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东方
西影集团规划电影博物馆,汲取了世界各地电影博物馆精华与先进理念,结合西影集团自身的历史底蕴,确立了打造中国第一个“活”的电影博物馆的理念。用西影人的话来说:“这个博物馆与传统的博物馆是完全不一样的,可以让每一位进入博物馆的观众能够通过沉浸式的体验、参与、互动获得实实在在的感受。”
“呀,这几座楼和‘西安电影制片厂这几个字还是以前的老样子。我小时候经常来这里玩,今天带你来这里,分享的就是我的童年记忆啊!”在西影厂原址基础上更新改造的西影电影圈子的小广场上,两个游客一边拍照,一边感叹如风往事。
不管曾经的西安电影制片厂后来更改成什么名字,对于老西安人来说,还是习惯地称之为西影厂。上世纪中期建成的苏式砖混办公楼,电影拍摄、后期制作等工作独有的构造与色彩,外墙上悬挂的1980年代或者更早时期的巨幅电影海报……走进西影电影博物馆,很多人都会被眼前看到的景象拉回到或近或远的岁月,勾起或深或浅的记忆。
“情怀,西影代表的是大家对中国电影的情怀,这也是这座博物馆和这个电影圈子最大的特色。”西影电影博物馆一位工作人员如是说。
是什么样的情怀?
有位电影圈子的名人曾这样感喟:西影代表的就是中国电影最辉煌时期的记忆。正是西影曾经的璀璨历史,业界形成了一个共识:中国电影就是从这里走向世界的!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电影所获得的国际奖项,十有八九来自西影。在时任西影厂厂长吴天明的创新与推动下,陈凯歌、吴天明、张艺谋、田壮壮等导演的作品占据了中国影坛的半壁江山。
对于国人而言,大都记得曾经一度中国电影频频拿下的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东京国际电影节金麒麟奖等诸多国际电影大奖,这些基本上都是西影获得的。即便有些国际大奖不是出自西影,但影片中也有西影人的身影。譬如,获得戛纳电影節“金棕榈奖”的影片《霸王别姬》就有西影编剧芦苇的功劳。而且从1980年代开始,西影制作了《人生》《黄土地》《老井》《美丽的大脚》等精品影片,让中国电影第一次形成了“西部电影”这个类型,进而推动新中国电影迈向第一个艺术高峰。
这也许就是大众对西影的情怀之所在!
同时,西影电影博物馆唤醒的是西安这座城市记忆深处的密码。全国只有西安有一条以一个电影制片厂命名的马路“西影路”,西影人、西安人,都对中国电影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所以在西影电影博物馆规划建设中,很多精致、细腻的展陈方式,是用带有情感温度、记忆广度和专业深度的内容来体现以西影为代表的西安人所具有的敢于创新的情结与海纳百川的胸怀。”西影电影博物馆副馆长马蕊介绍道。
从电影专业角度来看,西影是中国西部电影策源地,中国电影从西影走向世界。西影对于推动中国电影发展,传承和发扬电影文化艺术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西影集团在规划这座电影博物馆之时,目的就很明确,不仅要让这座博物馆成为中国电影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还要让其能成为中国电影记忆、传承、创新的重要基地,并且要让这座博物馆担负起记录中国电影历史、反映电影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的重要使命。
西安拥有各级各类博物馆130多座,其中行业博物馆近40座,但是以电影为主题的大型专业性博物馆却是一个空白。西影集团高起点策划、高标准建成电影博物馆,并致力于将其打造成为中国惟一“活”的电影博物馆,不仅能够填补西安专业电影博物馆的空白,更能丰富全市博物馆的门类和内容。而且从宏观角度来看, 西影博物馆的出现能全面提升丝路文化高地功能,也符合西安市确定的建设博物馆之城战略规划。
西影电影博物馆将西影建厂六十多年积淀的影片、服装道具、档案资料、设施设备等丰富影视资源作为最主要的馆藏品,用图文、实物、视频、场景还原以及多媒体互动等手段,通过故事性、体验性和智慧化的方法,全方位展示出了世界和中国电影历史、电影文化、电影艺术、胶片电影工业的发展过程,成为一座全国少有的集收藏、研究、展览、教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互动性的电影艺术主题博物馆。
在试运行一段时间后,2020年5月18日,西北地区最大的电影博物馆——西影电影博物馆正式出现在大众面前,成为西安市博物馆序列中醒目的一员。
西北最大的电影博物馆
其实西影电影博物馆最早规划时,也考虑过将博物馆布置在西影路路边的那座标有“西安电影制片厂”字样的苏式红砖楼里,但因为空间限制,最终选择了曾经作为数码基地的大楼。
这座大楼一楼大厅,原来放着一尊吴天明厂长的雕像,博物馆布展时,将雕像搬到博物馆外面的广场上,于是便有了现在的“天明广场”。
一走进电影博物馆,在主题序厅错落有致地悬垂着22个国内外经典电影角色面具和传统文化面具。“这些面具看起来很大,其实非常轻,全是用3D打印技术打出来的。”据马蕊介绍,序厅的设计起初有两套方案,全部原色或全部金色,最后确定用原色方案,即所有的面具都是角色本身的样子。“这套方案其实是通过网友投票选出来的。电影就是讲故事,故事的核心就是角色,佐罗、千与千寻、埃及艳后以及三星堆面具等,每个面具都能让人或回忆起电影角色,或感受到文化碰撞,加上四周都是镜面的无限反射,让观众一走进来,就有了电影开端的身临其中感受。”
西影电影博物馆展陈面积为5800平方米,共投资1.2亿元,756件藏品分设在九大展区,五个单元分设在三个楼层。展陈主要是以中外电影文化艺术为主题,基础是西影厂这些年来拍摄的电影作品、道具、资料等。展区是将电影元素作为切入点,从电影角色引入到电影实物道具的展示,从西影电影的发展引伸出中国电影再到世界电影艺术的进步历程。紧扣电影艺术与电影文化的主题,记录西影电影、中国电影历史,反映世界电影发展进程。
电影行业专业人士评价,这座电影博物馆的建成,填补了西部地区电影行业专业性展览的空白,是陕西对外影视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也是民众共享电影文化发展成果的重要载体。
“我们的馆藏展品有两方面的来源,一是向中国电影界发起了与西影有关的各种藏品的征集。这些藏品包括西影六十多年电影创作过程中积淀下来的特色资源,涵盖参与电影拍摄的经典老爷车、西影精致服装道具、创作手稿、电影奖杯证书、电影海报、艺术档案和电影设施设备等等。另一个来源,就是派出专业团队去国外收集与世界电影发展有关的电影道具与放映机。”马蕊介绍说,博物馆的筹备团队历时近五年,收集到了十余个国家近300台放映机,时间跨度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70年代。这些全世界范围内的古董级电影放映机等电影设备,作为世界电影历史发展的重要实物佐证,可以更为直观地记录世界电影发展历史,传承世界电影记忆。
博物馆三楼展厅的放映机部分是按世界电影发展史的时间线来布展的,这也是博物馆最重要的核心部分。“特别珍贵的放映机我们用玻璃罩保护起来了。展品的摆放思路就是每一个电影发展时期,通过一台或者几台重要的机器作为佐证。”马蕊解释说,比如幻灯技术的发明和发展,为早期电影放映奠定了重要基础,这个展馆内就展陈一台红色魔法幻灯,可以为大众解析其中的原理。
19世纪50年代,英国人发明了手持“立体视镜”,利用视觉差原理,将双眼观看的两张静态照片合成为一张立体照片,这种装置有点类似现在的3D设备。通过“立体视镜”,一百多年前人们足不出户便可领略到生动立体的异国风光。展馆内,展陈了近10台“立体视镜”装置,包括手持式、木箱式两个类别。
另外,放映机收藏博物馆内还珍藏着一台记录有特殊影像的放映机,是日本人石黑满雄的放映机。收购回来后发现,在放映机的配套片夹中还留有一段长度约3米的胶片,反映的是1920年6月日本侵略军自导自演的“珲春事件”。据考证,石黑满雄是当时日军的随军摄影师,馆内展出的这台35毫米无声手摇幻灯放映机就是他的专用放映机。
西影电影博物馆一成立,就成为世界上放映机种类最全、数量最多的专业级电影放映机博物馆。完整呈现了电影放映设备从手摇到电动、从木质到金属、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的发展历程,构成一部活生生的世界电影发展史。
“活”的电影博物馆
西影集团规划电影博物馆,汲取了世界各地电影博物馆精华与先进理念,结合西影自身的历史底蕴,确立了打造中国第一个“活”的电影博物馆的理念,用西影人的话来说,“这个博物馆与传统的博物馆是完全不一样的,可以让每个进入博物馆的观众能够通过沉浸式的体验、参与、互动获得实实在在的感受”。所以西影电影博物馆的另一个名称,就是西影电影艺术体验中心。
据介绍,博物馆的整个展陈,都是以电影置景的方式呈现出来,用电影人熟悉的电影手法进行理念表达。不管是电影拍摄中使用的古董级老爷车、来自真实战场的军车与火炮,还是不可再生的电影胶片等,都呈现出了最真实的电影世界。这样塑造出来的“活”的电影博物馆,几乎成了可以体验鲜活电影元素的大影棚,为了让每位走进博物馆的观众都有身临其境之感,
在博物馆二楼,观众最能领略到“活”的感受。电梯门一打开,就是“大话西游”奇妙屋,这是基于西影经典电影IP《大话西游》创新打造的沉浸式电影体验空间。展区以《大话西游》的经典场景为基础,打造了五岳山、客栈、盘丝洞、水帘洞、黑风岭、牛魔王山寨等互动体验区,让游客与电影亲密接触。再回摄制现场,重温经典桥段,打开“月光宝盒”,开启“仙履奇缘”。
博物馆开馆两年多来,最受大众喜欢的恰恰是开馆前专家评审时不太满意的这个“大话西游”体验区。“他们觉得这个体验区域似乎与传统的博物馆定义有些剥离。”马蕊笑着说:“我个人觉得,一些新的尝试会有反对的声音这是正常的,这也才能说明这是新的东西。”
让观众感兴趣的还有二楼的电影服化道展示体验区和电影制作技术科普体验区。在这两个可互动区域中,普通观众第一次知道了电影服装、电影化装、电影道具布置等电影拍摄的不同环节和流程。能亲自尝试电影桥段配音,制作电影绿幕,体验电影威亚、拟音、逐帧等电影拍摄后期制作技术。
“‘活这个理念不单单是有很多体验项目,我们的目的是想让每一位观众,每一位工作人員从进入博物馆之后,就能融合其中,成为我们展览的一部分。”其实任何进入电影圈子的人,不需要进入博物馆,只需在博物馆附设的咖啡馆中,就完全能感受到工作人员所讲的这个设想。这座咖啡馆中所有摆放的电影放映机都是真实的旧机器。甚至有套咖啡桌椅是电影《教父》的原版道具,是专门从美国收购回来的。马蕊介绍道:“电影《飞驰人生》中有个修车厂喝咖啡的片段,咖啡馆的一套桌椅就是电影中所用的道具。”
咖啡馆的服务员也会穿着一些电影中的服装,他们会向观众介绍,大厅里摆放的1930年代的电话亭与奥黛丽·赫本有关,正是她当年拍摄电影片场里的电话亭。
西影电影博物馆的“活”,还体现在至今保留着国内惟一一条仍在运行的电影胶片洗印生产线。这条生产线并不在博物馆中,而在博物馆附近一座独立的二层小楼里。游客在这座苏式老楼里可以接触到看片台、剪接机、转动的胶卷和正在工作的人员。当年《大话西游》《红高粱》《老井》等很多经典影片都是在这里冲印的。车间里的几台上海牌35毫米显影机是1974年生产的,至今仍在使用。不用胶片拍电影后,这条洗印生产线由原先的冲印为主变成了清洗为主。
融合之道
暑假里平常的一天,西影电影博物馆三楼的厂史馆的一面墙上,挂满了各个年代的彩色电影海报,30多位穿着校服的小学生或爬在木地板上,或蹲在桌子旁,正处于兴奋的创作状态。工作人员说,这是中小学生在博物馆研学的其中一个活动。
“我们博物馆的‘活,更多体现在研学活动党课教育中。”工作人员介绍说,西影电影博物馆运行两年来,先后加入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电影博物馆协会、陕西省博物馆教育联盟等相关联盟组织,成为博物馆行业里非常独特的一个新成员。西影电影博物馆还成为中国电影家协会的体验基地和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与西北工业大学、西北政法大学、中共陕西省委党校等学校合作,成为高校的实践基地。前不久又成为陕西省青少年科普教育宣传站和“三秦学生记者”社会实践基地。
目前,西影电影博物馆已经形成了“西影电影党课”“西影研学”特色品牌,先后接待观众48万人次,其中党课接待5万人次、研学接待8万人次。
为了实现电影、博物馆与教育相互融合,自2021年3月,西影电影博物馆依托西影电影圈子独特、稀缺以及高品质的资源优势,结合独特的课程设计、产品研发、活动组织与营销策划,在研学方面已经打造出中国首家影视主题城市营地。
“比如,有些中小学生的研学活动,会进行实景拍摄,有实践经验的老师与孩子们现场沟通后,进行角色分配,有导演,有主角配角,还有后期各种剧务等等,孩子们非常感兴趣。”博物馆还设计了“小小讲解员”“电影音乐课堂”“胶片电影主题沙龙”“电影科普手工课”“戏精活动日”“博物馆奇妙夜”等线下活动,科普电影知识,传播电影文化。
2021年1月,西影集团在全省首创的“电影党课”项目荣获陕西省委宣传部“2020年度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竞赛一等奖”。
西影“电影党课”利用西影数码混录棚专业视听设备,设置“党员观影+主创讲述+分享体会”等环节,通过放映与党史国史、革命斗争光荣历史、先进典型人物事迹有关的主旋律影片,由电影主创人员亲身讲述创作过程中的艰辛付出和感人细节,引导党员观众通过电影故事铭记初心,汲取奋进力量。
西影集团这样总结“电影党课”品牌:充分发挥博物馆的艺术场馆优势,依托西影六十多年出品的300多部电影作品等資源,通过博物馆参观体验、电影作品艺术鉴赏、回顾电影发展历程、影史价值阐释等形式,开发电影的文化教育功能,推动基层党建“活”起来,成为党员学习教育新引擎。
经过三年对外开展,西影电影博物馆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公认的陕西对外影视文化交流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窗口。按照西影电影博物馆的规划,博物馆将继续以传播电影文化为已任,拓展公共文化职能、开展社会教育、服务观众和行业人士、为观众和业界搭建交流渠道为宗旨,以教育、研究和欣赏为目的,收藏、保护并向公众展示与电影文化相关的拍摄场景、道具车辆、电影洗印生产设备、影视服装道具、电影海报、艺术档案、电影拍摄放映设备、珍贵影像资料等。
同时,博物馆还将充分利用西影六十余年影视资源积淀及展馆特质和内核,整合馆藏珍贵电影展品、文献研究、学术交流、电影科普、影视文化传播、文创产品研发等相关资源、服务及平台优势,同时整合陕西影视文化资源及发展成果,尝试建成国内一流、陕西惟一的电影文物数字化展示平台。
优秀影视产品不仅可以直接带动消费,还会对影视文化旅游及影视周边产品开发产生带动作用。马蕊告诉记者,西影电影博物馆将依托西影的影视文化资源积淀和品牌影响力,打造以电影文化艺术体验为主的博物馆旅游产品,将电影博物馆旅游体验打造成为西安旅游的一张新名片。
(本文图片由西影电影博物馆提供,特别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