京冬奥会筹办过程的方方面面,从筹办备赛、宣传推广到商务谈判,再到创意成果保护等,都离不开法治护航。
从法律角度,这些内容都很清楚,但要向大众解释好北京冬奥法治工作,这些内容却又太专业了些。在我和法律事务部工作人员闲聊时,她无意中的话引起了我兴趣:“我们所做的工作其实非常繁杂,内容最终都体现在合同里。就像马上要上映的动画电影《我们的冬奥》,因为根据国际奥组委规定,吉祥物不能有性别差异,所以我们在与制片方签订合同时,必须得把使用‘冰墩墩’‘雪容融’形象时不能有性别差异写进去,最明显的就是吉祥物不能说话,因为一说话就容易分辨男女。”
尽管采访时“冰墩墩”还不是“顶流”,但显然这样的小切口、小话题很有意思,再深度挖掘下去,我又发现“场馆清洁”也是大众既好奇又不了解的“点”,值得进一步报道。于是,本来看似严肃的冬奥法治稿件里有了生动的力量: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为什么不能说话?为什么冬奥会各个场馆里电梯、空调甚至插线板上的商标都要被遮盖?观众在奥运赛场为什么不能随意挥舞旗帜或者横幅……这些看起来有些奇怪的问题,极大吸引了读者注意力。
后来,我经过采访北京冬奥组委法律事务部及相关专家数十人,把这些问题都写进稿件里,于是有了包含《“冰墩墩”“雪容融”为什么不能说话》《让冬奥会在法治轨道上运行》《见证中国法治奥运:从“零”到“高起点”》三篇文章的系列深度报道《法治冬奥》,对北京冬奥法治工作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的报道,并在冬奥会开幕前的《方圆》杂志2月下刊封面推出。稿件刊发后,冬奥组委法律事务部部长、北京市司法局局长李富莹在微信工作群里写下一段长长的感言,“《方圆》杂志社这次是对冬奥法务工作最全面生动的一次采访报道,有利于社会各界特别是业内人士对冬奥法务工作的了解,感谢所有人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