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义
5月30日,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一则通告,宣布6月1日零时起住宅小区恢复出入,具体是这样说的:
除中高风险地区和封控区、管控区外,各区、各街镇及各居村委、业委会、物业公司等,不得以任何理由限制居住本社区的居村民出入。
此时,距离浦东、浦西相继实行“封控管理”已经过去了两个月。这一天,上海的民众等得太久了。
看到这个新闻,身在广州的我心里也很激动,马上就转发给了在上海的一位同学。当然,这位同学也可能已经知道了。对话的“气氛”充满了喜悦,但她还是有顾虑:哪怕符合通告规定的条件,居委会不通知,就不确定。
我明白她的顾虑是怎么回事,但我也非常“确定”地告诉她:这次不会有加码了。
我没有内部消息,只是根据公开信息、根据逻辑进行判断而已。
第一个理由是对上海疫情防控形势的判断。
这则通告开头就说,“当前,上海市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形势持续向好”。当天举行的上海市委、市政府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会议,给出的说法是“取得了大上海保卫战的重大阶段性成果”。
两个说法的意思是一样的,意味着上海开始进入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阶段。这样的判断当然不是随便做出的,一定得到了中央政府的认可。这样的判断是上海市委、市政府下一步工作安排的根本前提。有了这个根本前提,其他后续的事情才是可能成立的。
居委会虽然是自治组织,但从广义上说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的一部分。过去基层对疫情防控措施的加码,固然是一种不良的卸责文化的反映,但也不能忽略其发生的基本背景是,控制疫情是压倒性任务。
也就是说,上级的政策信号的基本精神,治理体系里的基层是清楚的,加码并不是说明信号失灵,而是对信号的过度反应。
当进入到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阶段后,虽然基层的疫情防控压力并没有减轻,但上级的政策信号的变化是清晰的,基层也很清楚接下来的工作重点是什么,很清楚如果再加码,那就不是一般的工作作风问题,而是跟不上形势和上级要求的重大变化。
第二个理由更关键,就是上海复工复产的迫切性。
前述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在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防控的同时,加快推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做到“应复尽复”“应放尽放”,不能层层加码。
“加快”就是越快越好。
不久前,国务院召开了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这次会议非同寻常,4月份以来,受超预期因素影响,中国经济面临着很大困难,甚至让人担忧,有没有失速的危险。
国务院为此出台了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这次的电视电话会议就是一次对各级政府的动员会、部署会。中央政府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确保二季度经济实现合理增长和失业率尽快下降。
稳住经济大盘,上海的重要性毋庸赘言。对上海来说,6月份就很关键,经济的恢复和重振已经时不我待。毫不夸张地说,6月份,上海市一切工作都会围绕尽快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展开。而要复工复产复商復市,必要条件就是居民和职工得能正常出入居住地,否则就是一句空话。所谓“必要条件”,就是不满足这个条件,结果就不会出现。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
所以,可以预计,哪怕还会出现个别的加码乱作为,也会很快被纠正,上海市会以极大的施政力度保证通告的落实。谁也不能也不敢拿重振经济不当回事。这也是我认为那位上海同学的担忧是过虑的原因所在。
6月1日,儿童节。我问上海的同学:“小区可以自由出入了吧?”
她高兴地回复:“今天可以了!”555DD819-A85A-4D73-9719-17F9B10E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