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静,职彦敏,郭宁宁,郑义进
精神病是个体因心理、生理或社会原因而引起的各种以异常精神活动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疾病,近年受生活压力增加等诸多因素影响,其患病率有升高趋势[1]。精神病住院病人多伴生活无法完全自理、个人卫生差、住院时间久、有流浪史等特征[2]。此类病人因在流浪过程中易遭受性侵害、捡吃不卫生食物等,成为传染性疾病高发群体,常见传染性疾病有阿米巴痢疾、伤寒等,其中以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所诱发病毒性肝炎最为常见,治愈困难,一旦发病不仅会加重病人精神症状降低生活质量,且会增加住院治疗成本[3-4]。目前临床急需掌握住院精神病病人HAV、HBV、HCV感染相关危险因素以制定相关干预对策,降低感染风险。国内已有对精神病病人HBV感染发生率的调查,但鲜见对HAV、HCV感染现状的调查[5]。基于此,本研究尝试探究住院精神病病人HAV、HBV、HCV感染发生率,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旨在为临床完善干预对策提供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选取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8月2 250例住院精神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男1 290例,女960例,年龄范围为18~71岁,年龄(44.51±11.65)岁。以自制调查问卷法收集2 250例住院精神病病人临床信息。纳入标准:符合2015年美国精神病学协会关于成人精神病学评估的实践指南[6]中精神病诊断及分类标准;研究时间段内有住院史;家属知情研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肢体残疾,无活动能力者;其他感染者;无监护人,无法完成临床资料调查者。本研究符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相关要求。
1.2方法(1)调查问卷:以自制调查问卷收集2 250例住院精神病病人临床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流浪史、精神病类型。调查时统一由监护人代为填写,并根据2015年美国精神病学协会关于成人精神病学评估的实践指南[6]进行精神病分型,由相同经培训合格专科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以统一指导语指导填写,并当场回收,确保问卷有效性。(2)HAV、HBV、HCV感染检测:均于晨以非抗凝真空管取肘静脉血5 mL,加温(37℃)促凝,离心(半径8 cm,转速3 500 r/min)取血清,2 h内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抗甲型肝炎病毒-免疫球蛋白M(HAVIgM)、HBV表面抗原(KBsAg)、抗HCV。主要操作:①标本稀释液1 mL+血清标本10μL,标本1∶101稀释。②将100μL标准液、对照血清、稀释血清标本加入微孔,孵育1 h(37℃)。③配置抗原/酶结合复合物。④稀释洗液洗板4次,300微升/孔,间隔30 s。⑤除空白孔,其余每孔加抗原/酶结合复合物100 μL,孵育1 h(37℃)。⑥稀释洗液洗板4次,300微升/孔,间隔30 s。⑦全部微孔,每孔加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过氧化氢混合物100μL,室温避光置20 min。⑧加终止液100μL,20 min内于450 nm波长下检测。试剂、试剂盒均为南京金斯瑞生物科技公司提供,检测操作由相同资深专科医师按试剂盒说明书规范完成,若结果属可疑阳性需重复检测,复检仍为阳性则为阳性,若研究时间段内多次重复住院检测结果以最后一次住院检测为准进行统计,不进行重复统计。
1.3观察指标(1)住院精神病病人HAV、HBV、HCV感染发生率。(2)HAV、HBV、HCV感染病人相关指标[抗HAV-IgM、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抗HCV]阳性表达。(3)不同临床特征病人HAV、HBV、HCV感染情况。(4)住院精神病病人发生病毒性肝炎感染的影响因素。
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22.0进行分析。观测资料主要为计数资料,以例数及率描述。组间比较为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多组间的两两比较按Bonferroni校正法进行检验水准调整。此外,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为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采用逐步后退法进行变量的选择和剔除,设定α剔除=0.10,α入选=0.05。
2.1住院精神病病人HAV、HBV、HCV感染发生率2 250例住院精神病病人,HAV、HBV、HCV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11%(25/2 250)、17.87%(402/2 250)、2.49%(56/2 250)。
2.2HAV、HBV、HCV感染病人相关指标阳性状况2 250例住院精神病病人发生病毒性感染457例,其中单一抗HBsAg阳性[83.59%(382/457)]、单一抗HCV阳性[9.41%(43/457)]占比高于单一抗HAV-IgM阳性[1.31%(6/457)]、抗HAV-IgM+HBsAg阳性[2.84%(13/457)]、抗HAV-IgM+抗HCV阳性[1.31%(6/457)]、HBsAg+抗HCV阳 性[1.53%(7/457)]。
2.3不同临床特征病人HAV、HBV、HCV感染情况不同年龄、性别、流浪史、生活自理能力病人HAV、HBV、HCV感染情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精神病类型、吸烟史、文化程度、住院时间的病人HAV、HBV、HCV感染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不同临床特征2 250例住院精神病病人病毒性肝炎感染发生率/例(%)
2.4住院精神病病人发生病毒性肝炎感染的影响因素建立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以本研究资料为样本,以住院精神病病人发生病毒性肝炎感染状况(样本中HAV、HBV、HCV三指标有一阳即为感染样本)为因变量,赋值1=感染,0=未感染。以前述单因素分析(表3)中P<0.10的因素为自变量。初选了性别、年龄等7个指标作为自变量,并参考统计人员建议,对部分指标,适当合并水平的层级,使其成两分类变量。特别需要说明的是:由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指标的>20~40岁年龄段,三种感染的占比率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结合考虑此年龄段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青壮年龄段,故将其单独作为阳性代表层级,而将其他年龄段合并为参比层级。回归结果显示:>20~40岁的年龄段、女性、有流浪史、无生活自理能力是住院精神病病人发生病毒性感染的显著影响因素(P<0.05)。见表2。
表2 住院精神病病人发生病毒性肝炎感染的影响因素
病毒性肝炎是由HAV、HBV、HCV等肝炎病毒感染所诱发以肝损害为主要特征的一组传染性全身性疾病。我国属肝炎高流行区,而精神病病人作为弱势群体,其自身存在诸多不足,如个人卫生差、自我防病意识低等均会增加肝炎病毒易感性[7]。
学者田玉莲等[8]报道精神病医院住院病人HBsAg阳性率为25.38%。学者李威等[9]检测2016年精神病住院病人HBsAg阳性率为4.34%。本研究对2 250例住院精神病病人检测发现,HBV感染发生率与前述报道存在一定差异,分析可能与城市卫生环境、地区差异及精神病病人管理情况有关。本研究还进一步对其他病原学分型研究显示,HAV、HCV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11%、2.49%,且少部分病人存在重叠感染,单一抗HBsAg阳性占比较高(P<0.05),重叠感染中以合并HBV感染最为常见,可能是因HBV感染病人基数相对较大,因此,合并其他病原菌感染机会相对较多。分析发现,不同年龄、性别、流浪史病人HAV、HBV、HCV感染情况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众所周知,女性群体尤其是存在精神病等弱势女性通常是易受性侵对象,有报道显示,存在流浪史精神病女性病人传染病患病率显著升高[10-11]。本研究病毒性感染病人中存在流浪史女性患病率69.77%显著高于无流浪史女性病人及男性精神病病人(P<0.05)。但也有报道显示,男性精神病病人病毒性肝炎发病率高于女性[12]。与本研究结果不一致,可能与样本中性别构成比及地域性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进一步经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性是住院精神病病人发生病毒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此外,分析不同年龄精神病病人感染发生率,感染群体主要集中在>20~40岁,主要原因是此类病人与高龄病人对比,更易外出接触不卫生食物、物品及成为性侵对象,此外,无生活自理能力及长期住院病人,生活依赖性强,个人卫生差,加之医院是各种致病菌主要聚集地,感染危险性升高,因此,也更易成为肝炎病毒感染对象。年龄>20~40岁、流浪史、无生活自理能力是住院精神病病人发生病毒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本研究还对不同精神病类型病人肝炎病毒感染率进行统计,显示不同精神病类型间肝炎病毒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疾病类型与HAV、HBV、HCV感染风险无关。
基于上述研究,住院精神病病人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不容乐观,此类病人入院后需结合年龄、性别、流浪史等强化肝炎指标检测,以便医务人员进行医疗操作、护理时重点防护感染,避免成为感染对象[13]。接种肝炎病毒疫苗是防范肝炎病毒感染最有效手段,成本低、效果好,临床可积极对医务人员及住院精神病病人实施接种,以降低HAV、HBV感染风险[14-15]。但目前尚无HCV相关疫苗,针对病情稳定、具备一定沟通能力者可积极实施疾病预防宣教,提高自身保护能力,同时加强医务人员管理,避免职业暴露[16]。另外,抗精神病药物对肝有损伤副作用,精神病同时合并肝炎病毒感染治疗难度大,临床需提高警惕,注意监测肝功能变化,积极调整用药方案,避免病情加重[17-19]。
综上可知,住院精神病病人存在HBV感染高风险,部分重叠感染,且感染风险与多因素有关,需结合实际情况强化此类病人病毒性肝炎防控措施。